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现实价值、多重挑战和对策建议
2023-09-03于克晓
于克晓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愈加重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通过调研发现,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具有人员组成复合化、工作分布差异化等特点,同时面临文化渗透、宗教传播、疫情防控、网络传播等多重挑战。要通过提升统战工作能力、增强文化认同、优化政治吸纳等措施,提升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质量,为推动青岛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
[关键词]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42(2023)04—0090—07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愈加重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2020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了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对象身份。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
出国和留学归国人员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把他们真正“组织起来”,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对实现留学归国人员的个人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青岛市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的重要统战价值
(一)从历史维度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2]近代以来,从晚清政府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改革开放到中国进入新时代,留学归国人员在挽救中国、发展中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突破“高精尖”科技、传播先进思想理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均有留学归国人员的身影。如“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青岛大学附中校友郭永怀院士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归国,《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自日本中央大学留学后归国。在青岛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留学归国人员,如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曾到日本和欧洲学习,海尔集团名誉主席张瑞敏是第一位登上美国哈佛大学讲坛的中国企业家,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着眼未来,建设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青岛同样离不开留学归国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奋斗拼搏。
(二)从理论维度看
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进入新时代,我国出国留学情况更加普遍、规模不断扩大、目的更加多元,留学人员的归国意愿更加强烈;与此同时,留学归国人员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需要政治站位更高、立意更深远、措施更具针对性。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系统梳理了青岛市在留学归国人员统战方面开展的工作,从理论层面总结提炼出具有青岛特色的留学归国人员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做法,为统战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全国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作出青岛贡献。
(三)从实践维度看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需要大规模、多层次的优秀人才。留学归国人员有开阔的眼界、广博的學识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和城市竞争的重要砝码。要运用系统的统战理论和方法,真正把留学归国人员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将留学归国人员的学识本领和个人发展与青岛发展、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青岛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基本情况
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19年,我国各类出国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经完成学业,423.1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其中,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为70.35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各类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海外留学和学成归国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青岛市是我国新一线城市,是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政策环境好、区位优势明显、对外开放时间早、经济发展水平高。2021年,青岛市的GDP达到1.41万亿元,被称为“北方第三城”。2022年,青岛市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愿景。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山东省出国留学人数约为2.34万人,青岛市出国留学人员达到7500人、占到全省出国留学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仅高中生就有约800人。因此,青岛市留学人员出国和归国情况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可研究性。
本研究以青岛市驻青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自由职业的留学归国人员为对象,展开问卷调研和个别深度访谈。共下发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2份。我们对20余名留学归国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国内相关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
从性别来看,留学归国人员中的女性占67.4%,男性占32.6%。此项与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相关数据基本相符,在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统计中,女性比例占到59.2%。
从国籍情况来看,调研人员均为中国国籍,未发现加入其他国家国籍的情况。
从年龄来看,本次调研留学归国人员年龄覆盖了30岁以下和30至59岁,未调研60岁以上人员,其中30至39岁比例最高,占51.1%,30岁以下人员占33.3%,这两部分占到调研比例的84.4%,50至59岁仅有1人,说明调研群体基本为留学攻读学位结束归国不久的人员。年龄较大的留学归国人员通过文献查询和单独访谈等方式进行补充调研。
从政治面貌来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42.2%,共青团员占6.7%,群众和民主党派占51.1%,说明留学归国人员的政治面貌覆盖面较为广泛,从资料查询和深度访谈中更能体现这一点。其中覆盖了民盟、民建、民革、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
