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挑战、原则和路径

2023-09-03邵献平幸瑞星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共同富裕分配

邵献平 幸瑞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然有不得不面临的许多尖锐挑战,诸如发展不平衡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挑战,应当守住建国立业之根本,牢牢把握方向、体制和价值层面的引领原则,直视根源上的问题,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资源分配机制和发展“人的现代化”,以真正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矛盾途径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42(2023)04—0025—08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1]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必须下大力气敢于面对、敢于斗争,用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反求诸己的态度去缓解或解决当前乃至长期存在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深究问题存在的核心,将其大体归类为四种:一是发展不平衡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矛盾,二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三是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的矛盾,四是人的私欲与博爱之间的矛盾。

(一)发展不平衡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矛盾

马克思在谈论人的劳动力价值时,提出了“原始积累”话题,“我们发现市场上有一批人是买者,他们占有土地、机器、原料和生活资料,这些东西,除了原始状态的土地以外,都是劳动的产品,另一方面,有一批人是卖者,他们除了自己的劳动力,除了劳动的双手和头脑,没有别的东西可卖;前一批人经常买进是为了赚取利润和发财,后一批人经常卖出是为了谋生”[2]46。这种原始积累的存在导致人发展的不平等。在人的劳动力价值中,由于人本身生理的(先天的)和社会政治特权阶层制定规则(后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同人的发展及其劳动力价值的不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和承认了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矛盾。在原始积累背后可以窥探到:发展的不平等还可能是由于环境气候等差异导致的资源分布存在着天然的不均衡。资源分布诸如水资源、石油资源、气候资源等等存在地域性和时间性,最初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宜居环境下往往能产生定居村落,继而慢慢发展为城市,或为附近城市发展提供保障。先发群体依靠武力、金钱或其他财产占据优渥的土地,并为这些财产制定规则以世代维持,这样便开始了后天性的不平等。世界知名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布莱恩·费在《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一书中描述了几大文明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兴衰,论证了气候条件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影响。“过去许多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比如秘鲁沿海的莫切人和奇穆人,就非常清楚长期干旱带来的危害。他们依靠安第斯地区的山间径流,来滋养沙漠河谷中精心设计出来、朝太平洋而去的灌溉设施。莫切人与奇穆人的饮食,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沿海地区丰富的鳀鱼渔场;他们靠着精心维护的灌溉沟渠,在一个滴水如油的环境里对水源供应进行分配。他们的韧性,取决于在有权有势的酋长监督下以社区为基础的供水系统管理”,“‘罗马气候最适宜期凭借较高的气温和通常很充沛的雨水,为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创造了奇迹”[3]123。罗马衰亡的原因存在很多解释,其中布莱恩提出一种新的重大影响因素——气候。他指出:“罗马帝国诞生于一个气候温暖、普遍湿润且持久稳定的时期;传统上,人们将这一时期称为“罗马气候最宜期”(Roman Climatic Optimum,略作RCO),它从公元前2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了公元150年。种种宜人的气候条件,与公元前43年阿拉斯加地区的“奥克莫克二号”火山大规模喷发之后火山活动大幅减少的时间相吻合”[3]12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到生产的条件,他指出:“实际上,一个民族的工业高峰是在这个民族的主要任务还不是维护利润,而是谋取利润的时候达到的。就这一点来说,美国人胜过英国人。或者是这样的说法:例如,某些种族素质,气候,自然环境如离海的远近,土地肥沃程度等等,比另外一些更有利于生产。”[2]686

由此可见,以中国式現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必然要正视和面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先天性的特点,这种先天性表现为人的生理和自然环境的不均衡性;而后天性表现为特权阶层在政治的操纵下,资源的占据相对固化形成了后天的不平衡,后发人群由于缺乏优渥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而导致发展相对滞后。这样一来,发展不平衡就存在着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矛盾。

(二)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恩格斯在回答关于最终废除私有制将产生什么结果时,这样答道:“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一切生产力和交换手段的支配权以及他们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管理这一切,所以同现在的大工厂经营方式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除。危机将终止。扩大的生产在现今的社会制度下引起生产过剩,并且是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到那个时候,这种生产就会显得十分不够,还必须大大扩大。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过剩不但不会引起贫困,而且将保证所有人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的需要的手段。”[4]306-307恩格斯主张通过共同联合体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和完善分配以实现全面发展。他正是看到了资产者占有大部分资源,而无产者只有劳动力本身,在私有制制度下,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然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相对无限的矛盾。资源最大可能地被利用,但是资源获取相对社会个体来说则需求不足,容易造成财富、土地等资源不均。资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5]。 这种资源包含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生存资源和发展资源等等。它对应着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从个体上讲,是指在没有强烈的道德自律和完善的他律情况下,人的需求往往表现为“欲壑难填”。恩格斯就主张:利用联合体的方式统一生产和分配,将社会个体统一起来,相对高效地利用资源和相对公平地分配产品。

