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菔的本草考证

2023-09-03邓雨欣赵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莱菔功效

邓雨欣 赵琳

【摘 要】 莱菔为我国常用蔬菜及中药,其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整理现存本草与历代古籍文献,对莱菔的名称、品种、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进行了考证。经考证,莱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其入药的品种与现代栽培品种基本一致。莱菔入药部位很多,如鲜根(莱菔)入药能消食、下气、化痰、止血、消渴、补益、解毒;开花结实后的老根(地骷髅)入药能消食理气、清肺利咽、散痰消肿;干燥成熟种子(莱菔子)入药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等,均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莱菔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通过本次考证,以期为其深度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莱菔;本草考证;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

【中图分类号】R28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15-0041-05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13.zgmzmjyyzz202315010

Abstract:Raphanus sativus L.which has a long medicinal history in china is a commonly used vegetab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rough consul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existing materia medica and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of previous dynasties,the name,varieties,medicinal parts,meridian tropism, efficacy and other aspects of Raphanus sativus L. were textual research. It is proved that Raphanus sativus L.has important medicinal and edible value.Its medicinal varietie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modern cultivated varieties.There are many parts used as medicine,such as fresh root(Laifu)which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to help digestion,lower qi,dissolve phlegm,stop bleeding,quench thirst,tonify and detoxify;The old root(Dikulou) after blooming and bearing fruit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to eliminate food and regulate qi, clear lungs and pharynx, disperse phlegm and reduce swelling;Dry and mature seeds(Laifuzi)can be used as medicine to eliminate food and distension, reduce qi and resolve phlegm.They all have good medicinal value.Raphanus sativus L.have a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ep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ts resources.

Keywords:Raphanus sativus L.;Textual Research;Medicinal Part;Meridian Tropism;Efficacy

萊菔,又称萝卜,来源于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为一至二年生草本。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莱菔的许多部位均可入药,如鲜根入药,名为莱菔;叶入药,名为莱菔叶;开花结实后的老根入药,名为地骷髅;干燥成熟种子入药,名为莱菔子。莱菔的药用历史非常悠久,而古代本草关于莱菔的记载比较混乱,存在讹传现象,故本文拟对莱菔的药用历史进行考证和梳理,为其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莱菔的名称考证

莱菔的名称众多,常称作莱菔及萝卜,另存在一些别名,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被淡化和统一,后世作药用直称莱菔。现归纳如下。

1.1 莱菔、萝卜 莱菔作药用首载于《名医别录》,以芦菔为正名,与芜菁并条。后《新修本草》记载:“芜菁,北人又名蔓菁,根、叶及子,乃是菘类,与芦菔全别……其芦菔别显后条。”[1]《新修本草》将其拨出,并改名莱菔,收为正品。李时珍说萝卜是莱菔被后世讹传的说法:“菘乃菜名,……莱菔乃根名,……后世讹为萝卜。”[2]王祯于《农书》中写北方因时节不同,又根据性状等特点对莱菔有着不同的叫法:“北人萝卜,一种四名,春曰破地锥,夏曰夏生,秋曰萝卜,冬曰土酥,谓其洁白如酥也。”[2]

1.2 芦菔、雹葖 《尔雅·释草》云:“葖,芦萉。”郭璞注释道:“萉,宜为菔。芦菔,芜菁属,紫花,大根,俗呼雹葖。”[3]莱,与芦同声通转,萉,蒲北切,通菔。可知雹葖、芦菔均为莱菔的别名。

1.3 紫花菘、温菘 苏颂曰:“紫花菘、温菘,皆南人所呼。吴人呼楚菘。广南人呼秦菘。”[4]紫花,是指莱菔植物开紫色花;菘,泛指一类十字花科的蔬菜。《新修本草》记载:“芦菔是今温菘。”[1]则紫花菘、温菘、楚菘、秦菘皆为芦菔,即莱菔,因地域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1.4 萝蔔、来服 孙愐在《广韵》中云:“鲁人名菈遝(音拉答),秦人名萝蔔。”[5]蔔为卜的繁体,萝蔔即为萝卜。《本草纲目》里记载:“莱菔能制麦毒,故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2]来,指小麦,麰,指大麦,莱菔能制服麦毒,故名作来服,音同莱菔。