从工作单位来看,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占80%,其次为私营企业、占15.6%,政府、国企等相关单位有少量留学归国人员,也有少部分留学人员自己创业或者从事自由职业。
从职称情况来看,高级职称占8.7%,初级职称占21.7%,中级职称占比最高、达到43.4%,无职称人员占26.1%。这与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性质有相关性,个别私营企业不开展职称评定工作,个别科研院所的行政岗位人员也不进行职称评定。
从出国方式来看,自费出国占91.3%,公费出国占8.7%。通过交叉分析方式发现,高级职称中有75%为国家公派出国,中级职称中仅有5%为国家公派(图1)。自费出国占比高,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费出国逐渐兴起并形成“出国热”。同时,这与青岛市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映出青岛市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较高,可以支撑自费出国的费用。
从出国年限和取得学位情况看,出国1—2年和5—10年的占比较高;已经取得或正在攻读的最高学位为硕士的占71.7%,表明出国目的主要为攻读学位,也有部分人员拿到学位后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
从留学国家来看,日本(27%)和英国(22%)最多,其次为澳大利亚(11%)、法國(8%)、韩国(8%)、加拿大(5%)等国家,在乌克兰、马来西亚、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也有少量留学人员。这体现了青岛开放包容的特性,也体现了青岛面向日韩的区位优势。在问卷调研中没有发现赴美留学的人员,这与近年来我们与中美关系紧张有关;但是通过文献查询和深度访谈发现,美国也是青岛市留学人员的重要目的国。
从留学专业来看,留学人员所学专业较为广泛,覆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10个学科门类,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其中经济学占33%、管理学占19%。这两项已经超过半数,说明其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这两门学科在自费出国中比较好申请,而且也容易申请到排名较高的学校。约有4%的留学人员是学习国外历史、哲学等科目。
从留学归国原因来看,首要原因为考虑家庭及文化因素,占69.6%;其次为个人职业发展考虑,认为个人回国发展前景更好的占65.2%;国家发展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占52.2%;因不适应国外生活而归国的占10.9%。在深度访谈中发现,15%的留学人员表示,比较难以融入当地的工作环境,国外对国人有一定排斥,在国外一般工作4年就遇到瓶颈期,无法获得晋升。与此同时,大部分(60.9%)归国人员回国后感觉“落差不大,基本一致”;有6.5%的人员觉得“落差很大,国内远没有想象得好”。
从归国满意度和个人作用发挥来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占86.9%,这与回国后自身作用发挥程度有较大关系,认为能够很好和较好发挥作用的比例占78.3%。对国内生活遇到最困惑的事情在于“人际关系复杂,职场规则难以适应”,占47.8%;排名第二的是“住房条件差,生活成本高”,占37.0%,这与近年来青岛市房价涨幅巨大关系密切。据安居客统计,青岛市商品房均价2016年9月份为1.2万元/平方米,2018年8月份已达到2.1万元/平方米。在金融业聚集的崂山区,商品房均价2016年9月份为2.6万/平方米,2022年9月份已达到4.2万元/平方米,这样的居住成本与国外差异明显,成为阻碍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有23.9%的归国人员认为“文化差异大,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国内生活”,这与青岛市开放、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有所不符。同时也可以看到,文化的影响与留学时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留学时间越长,国外文化对留学人员的影响就越大,对国内生活适应时间就越长。
留学归国人员认为,国内外饮酒文化存在巨大差别,国外饮酒主要以品尝为主,是一种休闲方式;国内饮酒应酬性居多,在某种程度上,饮酒已成为衡量工作是否努力、态度是否端正的标准之一。
关于留学未归的原因,调研人员反映身边人员留学未归更多还是出于物质层面上的考虑,“国外生活优越,国内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占60.9%。其次为“国外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占45.6%。生活水平、环境友好、孩子发展是人们尤其关注的方面。访谈发现留学归国人员对食品安全也非常关注,表示国外食品安全要求非常严苛,留学期间从未担忧过食品安全问题;然而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频繁发生,认为白酒的塑化剂、乳制品的添加剂、食品的农药残留等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特点
近年来,青岛市民出国留学和留学归国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通过问卷调研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发现,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人员组成复合化。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统战工作范围有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人士等12种类型,留学归国人员具有复合身份,涵盖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新社会阶层,甚至少数民族和信教人员等多个层面,即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具有多重统战对象身份。在问卷调研和资料查找中发现,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同样具有多重统战范围身份,甚至一人涵盖多重统战对象身份。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是美国罗格斯大学航天与机械工程系博士后,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政治身份为民盟盟员,政治安排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等。
2.工作分布差异化。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内的工作情况具有很大差异性,覆盖社会各个层面,大多数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等;但是内部也有较大分化,不再是代表“高精尖”的存在。从所学专业、从事工作和取得成绩来看,留学归国人员与国内培养大学生的整体差别正在逐步缩小。在驻青高校中,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差别非常大,本科高校中留学归国人员较多、层次较高;而驻青高职院校的留学归国人员则相对较少,水平层次和社会安排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科研院所中,有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在从事基础性的行政或管理工作,驻青高校的一线辅导员中多人为留学归国人员。我们通过对驻青高校的校领导调研后发现,本科高校的校领导中,100%包含1—2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且取得硕士以上学位人员,高职院校的校领导中则较少有真正留学经历的人员,如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是德国汉堡大学海洋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石油大学校长郝芳曾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进行合作研究。政府部门、民营企业、自由职业者甚至失业啃老一族中也有留学归国人员。调研发现,青岛某大专毕业生出国留学5年,在国外先学语言再学专业知识,回国后就职于某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事房产出租、销售等工作。