同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也不得不直面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这种矛盾既表现为人的需求与资源的矛盾,也面临着有限资源供给下人与人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由此,要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必然要求有限的资源与人类的无限需求相协调和有限资源下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分配,这首先要求有足够多的资源供应,继而进入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当前危机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6] 自然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另一挑战就是:由于资源有限,当生产消费的速度超过了资源自身的生产修复能力,那么这种矛盾只会加剧。当供应链满足不了大量需求的时候,就可能引起其他的社会矛盾甚至国际争端。

(三)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在谈到生产与分配的关系问题时指出:“如果有人说,既然生产必须从生产工具的一定的分配出发,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分配先于生产,成为生产的前提,那么就应该答复他说,生产实际上有它的条件和前提,这些条件和前提构成生产的要素。这些要素最初可能表现为自然发生的东西。通过生产过程本身,它们在生产本身内部被不断地改变。例如,机器的应用既改变了生产工具的分配,也改变了产品的分配。现代大地产本身既是现代商业和现代工业的结果,也是现代工业在农业上应用的结果。”[2]697分配是生产的产物,生产的质和量决定着分配的质和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分配又成为生产的前提,生产在历史分配的生产要素的基础上生产。而在同一历史时期,要想分配更多,必然要生产更多。分配作为某种生产要素,其分配结构又影响着生产效率。俨然,要扩大生产,“做大蛋糕”,就要处理好生产与分配的关系,这个关系趋向于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合理)。

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建立在创造的巨大财富基础方面看,创造财富的过程离不开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的矛盾关系处理问题。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问题不仅存在于私有性质的资本发展方式上,也存在于公有性质的资本发展方式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过去哪一个世纪能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4]405资本主义发展建立在充分发挥生产要素最大功效的基础之上,这种最优化生产的形式就是追求效率的表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解释了资产阶级财富增长的秘密,“实际工资从来不会和劳动生产率按同一比例增加。这样,同一可变资本价值会推动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给更多的劳动。同一不变资本价值会表现为更多的生产资料,即表现为更多的劳动资料,劳动材料和辅助材料,从而会提供更多的形成产品和价值的要素,或者说,提供更多的吮吸劳动的要素”[2]271。可见,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发挥着资本的巨大潜力,最大化利用工人剩余价值累积财富推动生产力发展。然而,在资本公有性质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面临着贫富差距等顽疾,我们在跨越式发展(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假如我们从生产效率方面考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不论以何种经济制度都要发挥资本的巨大生产力做大做实“蛋糕”;但生产效率同时受制于分配,不公平的分配使得生产无法发挥其最大效应。因而,既要保持生产效率,又要兼顾分配公平(诸如工人工资)。尽管我们在宏观层面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节(比如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等),但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由于生产要素存在一定的历史因素,要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还得发挥人的劳动力。劳动力则成为分配公平的可变因素。发挥资本与竞争的作用最大化地推动生产,一方面要考虑到付出巨大努力(包括家庭养育成本、教育支出、自我奋进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使劳动力商品变得更有价值的劳动力的回报,另一方面又要兼顾那些先天或后天缺乏高效生产力的人群。因此,提高生产力与劳动力报酬分配公平(其中还有其他生产要素按贡献得到一定的分配)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正如苏皑、陶向南和肖樱丹所说的“从公平视角来看,资源投入应该保证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条件和机会去施展才能,这就使得我们在面对‘马太效应时处于两难的境地,限制‘马太效应会降低产出效率,不限制则会使得资源分配过度集中,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7]。

(四)人的私欲与博爱之间的矛盾

恩格斯在回答最终废除私有制会产生什么结果时指出:“……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社会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相互敌视的阶级就是多余的了。这种划分不仅是多余的,甚至是和新的社會制度互不相容的。”[4]307恩格斯认为废除私有制后,当社会生产足够多的产品,社会阶级以及阶级之间的相互仇视将会消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社会制度。这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还不能够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时,人和人、阶级和阶级之间就必然存在着竞争中的相互仇视问题,这种人的私欲问题与当前不发达的生产力是相适应的。