1.5 萝白、菜头 萝白,出自《广州植物志》;菜头,出自《福建药物志》[6]。这些地方性叫法大都源自对莱菔外观性状的描述。

2 莱菔的品种考证

《本草纲目》记载:“莱菔,今天下通有之。昔人以芜菁、莱菔二物混注,已见蔓菁条下。圃人种莱菔,六月下种,秋采苗,冬掘根。春末抽高薹,开小花,紫碧色,夏初结角。其子如大麻子,圆长不等,黄赤色,五月亦可再种。其叶有大者如芜菁,细者如花芥,皆有细柔毛。其根有红、白二色,其状有长、圆二类。大抵生沙壤者脆而甘,生瘠地者坚而辣。”[2]该外观形态描述与下图1至图6基本一致。《植物名实图考》中描述了其中根为红色的莱菔:“滇产红萝匐颇奇,通体玲珑如胭脂,最可爱玩,至其内外通红,片开如红玉板,以水浸之,水即深红。”[7]现代《中国植物志》里记载:“莱菔的肉质直根有长圆形、球形和圆锥形三种,外皮有绿色、白色和红色三种。”[8]综上所述,古代本品的栽培品种较多,形态颜色各异,与当前的栽培品种情况相似。

3 莱菔的入药部位考证

3.1 鲜根 莱菔,为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新鲜根。《本草图经》中描述:“莱菔,断下方亦用其根,烧熟入药。”[4]《新修本草》云:“莱菔根,味辛、甘,温,无毒。主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淡澼,肥健人,生捣汁服,主消渴,试大有验。”[1]《食疗本草》道:“根∶消食下气。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服之令人白凈肌细。”[9]

3.2 种子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日华子本草》首次记载了其功效:“萝卜,……子,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10]《本草图经》中于莱菔名下有所提及:“子,研水服,吐风涎甚效。”[4]《本草衍义补遗》言[BF]: “[BFQ]其子推墙倒壁之功。”[11]

3.3 叶 莱菔叶,为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基生叶。李时珍曰:“莱菔,根、叶同功。”《新修本草》中在莱菔的名下提及:“大叶熟啖,消食和中。”[1]《滇南本草》云:“白萝卜秆叶,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胀……经闭。红萝卜秆叶,味甘平,性温。入阳明胃经。行血破血……里急后重。”[12]

3.4 老根 地骷髅,为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ous L.开花结实后的老根。《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到:“地骷髅,乃刈莱菔时偶遗未尽者,根入地,瘦而无肉,老而多筋,如骷髅然,故名。能大通肺气,解煤炭熏人毒,非干莱菔也。”[13]

后世本草均有关于莱菔的记载,并不断拓展。古典医籍中多见关于莱菔入药部位鲜根及干燥成熟种子的内容。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滇南本草》和《本草纲目拾遗》中,虽于莱菔或莱菔子名类以下有提到其基生叶及其开花结实后的老根,但应用较少又多是作食用,故仅寥寥数笔。由此可知,莱菔的主要入药部位是其鲜根及干燥成熟种子,二者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4 莱菔的性味归经考证

4.1 性味考证 历代关于鲜根莱菔性味的记载较多,先总结分析如下:各家著作大多认为鲜根莱菔的性味为味辛、甘,性温。另有著作如《滇南本草》《神农本草经疏》等认为其性味应分生熟:生者味辛性凉;熟者味甘性温。盖因炮制而使其性味发生改变。而朱丹溪则认为其甘多而辛少,在《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本草》言:下气速。往往见煮食之多者,停滞膈成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11]意思是过量食用熟的萝卜伤及脾胃,脾胃一伤则运化水湿无权而生内饮,是因为莱菔下气速来源于其味辛,而熟者味甘多,味辛少,下气速之力则不足。《食疗本草》与《得配本草》中记载鲜根莱菔性冷。认为鲜根莱菔“味苦”的著作只有《名医别录》,盖在《名医别录》中将芦菔,即莱菔与芜菁并做一条,而芜菁味苦,二者混淆所致。见表1。

4.2 归经考证 历代关于鲜根莱菔归经的记载见下表,先总结分析如下:大多数古籍认为鲜根莱菔归脾肺二经。另有《本草撮要》认为其入手太阴肺经,《本草经疏》则认为其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对应肺、脾、大肠和胃经。《本草纲目》和《得配本草》认为除前者以外,其还入手足少阳经,对应三焦经和胆经。而《本草衍义补遗》以为莱菔“属土,有金与水”,对应为五脏中的胃、肺与肾经,或五腑中的胃、大肠与膀胱经。见表2。

