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分析

2023-09-03张雁楠

中国市场 2023年24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供应链国有企业

摘 要: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传统金融管理跟信息技术、云计算的有效融合促使供应链金融的形成,这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但使其负债经营压力减轻,而且实现了理想的金融资源应用效益。为此,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意义及涵盖的内容、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种类和风险控制环节,以及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若干有效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 F8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4-0000-00

随着国有企业持续拓展生产规模,庞大的资金流动现象形成,这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及针对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来讲,其具备较长的回款周期,因此其负债经营压力和资金支付压力较大。鉴于此,国有企业只有建构供应链金融平台,体现自身的信用优势,才可以很好地减轻负债经营压力和资金支付压力,从而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1国有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意义

1.1有利于国有企业融资成本的减小

纵观实际状况能够明确,国有企业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再将电子信用证明提供给供应商,进而使融资成本降低的目标实现。像是国有企业在采集商品的情况下,大部分供应商都应用现付价格,再结合现价的相应比重来定价。针对绝大部分股份企业而言,他们通常会实施如此的手段开展信用集采,而有的企业依旧结合单独采购的手段取得,这会导致较大成本支出。然而,倘若国有企业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后,尽管会多支出一些成本,像是运维成本、平台建构成本等,可是在供应商对电子信用证明予以肯定后能够确保全额变现,如此一来,企业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且有助于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并且,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还可以使国有企业的有息负债大大降低。不少国有企业将电子信用证明提供给供应商的情况下,其应用的变现渠道能够实现表外化。相较于以往的金融单位,由于他们未曾减少供应链金融体系运营方式,因此在企业存在内部资金问题的情况下,仅仅可以结合表内银行贷款方式解决问题,这会形成一些消极影响,而在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企业有息负债规模的大大降低。

1.2有利于国有企业集中结算的实现

当前时期,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并非以以往的现金管理作为主导方式,而是逐步转变为信息管理模式,如此的转变具备较大的优势,非常有助于企业整体财务水平的提升。一是能够系统地把握每一次的采购流程,确保具备较长供应链条,提升了购买的可操作性;二是提升了整体流程管理的透明化程度。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应用供应链金融体系模式,相較于以往的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企业资金,也有助于集中管理企业运营,以及奠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从而使国有企业永葆市场发展的活性。

1.3有利于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日益完善和进步,这非常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创新性发展,当然,也存在相应的挑战和困难。这使各个领域之间的竞争态势愈演愈烈,不单单表现为企业内部管理方式的竞争,而且表现为产业链条之间的竞争。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的产业链条竞争体现得十分显著。而国有企业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会主动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以及创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企业联盟,这非常有助于紧密产业群的促成,这实现了国有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从而有助于竞争力的提升。

2 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涵盖的内容

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基于网络技术建构的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国有企业、供应商、金融部门,以及供应链金融体系。

2.1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结合供应商的实际状况提供电子信用证明,并且,国有企业还应提供有关联的一系列辅助数据信息,主要有采购账单等,以及结合供应商的实际情况评估授信额度与定价方法。另外,需要尤其重视的是,在国有企业提交的电子信用证明到期之后,应尽快完成支付,即将全部款项支付给保理公司。

2.2供应商

一般来讲,供应商接收了国有企业提供的电子信用证明之后,存在下面两种解决途径:一是供应商自主联系保理公司进行变现;二是供应商基于电子信用证明的可拆分特点,能够为各种下游供应商付款,如此的付款模式即转让债券,换言之,其勿需变现资产即可以对外支付。

2.3金融部门

通常而言,所谓的金融部门指的是国有企业下面的有关银行与保理公司,其职能主要是进行贷前研究以及管理,即将需要的资金支持提供给国有企业供应商金融体系,国有企业金融部门下面的保理公司主要地对具备电子信用证明的企业实施变现,金融部门的有关银行重点管理和分析贷后问题,即评价和管控运营中会形成的风险以及对账款到期偿付等。

2.4供应链金融体系

该文阐述的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是真正根据银行的有关金融标准和规则,并且借鉴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以及严格遵守我国有关的金融条例和政策,确保对商业保理设施的合法合理应用,此外,还能够取得其它有关的外部信贷信用,从而有效统一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特色,确保在供应链上稳定和顺利地运行国有企业信用。

3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种类

3.1国家政策以及法规风险

国家政策的改变会十分显著地影响有关领域的整体产业链,在改变产业结构的情况下,我国往往会颁布一系列新型的政策,以此影响或激励某个产业的发展。鉴于此,关于此产业链的全部零售商大都受到影响作用,或许降低生产规模,或许被动提升价格等。倘若银行选择此产业链条的有关企业实施供应链融资,那么会影响与此有关的信贷内容。并且,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过程总是日益完善的,关于供应链金融的一些法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或矛盾问题,像是物权法中有关质权人的规定不单单涵盖金融部门,而银行法却不允许出现企业之间的融资业务,换言之,倘若企业充当信用担保开展金融业务,那么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不保护他们的有关权益。

