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坚持守正创新 强化劳动教育
2023-09-03李卫祥
李卫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山西农业大学坚持劳动教育传统,注重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努力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做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对待,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宣传、思政、学生、教学、后勤、财务等职能部门和教学院(部)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和协调推进全校劳动教育工作。学校制定《山西农业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措施、组织保障,落细落实劳动教育工作责任,形成了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施工图,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涵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校构建起完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二、传承劳动教育的百年文化
劳动教育是山西农业大学的优秀传统,在11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长期坚持。早在铭贤农工专科学校和铭贤学院时期,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就有农场实习、工厂实习,“劳动问题”作为课程记3个学分;山西农学院时期,制定专业实习和劳动标准,要求各专业一、二年级参加生产基地的劳动,三、四年级参加教学实习、科学研究为主的劳动;1979年进入山西农业大学时期以后,实践环节以每周1学分计算,实践教学不低于30周,劳动课程设置先后出现专业劳动、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等。
学校成立了山西农业大学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制定《山西農业大学劳动教育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劳动课的设置、学分和劳动活动管理。学校制定的《山西农业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明确指出“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考核,是对学生的一种总体的量化评价”,并在劳动卫生方面规定“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公益劳动、卫生大扫除等活动每次每人加1分,无故缺勤者每次扣2分,迟到、早退者每次扣1分”。学生专业奖学金评定和优秀学生评选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劳动教育,突出集中落实学年劳动周要求,劳动课程在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劳动周体现,并制定了劳动课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在劳动教育的内容上涵盖了劳动周、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勤工助学等内容。在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在劳动中力行、在力行中励志,全面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聚焦农业大学造就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强化耕读教育,彰显劳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校强化劳动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3项课题被列为山西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案、实践路径、培养成效。《注重劳动实践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入选山西省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崇学事农耕读强志》《牵劳动教育牛鼻子》入选山西省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和经济作物研究所入选山西省首批省级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课为山西省一流课程。
三、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农耕文化(Agricultural Culture)为底色,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着力在日常生活劳动(Daily Labour)、专业生产劳动(Professional Production Labour)、创新创业劳动(Entrepreneurship Labour)、服务性劳动(Servicing Labour)四个方面探究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形成了具有农业大学特色的“A-DPES”劳动育人模式。
A———农耕文化教育(Agricultural Culture Education)。学校注重通过文化熏陶开展劳动教育,建有校史馆、勤耕园,还有神农氏“炎帝”像、“勤耕牛”雕塑、“二十四节气”石刻等,教室和食堂张贴标语图画,营造勤奋学习、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文化氛围。在万荣县闫景村等五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立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凸显农耕文化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底色定位。开设耕读讲堂,培养劳动观念,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请劳模讲故事,讲劳模故事、讲劳动故事,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风尚。挖掘脱贫攻坚思政元素,宣讲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贯通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探索特色劳动教育模式,用真人、真事、真话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农爱农的理想信念,树立强农兴农的责任情怀。
D———日常生活劳动教育(Daily Labour Education)。主要包括劳动周和勤工助学两项内容。其中,劳动周既是集体劳动课也是一项“爱劳美校行动”,学校已坚持践行23年,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共32学时计1学分,以校园劳动为主,由具有专业技能的校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授课,依据《学生劳动课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要求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完成劳动日志和总结,以班级为单位汇编成册。勤工助学是学校传承耕读文化的又一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途径,设有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后勤服务等勤工助学岗,形成多岗位、多层次、多形式的资助育人格局,并匹配制定了《山西农业大学勤工助学实施办法》,由学生工作部专职人员统筹安排工作,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为尽量普及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勤工助学岗位不断优化,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16.7%的学生有勤工助学经历。
P———专业生产劳动教育(Professional Production Labour Ed原ucation)。学校一直把专业实习实践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包括实践课程的设置、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依托这些实践载体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各专业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每学年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劳动实践,要求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3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25%,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20%。学校以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到高新农业企业体验现代农业科技条件下的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稳定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有200多个,有力保障了专业生产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
E———创新创业劳动教育(Entrepreneurship Labour Educa原tion)。在“雙创”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形态,2014年学校整合资源,创建创业学院,2016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构建了具有农科特色,集理论课、讲座报告、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依托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农业”创新创业园两个省级众创示范基地,组织大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创新大赛,在“双创”实践中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升学生课外动手、敢闯会创、爱农兴农的劳动能力与劳动品格。
S———服务性活动劳动教育(Servicing Labour Education)。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通过校、院两级团委组织开展,每年的实践活动主题都紧紧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区域发展实际,通过理论普及宣讲、历史成就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关心农村、农民,增强劳动认知,提升劳动技能。各教学院(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开展公益劳动,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经过不断坚持与积累,学校多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各项活动丰富了劳动教育内容,增强了劳动教育成效。
劳动教育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坚持劳动传统,弘扬劳动精神,走出了一条百年劳动教育的特色之路,形成了地方农业大学劳动教育的特点。但是,全面构建起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还有很多的任务要完成,我们将以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不断总结和完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强化“三全”育人工作成效,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着眼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要求,实现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石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