5 莱菔的功效考证

由表3可知,关于鲜根莱菔的功效记载主要可分为七个方面,一为消食,二为下气,三为化痰,四为止血,五为消渴,六为补益,七为解毒。

“消食”“下气”“化痰”和“消渴”功效首载于《新修本草》,“大下气,消谷,去痰澼,肥健人,生捣汁服,主消渴,试大有验”。“止血”功效首载于

《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吐血”。

“补益”功效则出自《名医别录》,“主利五脏,轻身益气”。而“解毒”出自

《滇南本草》,“解香油毒”。

关于“消食”“消渴”的功效生者熟者均有。《滇南本草》提出“熟吃之……解酒消食”,

《本草纲目》中记载萧炳提出“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新修本草》提出“生捣汁服,主消渴”,《随息居饮食谱》提出“熟者甘温,生津液”等。

关于“下气”功效,《本草备要》提出“生食升气,熟食降气”,《新修本草》提出“大下气”,《本草衍义》提出“下气速也”,《随息居饮食谱》提出“下气和中”等。

关于“化痰”功效,《日华子本草》提出“能消痰止咳”,《滇南本草》提出“熟吃之……化痰涎”,《本草备要》提出“宽中化痰”,《随息居饮食谱》提出“润肺化痰”等。

关于“止血”功效,《日华子本草》提出“治肺嗽吐血”,《本草蒙筌》提出“止吐血,去血甚捷”等。

关于“补益”功效,《名医别录》提出“主利五脏,轻身益气”,《食疗本草》将该功效内容加以扩展,“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服之令人白净肌细”,

而《本草纲目》提到萧炳将前者又总结成“利关节,理颜色,练五脏恶气”[2]。

后随着莱菔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为其补益作用集中在中焦,如《日华子本草》提出“温中补不足”,《滇南本草》提出“利五脏而补中”,《随息居饮食谱》提出“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等。

关于“解毒”功效,《滇南本草》提出“解香油毒”,《本草纲目》提出“解酒毒”,《本经逢原》提出“解附子毒”,《随息居饮食谱》提出“解酒毒、煤毒、面毒、茄子毒”等。

总之,现代本草与古代本草功效记载大部分一致,如《中华本草》中记载莱菔的功效为:“消食,下气,化痰,止血,解渴,利尿。”[5]

6 结论

莱菔的入药品种为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其药用历史悠久,别名较多,大多为通假字或依音取义或同音不同字,还有的随地域不同而叫法不同。莱菔的入药部位较多,主要的入药部位为鲜根及干燥成熟种子。鲜根莱菔味辛、甘,性温,主要入脾、肺二经。其功效主要为消食、下气、化痰、止血、消渴、补益、解毒,与现代主流功效基本一致。通过对莱菔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明确了莱菔的名称、品种、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及功效历史逐步演变的整个过程,为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唐·苏敬等.新修本草 (辑复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461-462.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950-2953.

[3]郭璞校注.尔雅[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49.

[4]宋·苏颂等.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68-56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24-725.

[6]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药物志·第1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3.

[7]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87-88.

[8]中國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唐·孟诜.食疗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39.

[10]常敏毅.日华子本草辑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45.

[11]元·朱震亨.浙派中医丛书·本草衍义补遗[M].盛增秀,朱建平,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19.

[12]明·兰茂.滇南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13]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3.

[14]陈芳,杨卫平.名医别录彩色药图[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7:105.

[15]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下)[M].王家葵,蒋淼,点校.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1455.

[16]宋·寇宗奭.本草衍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219.

[17]明·陈嘉谟.本草蒙筌[M].陆拯,赵法新,点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76-177.

[18]王艳宏,关枫,杨晓秋.《雷公炮制药性解》详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85.

[19]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714.

[20]明·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冷方南,王齐南,校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36.

[21]清·汪讱庵.本草易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2]清·汪讱庵.本草备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20.

[23]清·吴仪洛.本草从新[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158.

[24]清·严西亭.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1234.

[25]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34.

[26]清·陈蕙亭.珍本医书集成·本草撮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6.

[27]清·顾元交.本草汇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15.

[28]清·张璐.本经逢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45.

(收稿日期:2022-11-17 编辑:陶希睿)

基金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110162037)。

作者简介:邓雨欣(2000—),女,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药学。E-mail:2538525907@qq.com

通信作者:赵琳(1972—),男,满族,生药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E-mail:zhao3lin@126.com

猜你喜欢

莱菔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天酱莱菔、天之饺子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同叫“木瓜”,功效不同
基于BSA-SSR 技术初步筛选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莱菔硫烷抑制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莱菔硫烷对代谢性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