APP下载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2023-09-04梅庆玲黄亚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

梅庆玲 黄亚平

摘 要:文章基于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视角,从纸电一体化管理、资源采购需智能元数据库支持、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内在需求、资源互动及流转性不强等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人工智能全面赋能资源管理空间再造、虚拟云空间构建、集成智能采选知识库、创新新一代管理系统等策略,以期优化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8-0048-03

1 背景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人脸识别、无人驾驶、声纹识别、智能客服机器人、医学图像处理等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优化馆藏、阅读推广、精准服务的重要保证,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实行线上教学、远程办公、封校管理等特殊运行模式,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和更精准的服务。

2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必要性

2.1 纸电资源一体化管理的需要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在采购、检索、统计、管理等方面基本保持各自独立。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一般只包含纸质资源的采访、编目、统计、检索等功能模块,对电子资源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在书目检索系统中嵌入电子书链接,用户只有在书目检索界面点开某纸质图书的详情页才能看到同名电子图书的链接,因而经常被忽略;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将电子图书MARS数据导入图书管理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对电子书进行统计,用户通过书目检索系统同时检索相关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纸电资源统一查询功能,但图书管理系统与书商数据无法同步,每年都需要人工重新导入MARS数据,费时费力,有时还会因某些电子书下架导致用户检索时遇到死链。此外,高校图书馆要根据专业学科统计、评估馆藏资源,由于纸电资源管理分离,无法实现统计的标准化,导致统计结果缺乏现实参考价值。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构建纸电一体化统一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纸电一体的便捷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亟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2.2 资源采购需智能元数据库支持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采访方式主要是将书商提供的书单导入图书管理系统,对ISBN、书名、作者等字段查重,然后由人工筛选订购图书,采访过程缺乏每种图书借阅量、流通率、学科相关图书推荐等元数据参考,仅以采访人员的主观判定为主导,势必影响采购质量。同时,纸质期刊、报纸通常按照往年数据和当年出版情况适量增删形成新的订单,同样缺乏对用户需求、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分析,更缺乏与已有馆藏电子资源的对比、关联、融合,一方面是资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却又有“信息孤岛”情况发生。综上,高校图书馆传统资源采购方式既没有深挖用户资源需求,也没有集成丰富的资源库以供选择,致使不同类资源间缺乏有效关联,没有准确翔实的数据分析为后续资源采购提供参考。

2.3 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内在需求

荐购系统不仅为采访馆员与用户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也为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了渠道,能够弥补采访馆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窄等缺陷,延展采访馆员的视野,增强采访馆员选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1]。但是,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荐购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用户需在荐购表上详细填写资源的ISBN、书名、出版社、作者以及荐购者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操作流程繁琐,容易消耗荐购者的耐心。二是受经费、采购原则、书商等因素制约,荐购资源需经馆员再次审核后才能决定是否订购,存在一定变数。三是荐购资源要经历订购、收书、编目、上架等采访流程,用户收到荐购反馈、获得荐购资源的时间较长,易降低用户的荐购热情。四是传统资源荐购方式缺乏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用户身份类别与荐购资源的有效关联,不能充分挖掘用户与资源的深层次专业联系,无法在用户荐购过程中通过大数据为其匹配、推送相关资源参考目录。基于上述问题,高校图书馆亟须引入人工智能優化荐购系统,提升荐购效率,充分调动用户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2.4 资源互动及流转性需求

虽然高校图书馆资源类型丰富,但是用户利用纸质资源的过程仅在资源荐购、热门搜索方面产生资源的交流互动,无法实时进行资源推荐、评价、流转,同时馆藏电子资源分布于不同的平台,大多数平台仅提供资源浏览、阅读等单向输出服务,未创建交互功能,用户在此无法实现交流和分享。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构建了虚拟云平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户利用资源时的交流互动,如构建由“数字空间系统+数字资源+全网络服务平台”组成的虚拟云学习空间,用户在学习空间可自由重构知识体系,分享交流知识,有效调动了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积极性[2]。虽然高校图书馆的虚拟云学习空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服务平台资源来源单一,服务模块局限于平台自身框架设计,缺乏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内容体系创新,没有与其他资源平台实现有效关联,资源集成度低,同时对用户、资源缺少智能化统计分析,无法为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优化策略

3.1 资源管理空间再造,资源利用智能画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原有的空间布局难以与新技术有机结合,需要对现有空间进行再造,使空间更具智能化、个性化,从而提升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舒适度与满意度[3]

3.1.1 建设资源阅读个性化空间。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挖掘用户需求、深度整合馆藏资源,对馆藏实体空间进行有效拓展,创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学习空间、学术研究室、创客空间、教学教研空间、联合办公空间等各种形式的个性化信息共享空间[4]。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嵌入个性化信息共享空间,有助于采集用户需求数据,进行精准化资源推送。