可见,从人的角度上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还面临着人性的挑战。中国古代先哲们就这个问题已经开始了“性善论”“性恶论”“性可善可恶论”等对人本性的探讨。朱子等人在《近思录》警戒第十二曰:“……修己治人,尝存警省之意,不然,则私欲易萌,善日消而恶日积矣。”[8]古人先哲强调慎独、克制的出发点在于人自身存在的欲望。这种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损害到他人或他国的利益,这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无疑是不利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尖锐地讽刺了资本家对财富追求的痴迷状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时期——而每个资本主义的暴发户都个别地经过这个历史阶段,——致富欲和贪欲作为绝对的欲望占统治地位的。但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不仅创立了一个享乐世界;随着投机和信用事业的发展,它还开辟了千百个突然致富的源泉。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已经习以为常的挥霍,作为炫耀富有从而取得信贷的手段,甚至成了‘不幸的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此外,资本家财富的增长,不是像货币贮藏者那样与自己的个人劳动和个人消费的节约成比例,而是同他榨取别人的劳动力的程度和强使工人放弃一切生活享受的程度成比例的。因此,虽然资本家的挥霍从来不像放荡的封建主的挥霍那样是直截了当的,相反地,在它背后总是隐藏着最肮脏的贪欲和最小心的算盘;但资本家的挥霍仍然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绝不会妨害另一方。”[2]268同时,人也有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这种博爱与私欲同时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或者同一个体之间。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要求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无疑要求人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内心超乎寻常的物欲,另一方面又要学会树立大局和博爱观念,真正理解“和光同尘,物我为一”的内涵,避免产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不平衡心理。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1]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也必然要遵守这些原则。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论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原则大体概括为三个层面:方向、制度和价值。

(一)方向引领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必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从性质上看,中国共产党从不谋取“特殊好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充分表明共产党始终是无产阶级的代表,“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413。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依赖于这样一个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的领导。从作用上看,中国共产党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斗争中发挥着最坚决的作用。这在《共产党宣言》中已有说明,“……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过程”[4]41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历史决议中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提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9]41-45,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近代历史,如今迈上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也能“考出好成绩”。从情感上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同人民建立了深厚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0]。在党的领导下,在国际上,我们从割地求和的国际地位,走向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告别了闭关傲慢姿态成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在国内,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上了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和“吃得健康”的生活。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获得全面进步,由此迈向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流砥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时也提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期望,“同志们!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1]。不论我们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遇到何种挑战,中国共产党一直并且将以自身的独特领导带领我们一步步跨越过去。

(二)制度引领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伟大旗帜,它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史,不断地吸取实践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超越了自身,也将在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新的辉煌。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思想也在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解决着社会和时代问题。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中,共同富裕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种表现形式做出了阐述,它们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12]。因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下推进。当前,在道路方面,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要着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在理论体系方面,重点在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在制度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制度,着重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价值引领原则: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13]重民思想沉淀着中华文明治国之道的文化基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民心”,“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认为秦朝灭亡不是“上天的意志”,也不是暴民所致,而是秦自身政治腐败、虐待百姓的结果。“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1],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肯定了人民的力量,他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4]669,也就是说人民是改变和创造历史力量。列宁在论述共产主义革命过程时也论证了这一点。“当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领会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了关于俄国工人的历史使命的思想时,当这些思想得到广泛的傳播并在工人中间成立坚固的组织,把他们现时分散的经济战变成自觉的阶级斗争时,俄国工人就会起来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并肩地)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14]由此,既然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那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就应该有这样几个要点。第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理论的一切构建和创造要落实到人民的现实生活中,因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1]。第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以为人民谋福利为基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1]。第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一切实践形式或创造形式要根据人民的审美来决定,这样便容易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1]的东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共同富裕必要且重要的原则。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15],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以独特的方式和途径迈向现代文明,摆脱和超越了以往任何国家“一方的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为基础的”[16]214现代化道路的诅咒。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同样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发挥国际国内双循环,促进各国资源有效流动,提高全要素利用率以应对可能存在的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第一,高质量发展能持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为财富的宏观调控,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完善基础设施和扶弱扶贫创造前提。由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仍然需要巨大的物质力量,故当前仍然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竞争首先在一个部门内实现的,是使商品的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但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平均化的生产价格。”[2]479这就是说生产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的企业或行业被迫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以维持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或倒闭合并让位于更高发展水平的企业实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发挥竞争机制以打破垄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市场的形式积累剩余价值。产业商品得以生产和再生产并且积累社会财富(来自工人的剩余劳动),再将积累到的一定的剩余价值作为社会资本的形式用之于民,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这种剩余财富的积累必须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和杜绝“过度劳动,把工人变成一种社畜”[2]454。第二,高质量发展使得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系统优化。高质量发展要求补齐短板,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它致力于“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和”。“稳中求进”需要各行业各地区“去短板”“缩差距”得以协调维稳;“进中求新”意味着依靠创新推动发展,融入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实现绿色创新发展;“新中求和”意味着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创新驱动要协调生态环境的发展,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二)完善资源分配机制