3.出国目的多元化。出国目的主要是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以公派出国为主。公派出国留学基本为带着任务出国,定期返回,由派出单位承担部分费用,旨在学习国外与工作相关的经验做法,引入相关课程、资格证书等。例如,青岛某高职院校公派老师到澳大利亚留学1年,协助学校引入澳大利亚TAE40116项目,校内10余名教师获得TAE四级证书,助推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在自费留学方面,为短时间获得学历而留学的占较大比例。据有关留学中介机构介绍,国外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制短而且容易毕业,英国有1年学制的研究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个别院校也可以学习1—2学年就获得研究生学历。因此,出国留学成为一种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捷径。
4.中产阶层扩大化。李培林认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年收入水平为城镇人口年均收入均值的1—2.5倍[4]。据统计,2020年,青岛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223元[5],按照青岛市一个中等收入家庭3人来核算,其家庭收入水平在15.4万—38.4万之间。自费出国费用包括中介费、学费、生活费等,统筹核算,英国留学大约每人每年50万人民币;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北欧国家费用相对较低,但是整体来算每年留学的费用在30万人民币左右。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留学平台和信息更加丰富多元,自费留学逐步下沉到青岛市一般中产阶层。自费留学的逐渐普及从侧面证明了青岛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也体现了青岛市中产阶级对青岛以及个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三、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渗透问题
泰勒的《原始文化》表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的一员所掌握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总体(complex whole)。”[6]留学人员在国外学习期间,自然会受到留学目的国文化的浸润,在度过一定的适应期后,他们对当地的文化了解逐渐深入,逐步融入当地生活,从而使自己的观念、看法、行为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饮食认同是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部分人员表示对国外的饮食更加适应,对国外的节日更加乐于参与,反而对国内的饮食、风俗等的认同度在不断下降。从调研情况看,当前中国传统节日的意味在逐渐淡化,与过“洋节”的差别越来越小,都是“商场饭馆、人山人海”。受西方文化影响,大部分留学归国人员的自我意识更强、生活更独立、講话更直接(不太含蓄或委婉)。
(二)宗教传播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青岛市留学人员的留学目的国基本为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他们身边的教师、同学很多都有宗教信仰。尤其是近年来,韩国基督教会发展迅猛,据统计,2021年韩国总人口约5200万,基督徒约1700万、约占总人口1/3,韩国是外派传教士最多的国家。青岛是韩国传教士的主要传教地点之一,青岛市某大学曾发生过在操场上聚众传教事件,青岛人流密集场所也存在基督教人员传教行为。我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校园不是传教场所,而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大多在高校工作,这就存在相当大的宗教传播隐患。在深入访谈中发现,留学人员的授课教师和同学中有多人为虔诚的基督徒,留学人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接触大量基督教典籍、相关文化景点等,这些都会对其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三)疫情防控问题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疫情防控政策,个别城市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封城”管理,将疫情的损害降到了最低,取得了良好的抗疫效果。许多其他国家则采取与我国不同的疫情防控政策,尤其是进入2022年以来,选择了“躺平”的疫情防控方式。国内外疫情防控政策的差异性导致个别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不理解甚至不认可,这也是近年来大量留学人员未归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网络传播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交往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的影响力相对减弱,网络承载着越来越大的传播量。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调研发现,留学归国人员均能熟练运用网络方式进行工作、交流,即使是年龄稍大一点的留学归国人员也可以熟练运用新的网络信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科学研究。留学人员在留学期间通过微信、抖音等方式与家人、朋友保持着密切联系,多数出国留学人员在留学期间注册了推特、Facebook等媒体账号。网络传播内容难以全面监管,存在“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也为文化渗透、价值传播、网络攻击等提供了途径,甚至存在以此方式发起计算机病毒入侵、网络攻击和窃密的破坏行为。
(五)科技影响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进入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在超级计算、高端轴承、芯片制造等领域还存在被美国“卡脖子”的现象,尤其是在智能芯片领域,导致华为能设计芯片却不能生产芯片,“在5G时代还在生产4G手机”。科技的“卡脖子”现象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民的文化自信。
四、青岛市统战工作创新对策建议
(一)提升统战工作能力
1.提高重视程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借助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才能推动统战工作有序进行、高质量发展。
一要从国家全面发展角度看统战。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必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本质要求就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入新时代,国家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国际竞争更加剧烈和直接,因此,统一战线的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增强了;发挥作用的领域不是变窄了,而是更广阔了。
二要从青岛城市竞争角度看统战。人才的竞争是城市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青岛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愿景,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大规模、高层次、宽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留学归国人员是掌握着先进思想理念或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群体,在城市竞争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在吸纳人才方面,青岛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杭州、成都、厦门等同类型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切实做好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并通过他们吸引更多留学归国人员到青岛就业创业、科研攻关、对外交流,推动青岛在城市竞争中进位争先。
2.增强工作能力