3.1.2 利用智能自助服务终端实现空间智能化识别、定位、管理与监控。图书馆可应用图书智能分拣系统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智能管理,采用垂直输送技术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全自助借还,使图书流通变得简单便捷;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对资源预约、借还等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构建图书馆实体空间内资源流转的实时智能监控和管理系统[5]

3.1.3 打造实体空间内的“元宇宙”。在物理空间融入知识数据智能检索开放平台已成必然趋势,一卷在手的传统阅读与万卷在屏的智能阅读应有机融合在一起[6]。元宇宙本质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以及电子游戏技术为底层机制构建而成的虚实相生的虚拟空间[7]。高校图书馆在空间建设过程中要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VR等技术手段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空间可视化,让馆藏资源与智能设备无缝对接,打造实体空间的虚拟服务,如:上海图书馆(东馆)融合元宇宙相关技术,创建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虚实相生的服务场景[8]

3.2 虚拟体验空间构建,云端畅游海量资源

新冠疫情加速推动了整个社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进程,人类正在步入低频接触时代[9]。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线上虚拟图书馆建设,为用户提供云端多场景的资源服务,如模拟真实馆舍空间将资源按照学科类型分类存储,用户进入虚拟空间可根据不同需求进入相应的云馆舍进行沉浸式浏览、借阅。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古籍的修复和数字化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以光学字符识别(OCR)应用为例,利用电子设备扫描纸本古籍,古籍上的内容就会被转录到计算机并生成相应的数字文档,效率比人工录入提升了不止千万倍[10]。高校图书馆还可将馆藏数字资源集成于虚拟云平台,既能使用户不再受限于校园网,以一站式身份认证畅游各类数字资源,建立个人学习空间,又便于馆员实时监测数据状态、查看数据,及时发现资源服务中的问题,把控解决问题、调整资源结构的主动态势,实现虚拟体验空间资源管理与服务升级。随着云空間资源与服务的智能化,高校图书馆要形成数据互联、库库互联、云云互联的智能文献资源服务新生态。

3.3 集成资源知识库,个性化智能采选

如何在源头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分析,建立资源完整画像,为资源选择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为文献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实现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全新问题与挑战。在人工智能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亟须与出版商、数据库商合作建立数据准确、资源种类齐全的集成资源知识库,并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对接,以便高校图书馆追踪知识库中各出版社、数据库商、目标作者等最新出版的文献以及所关注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智能监测用户利用馆藏资源的交互数据、需求喜好、不同学习阶段对资源的需求情况,以及馆藏资源流动规律、资源配置需求等动态数据。通过追踪和监测相关数据,高校图书馆可将馆藏资源与集成资源知识库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匹配,从而满足个性化资源采选,实现馆藏结构优化。

3.4 智能驱动创新升级,构建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

2011年,美国学者Marshall Breeding首次提出“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概念,随后国内外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2019年汇文公司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系统高度集成、资源高度统一、高度开放互联以及高度信息融合的微服务构架信息服务平台——汇文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基于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的高校图书馆资源采选依托资源覆盖面广、更新及时、元数据信息丰富的中央知识库,综合学科、出版社、价格等多种条件聚合筛选、查看相关信息,在快速过滤重复数据后与本馆订购实现无缝对接,实时生成订单[11]。在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将有效融入图书馆业务流程各环节,实现统一资源管理、纸电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馆藏和学科建设分析等一站式服务。

4 结语

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有效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全面深化改革、拓展发展思路,创新了资源智能化建设、管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将空间、设备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引领图书管理智慧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吴瑾.高校图书馆图书预荐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7-158.

[2] 梅庆玲.独立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15):185-186.

[3] 吴江,陈浩东,贺超城.元宇宙:智慧图书馆的数实融合空间[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6):16-26.

[4] 吴建中.大学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图书馆杂志,2014(12):4-8.

[5] 黄燕娟.“数智”赋能下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新动向:IFLA2021年度公共图书馆奖研究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21(23):20-26.

[6] 王世伟.论“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全程智能”发展的三重境界[J].图书馆建设,2020(6):35-46.

[7] 梁洁纯,许鑫.临境图开: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J].图书馆论坛,2023(2):1-9.

[8] 王晔斌,张磊.虚实相生:元宇宙视角下智慧图书馆场景实现[J].图书馆杂志,2022(7):18-24.

[9] 刘园园.李开复:新冠疫情正加速社会“AI化”[N].科技日报,2020-08-07(04).

[10] 当古籍修复遇上AI[EB/OL].[2023-07-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887934753974798&wfr=spider&for=pc.

[11] 蒋继平,刘涛.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比较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22(4):34-39.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