3.2行业之间的风险

一般来讲,动产属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回收贷款的信用支持性资产(财务保障),在细分上因为供应链处于的行业差别,细分的结果也存在相应的差别,其类别较多。基于市场行情以及供需比例的改变,动产价值也会出现改变,在回收贷款时应变现处理相关资产,倘若资产价格恰恰处在下跌阶段,那么会导致银行运营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相应的挑战或风险。因此,在担保贷款中应用动产的手段会使企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或风险,甚至还会使整体业务风险性增加。

3.3运作风险

所谓的运作风险即由于错误的内部运作中工作人员、部门之间或外部突发情况导致的一系列经济损失而使企业面临的风险。通常而言,供应链融资方式属于基于运作模式、信息交换管控、资金管理、物流管理的补偿性设计,以及逐步建设的用以减小企业信誉危机的保护盾。而科学、合理、标准的运作对保护盾的具体应用形成影响,并且对信用危机是否被阻隔形成影响。事实上,此方式尽管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可是也存在贷后管理的一系列问题,换言之,此方式仅仅对危机进行了转移,因此对贷后管理的标准非常高。总之,相较于传统的金融运作方式,供应链金融运作风险较大。

3.4管控风险

一般而言的供应链即属于一种宽松、不正规的企业结盟,在逐步拓展供应链规模的应影响下,其具备愈加复杂的结构,为此,亟需以合理与科学的管理方式保障供应链金融各方的利益。另外,愈加复杂的结构还会使传输信息的时间增加,导致企业之间缺乏沟通,甚至对客户的要求做出误解。纵观具体现状而言,供应链金融的储存和输送环节的说明或标准都缺乏,这势必使企业和银行管控的风险增加。

4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环节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跟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控制模式具备相同的方向,即立足于银行资本现状、风险控制能力开展业务沟通,维护股东权益。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能够划分为下面几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预估、风险控制、信息沟通。

4.1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的前提在于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即预判供应链金融体系会形成的风险,此环节的关键在于探究风险因素,确保由根源上降低风险,当今的风险种类有:法规风险,即授信服务被较多地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体系中,为此,需要确保科学隔离授信主体和资产,以及担保环节不受外界制约上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信用风险,即供应链金融基于大型企业信用,然而,金融服务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为此,信用风险属于较多见的一种风险种类;运作风险,即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牵涉到非常复杂的事项,这势必使风险控制人员的工作压力加重,因此应尽可能地保障所有流程的标准化操作,这也变成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重视的核心问题。

4.2风险预估

风险预估即对识别之后的风险开展等级划分和数据分析,以科学评估银行能承受的风险大小,从而得到最为理想的风险控制方案。然而,由于供應链金融服务的发展时间不长,因此未曾储存丰富的有价值的数据。并且,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从而使划分风险等级的困难增加。因此,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要求银行有效保存数据信息,进而确保风险预估科学性与精准性的提升。

4.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即根据风险预估的结论,在相应的范围之内科学调控风险。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够应用一系列方式,像是风险补偿、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分解等,像是货押金融即属于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风险分解的一种形式。

4.4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指的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中由相关方搜集信息数据和进行评级反馈,在此环节应注重储存和累积信用评估的数据信息,如此一来,能够在风险防范中纳入新风险,并且还应调整和优化固有的风险控制规划,逐步科学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这十分有利于各方的信息沟通。当今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愈加模型化。为此,应加速建设实时性、动态性的风险控制模型,企业应关注供应链金融风险预估模型建设部门的成本投入,从而实现风险控制科学性的提升,以及尽量地减小运营成本。

5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措施

5.1针对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内容的风险控制措施

5.1.1国有企业兑付风险控制

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根本所在是国有企业本身,如果该体系中企业资金状况存在问题,那么会使整个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受到影响,以及此影响基于供应链的改变而波及到供应商企业。作为企业建设信用服务的平台,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上应确保各个企业结合要求尽到相应的义务与责任,特别是大型企业应按期兑付,这样才可以确保体系的健康与稳定运行,进而对各方的利益进行维护。然而,一些大型企业在应用此体系会得到相应的利益或便捷,可是此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风险,像是长期付款承诺形成的兑付问题。针对此问题,如何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确保供应链金融体系下实现最大的金融产品收益,这是风险控制的主导事项。在平时的风险控制中,供应链金融体系整体的信用基础是国有企业的信用保障以及企业管理,为此,此环节能够借鉴商业银行和央行的一些对策,高度重视信用额度控制、集中度指标等,且定期排查与控制风险,以确保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5.1.2国有企业体系运营风险控制

当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完成建设、稳定运行之后,应思考资金的具体情况和电子信用证明的合理性,并且,还应实现供应商大量的、高频率的融资变现的需求,这使供应链金融体系面临非常大的运作压力,这会导致其它的一些风险。针对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运作风险,就实时加以控制。具体来讲,做到下面几点:一是提升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风险控制能力。针对供应链大量的、高频率的融资变现需求,应提前进行组织以及实施应急处置,且通过对单笔金额的控制和利率的改变有效控制融资时间与额度,这样可以实现运作压力的减小。二是持续加强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中账单管理。在建设此体系时需要设置单独的控制体系,如此可以确保按部就班地进行账单管理,从而不会受到其它业务的制约。另外,确保有效统一智能信息控制和该体系,进而提升此体系的数据分析水平,确保体系中账单管理精准性和效率的提升。三是完善过期资产的处置措施。在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设置付款推送消息提示,通过信息方式快速发送和提醒,确保尽快回收资金。另外,还应将专业的收款负责人分配至此体系中,确保所有资金更加透明与合理地流动,在需要时要求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尽可能地防范资金过期现象。针对即将过期的资产,此体系可以对剩余资金进行冻结,从而实现科学开展,持续提高此体系的运作水平。

