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

2023-09-03张万宇李温馨张锟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农业现代化河南省

张万宇 李温馨 张锟

张万宇,李温馨,张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J].南方农业,2023,17(11):67-70,75.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对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进行了评估。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选择河南省14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按年度进行评分和排序,结果显示:河南省2000—2010年间农业发展水平低,2005—2010年间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整体上是向前发展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在2010—2020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提出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建立跨地区经济联盟,加大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素质等提升河南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评价;因子分析法;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17

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指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讓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河南省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和实际需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消费水平、农投入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五个方面建立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体系,以河南省农业发展状况为依据,选择14个与农业现代化有关的指标,根据从2000—202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采集到的资料,分析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并提出推进发展的对策。

1  相关研究综述

1.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崔凯(2013)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其中所产生的生产关系、制度、技术等要素不断发展和创新,最终不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张世昌等(2016)认为,农业现代化是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的管理水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来促进农业发展的动态过程[2]。蒋和平(2018)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在新发展格局下运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举措使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使农民最终成为一种职业的过程[3]。

1.2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张中亚等(2006)认为,农业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农业人口知识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村社会城镇化,农业生产技术化,农业组织社会化,农业农村发展可持续化[4]。王乃明(2008)认为,农业现代化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农业经营体制必须是家庭经营,多要素生产,改良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符合当前市场运作机制,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5]。

1.3  对农业现代化的评价

学者主要从不同的指标体系构建或是从不同的层次对农业现代化进行评价。陈江涛等(2018)将农业现代化指标定为以下四个: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业生态环保意识[6]。钟水映等(2017)运用基尼系数和链式估计等方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越来越小[7]。鲁春阳等(2020)利用熵值法对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进行评价,发现该省农业现代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建立现代农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技术及教育、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四个层面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8]。

2  研究对象概况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经济和农业的重要省份,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人口总数为9 88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00%;总产值为58 887.41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5.15%,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0 501.2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7.14%。可见河南省农业发展在我国具有重要又特殊的地位。200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值为1 160.22亿元,到2020年增加到9 956.35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由2000年的3 200元·人-1增加到2020年的18 000元·人-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反映农业发展的综合状况,200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 315.83元,到2020年,达到了12 201.10元,表明河南省农业综合发展状况良好。

3  评价指标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标准。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主要指标》,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消费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产出水平五个方面,选取了14项与农业现代化有关的指标,建立如表1的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

4  分析过程及结果

4.1  判断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对指数进行反映矩阵检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检验,通过检测得到表2数据。可以看出,KMO的测量值是0.800,根据Kaiser指标,0.8~0.9是非常合适的,Bartlett球形测验的sig为0.000,低于有效性测验的显著水平(0.05),这就说明拒绝原假设,变量可以作因子分析。

4.2  计算特征值和贡献率,提取主因子

通过计算,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公共因子进行提取,得到总方差解释(见表3)。

公因子方差是多个因素方差的累积贡献率。累积贡献率越高,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变量的解释率越高,总体效果越好。根据特征值大于1、总方差解释率大于85%的选取原则,前两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分别为11.609和1.218;且方差累计解释率达到91.627%,各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82.426%和9.201%,符合过程累计方差的基本标准。因此,提取前两个特征值作为主要因子。

4.3  因子分类

一个指标对一个共同系数的负荷绝对值越大,那么该指标与这个共同系数的接近程度就越高。依次对各因子进行分析:第一个公因子F1与X1、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的关系最为密切,第二个公因子F2与指标X2的关系最密切。其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具体结果见表4。

由表5因子得分协方差矩阵可以看出,这两个因子是完全正交的,满足公因子正交假设。因此,该模型是有效的。

4.4  综合因子得分

根据表6,可以得出农业现代化两个主成分得分为:

F1=0.096X1-0.061X2+0.0921X3+0.093X4-0.076X5+0.30X6+0.094X7+0.087X8+0.094X9-0.062X10+0.081X11+0.092X12+0.076X13-0.067X14

F2=-0.139X1+0.697X2-0.085X3-0.116X4-0.109X5+0.405X6-0.152X7-0.022X8-0.131X9-0.184X10+0.053X11-0.098X12+0.108X13-0.121X14

由各因子的得分及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出综合得分:

FXD=(0.824 26F1+0.092 01F2)/0.916 27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函数,将方差贡献率作为每个公因子的权重,经加权后得到最终的因子得分,并根据得分数进行排序,以反映各年的因子得分,从而计算各因素得分及综合排名。如图1所示,在2000—2020年之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的得分最高,表明2020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综合得分逐年不同,呈逐年上升趋势。以0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平均能力,0以下的年份发展能力则低于近20年的平均值,故2000—2009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总体还是处于向前发展的趋势;2010—2020年河南省农业发展能力则以一个良好的态势蓬勃发展。

5  对策

资金、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各种传统农村因素向城市单向流动,造成农村因素长期短缺,发展能力持续下降,这是造成“三农”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9]。为提高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5.1  增加农业投入

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农投入力度,使其具有“乘数效应”。1)健全财政支农、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把重要的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要构建多元化的筹资体系,拓宽农村金融支持的途径。要创新新型支农形式,通过无偿投资、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充分利用农业金融的扶持和引导作用,通过税收优惠、奖励等多种形式,把社会资金引入农村。2)加大财政融资的融资力度。要健全现有的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业务:各地区的农行是乡村金融系统的中流砥柱,必须以农民为导向,以农村的实际需要为主导,构建面向“三农”的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人性化、便捷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5.2  加快建立跨地区经济联盟,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率

建立和发展新型区域经济联盟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层面,關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循序渐进、由浅到深,要把成立的区域经济联合体的目标与现实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加入经济联合体中获得实惠。建设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党建+农户”“公司+农户”为主体的区域经济联合体。

5.3  加大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1)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开发新品种,加快发展适应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设备;新科技平台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契机。2)构建新型的农业推广机构,全方位、多形式地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5.4  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1)正确认识农民的培训需要,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2)培训要与当地的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农民真正体会到培训所带来的技术结构的提升;还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内容、多形式、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乡村

人才振兴。

参考文献:

[1]  崔凯,冯献,郭静利.“四化”同步推进的逻辑演进与互动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3(12):9-10.

[2]  张世昌,李丁,惠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质量空间分异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2):107-113,120.

[3]  蒋和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未来发展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8(8):51-59.

[4]  张亚中,朱艳梅.对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特征的重新认识[J].陕西农业科学,2006(1):98-100.

[5]  王乃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5):513-517.

[6]  陈江涛,张巧惠,吕建秋.中国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2):205-213.

[7]  钟水映,李强谊,徐飞.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动态演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7):145-152.

[8]  鲁春阳,文枫,张宏敏,等.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92-97.

[9]  张锟.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N].河南日报,2019-04-24(11).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农业现代化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