恩格斯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写道:“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是可能实现的,在这个制度之下,当代的阶级差别将消失;而且在这个制度之下——也许在经过一个短暂的、有些艰苦的、但无论如何在道义上很有益的过渡时期以后——,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材料。”[4]326显然,恩格斯已经预测到了财富积累的一个过渡阶段,展望着一个人人参与劳动并且同等获得劳动成果、同等获得自我发展的新制度。以中国式現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好资源分配,必然要考虑到公平正义问题。这种资源分配应从长远和整体的视角制定机制,用短暂的、间接性地措施或政策去达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目标。资源分配最典型的诸如财富资源分配,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中国古代汉朝,儒家董仲舒从上层建筑视角提出“仕则不稼,田则不渔”“受禄之家,不与民争业”“‘居君子之位不可‘为庶人之行”[17]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遵从社会分工让利于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采用遵从社会分工让利于民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强上层建筑反腐败机制建设,完善社会媒体和人民监督以及内部和自我监督,另一方面要引导好社会资本流向,限制和避免发生类似于资本与民众“抢白菜市场”[18]的事件,让各行各业劳动者各司其职、各守其利。

在弥合贫富差距问题上,资本主义国家某些民主主义社会者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资源分配主张。恩格斯认为:“这些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或者是还不够了解本阶级解放条件的无产者,或者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这个阶级直到争得民主和实行由此产生的社会主义措施为止,在许多方面都和无产者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共产主义者在行动的时候,只要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不为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效劳和不攻击共产主义者,就应当和这些社会主义者达成协议,同时尽可能和他们采取共同的政策。”[4]310-311可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可以参考一些民主主义社会者的政策和主张。西方社会政策与福利政策奠基人理查德·蒂特马斯提出利他主义福利观。他主张通过一种开放无歧视富有归属感的社会服务,将资源通过再分配输送给穷人[19]。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如若采取这种普惠性福利政策,需要做到有针对性地普惠,一要帮助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学好谋生手段和保障他们的谋生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要在商业、政治、教育等各行各业的关键职位为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员设立“绿色通道”,促进各阶层人员的流动,保持社会发展和阶层流动的活力,从根本上防止阶层财富固化。

总之,在当前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好资源分配,就要在生产阶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或制成产品,进入社会领域分配,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维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全体劳动者合理合法报酬(包括生存资料、发展资料、自我发展等)之间建立长远的规划和平衡机制,在资源有效分配的长效机制中真正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三)发展“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一词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撰写的《走向现代化》[20],他在另一本著作《人的现代化》中提出:“国家落后也是一种国民的心理状态。”[21]梁启超在改造国民时致力于“启民智”“明大德”,他在《新民说》中指出:“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22]。可知梁启超认识到国家强盛兴衰与普通民众的关系,国家有民众构成,民众思想开放、勤劳智慧,国家就会强盛。同样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必然也要求推进和发展“人的现代化”,继而现代化的人又能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文献提出“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23]。由此可得,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培育和推进与此相对应的“现代化的人”。

首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就要让人树立这种观念。人的观念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的坐标体系下,在由传统观念、现实观念向未来观念发展过程中,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动态转化,表现为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深刻转型,是人的思想观念方面的根本性变革”[24]。这也就是说,培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观念:一是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人的各方面素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等等),树大志、大德与大爱,从内在建立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信念;三是解放和发展人的各方面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其次,要建立人性化规则制度,充分保障和完善人的基本权益。《共产党宣言》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4]415没有基本的物质、人权、法制等以维护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则无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也无法实现人的现代化,甚至阻碍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梁启超改造国民初心固然为善,但在人权没有保障的前提下,维新变法式现代化道路必然导致失败。

最后要明确为党培养人、为国培养人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贯彻为党为国培养人的原则,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火炬手”,营造爱才惜才育才引才的社会氛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26(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费根,杜拉尼.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M].欧阳谨,黄春燕,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刘世廷.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要无限性的矛盾: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现代透视[J].科学社会主义,2006(6):91-93.

[6]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并發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2-11-16(1).

[7] 苏皑,陶向南,肖樱丹.突破“马太效应”的路径研究:基于资源分配的优化视角[J/OL].系统科学学报:1-7[2023-06-15].

[8] 朱熹,吕祖谦.近思录[M].于民雄,译注.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18.

[12] 李忠东,徐蕾.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65

[13] 本报评论员. 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N]. 人民日报,2022-10-28(2).

[14]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

[15]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N]. 人民日报,2022-01-02(1).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7] 余治平.调均:以社会分工制衡财富分配:董仲舒“仕则不稼”、“天不重与”的政治哲学[J].孔子研究,2022(4):37-47,158.

[18] 常盛.“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EB/OL].2020-12-11[2023-03-21].https://mp.weixin.qq.com/s/apwKrz1JDSV p2514SCMQ3A.

[19] 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去身份化”: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67.

[20] 王丹丹.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5):1-7.

[21]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军,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22] 梁启超.新民说[M]. 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1916:1-2.

[2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94.

[24] 储著斌.人的观念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52.

责任编辑:魏丽莉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共同富裕分配
共同富裕
中国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