5.1.3国有企业业务背景风险控制

当前时期,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基本不会存在业务背景不稳定、不真实的风险,然而,一旦存在业务背景不稳定、不真实的风险,那么将严重制约该体系的稳定性。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一系列分支联系非常紧密,属于一个由自主采购、预订、交易至结算的完整的信息管理流程,为此,一系列分支之间通过固有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提供相应的稳定真实的业务背景信息,从而确保国有企业供应鏈金融体系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5.2完善三维一体的协同监管体系

5.2.1完善基于政府引导的监管体系

以国家作为视角来讲,政府重点是规划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向,且提出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根据金融市场、科技、信息的发展趋势,执行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发展战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且,我国应注重补偿主导产业与行业,以及在财税政策上适度予以倾斜,从而激发供应链金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5.2.2完善行业自律监管体系

建设行业自律管委会,完善行业管理规范,明确统一行业自律政策的要求;限定行业准出和准入门槛,对供应链金融企业的一系列经营情况进行审查,洞察其风险防范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确保由根源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供应链金融企业间应彼此学习,互补优势、互相学习,构建信息共享体系,实现产融结合的综合深化。

5.2.3完善社会监管体系

注重社会舆论和网络平台的监管,结合多媒体平台(互联网等)公开供应链金融一系列部门的履职现状,针对违法行为或违反行业规范行为,结合其严重性进行舆论上的谴责,甚至对其法律责任进行追究。激励监督企业行为中社会大众的主动参与,确保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化解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

5.3注重建设复合型人才团队

因为供应链金融业务非常复杂,所以要求非常高的综合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懂得以高科技方式对供应链金融的一系列风险进行控制,需要吸收很多复合型(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专业技术知识、金融业务技能)人才。为此,应注重培养人才,完善专业人才团队,主动开展交流和学习,进而推动科技赋能型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工作。具体来讲,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团队。积极引入精英人才,结合讲座活动教育人才,增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和专业能力,且引导其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总结教训,建设具备较强执行力和独立性的风险控制队伍,确保风险应对、控制、预警水平的综合提高。二是创设优良的供应链金融文化环境。应凸显人才团队的主体观念,引导其提升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供应链金融文化的认可度,提升团结协作配合度、团队向心力,确保业务操作规范和价值评价指标的一致性,进而使整体繁荣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形成。供应链管理应一贯遵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有效统一供应链整体与单个企业的风险以及利益,从而对一系列信贷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

5.4创设理想的供应链金融制度环境

应创设理想的供应链金融制度环境。具体来讲,应主动建设公平的法治体系,提升供应链金融立法和执法的严谨化、规范化,构建操作性高、切实有效的追责体系。供应链金融牵涉到各个方面,涵盖网络信息平台、金融监管机制、信用等级体系等,为此,应在全社会完善健康与和谐的法治体系,提高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对一系列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降低经营损失。并且,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法律制度体系和做法,制定标准化的协议条文,界定各个部门具备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此外,构建信用等级制度,完善征信系统,以法律视角防范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

6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非常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风险的降低,从而可以实现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上应针对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内容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完善三维一体的协同监管体系、注重建设复合型人才团队,以及创设理想的供应链金融制度环境。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国有企业有效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咏梅,王晓玲.“区”动创新,“链”接未来:区块链技术下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优化研究[J].航空财会,2022,4(1).21-27.

[2]尹晓娟.构建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模式的路径探讨 ——以G集团为例[J].中国市场,2022(1).163-164.

[3]李静宇.区块链加持下的供应链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依然是一大难题[J].中国储运,2022(2).42-43.

[4]贾汉星,郭文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金融信用传导机制分析与对策——基于核心企业结构洞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60-168.

[5]杨毅,石书合.供应链金融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吗? ——基于融资约束水平和产权的异质性视角[J].武汉金融,2021(12):59-67.

[6]朱蕾,张玉海.建筑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路径探索-基于广联达数科供应链金融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分析[J].管理会计研究,2022(1):32-39.

[7]张黎娜,苏雪莎,袁磊.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特征、渠道机制与非信任环境下的效应差异[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1,36(6):51-67.

[8]龚明武.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J].财讯,2020(3):7.

[9]刘小梅.供应链金融融资分析与风险控制[J].全国流通经济,2020(19):150-151.

[10]胡石峰.我国供应链金融风险及控制方法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79-80.

[11]高光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5(4):167.

[12]唐晓杰.基于资源编排的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作者简介]张雁楠(1984—),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供应链票据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供应链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