一要构建政策体系。政策赋能是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对新时代的统战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青岛市在坚决落实中央统战政策的同时,需要出台具有青岛特色的、更加具体细化的相应政策,形成由上至下的政策体系,统筹考虑留学归国人员的安排,建立涵盖政治安排支持、金融政策支持、文化认同支持、生活协调支持等多方面的服务系统。
二要强化执行落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职能部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树立大统战观念,加强协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7]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涉及人社、财政、教育、税务等多个部门,要加强部门协同,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要建立留学归国人员动态数据库,进行跟踪管理,精细化做好统战工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即使工作再烦琐,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二)增强家国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8]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来源,也是社会集体行动的纽带。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渗入中国人的基因,青岛留学归国人员具有很强的家国观念,留学人员通过留学期间各方面的对比,深深认同祖国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大和祖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强化留学归国人员的家国情怀、山东情怀、青岛情怀。
1.强化正向供给
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可以注入山东品格和青岛特色,以漫画、美食、服饰、短视频等方式进行供给。充分运用传统元素深得青年人喜爱的优势,推进中国瓷器等传统物件制作更符合时代潮流和年轻人的口味。青岛市可以充分利用东方影都等影视制作优势,做大做强“海尔兄弟”动漫IP,挖掘青岛“五朵金花”的工业精神,推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青岛市要以此为基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提供更多具有青岛特色的正向文化内容,强化留学归国人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强化双向传播
在强化正向内容供给的同時,要拓宽留学归国人员表达诉求的途径,搭建留学归国人员的意见表达平台,增强留学归国人员的政治参与感。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对内外进行双向的立体式传播,让留学归国人员主动接收、转发和宣传中国声音、宣传青岛发展。要让留学归国人员成为中国文化、青岛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宣传支点,积极传播青岛声音、讲好青岛故事,促进全球多元文化平等交流、共融共生,让世人凝聚共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从而吸引更多留学人员积极归国,积极到山东、到青岛来干事创业。
3.强化深入交流
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改变逢年过节“文山会海”的工作方式。统战干部要善于倾听留学归国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说官话、套话,要清晰直接地表达观点,更多关注留学归国人员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改进生活作风,“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人与人的交流也不仅是“吃饭饮酒”,在与留学归国人员的交流中,要注意营造更加健康向上的交流氛围,尤其是要改变“感情深、一口闷”等以饮酒多少来开展工作的交流方式,更多地以读书会、音乐会、画展等方式进行深入交流。
(三)优化政治吸纳
1.树立典型引领
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器”,但是其发挥“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是有条件的[10]。因此,要积极关注留学归国人员这一“中产阶层”群体的政治表达诉求,充分发挥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领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在政治安排时,要选拔理想信念坚定、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留学归国人员,推动留学归国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拓宽留学归国人员建言献策的途径。
2.发挥社团作用
要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等民间社团在联谊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青岛市欧美同学会不断完善组织体系,目前国别、专委会、区市、高校等分会组织已扩展到29个,会员总数达到2457人;但这与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的整体情况还有很大差距,大量留学归国人员还找不到组织。要通过“欧美同学会”“协会/学会”“同学会/校友会”等民间社团的方式将留学归国人员组织起来,有留学归国人员的单位均需建立相关组织。对于留学归国人员较少的单位,可以与附近单位联合成立相关机构。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新形势下,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青岛市来说更是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提高站位、形成合力、精准施策、有效统战,充分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青岛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3-03-28].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2] 习近平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22-07-30[2023-03-28].http://www.gov.cn/xinwen/2022-07/30/content_5703635.htm.
[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 2021-11-16[2023-03-28].https://www.12371.cn/2021/11/16/ARTI163705328148311 4.shtml.
[4] 李培林,张翼.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J].社会,2008(2):5.
[5] 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2022青岛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14.
[6] 泰勒.原始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7] 兰锋,林蔚,郑昭.广纳万川入海,画好同心大圆[N].光明日报,2022-7-30(1).
[8] 郭奕鹏,刘远飞.新形势下新生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探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69.
[9] 胡王倩.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推动全球文化走向真善美[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2(2):128.
[10] 黄永亮.转型时期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认识变迁:趋势和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10.
责任编辑: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