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研究

2023-09-03赵晨天津音乐学院

财会学习 2023年15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赵晨 天津音乐学院

引言

随着会计制度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均对财务相关工作给予一定的调整,使高校能够在有限资金条件下,对财务资金配置进行合理优化,科学地使用财务资金促进高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获得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重要创新,能够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获得有效提升,满足高校办学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高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对此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为推动高校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高校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随着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与健全,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而升高,传统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发展的需要,导致高校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高校持续稳定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背景下,应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为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十分坚实的基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升级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不断更新相关工作理念,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促进预算管理水平获得提升[1]。

(二)有效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当前总体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之下,财务状况也随之而受到影响。当前时期下,提高高校财政资金配置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最大程度地降低一般性支出,合理分配现有资源,将高校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进行优化处理。

(三)助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监控

强化监控工作,是高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主要是为了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合理应用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效果,加快实现预算绩效模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展背景下,不断增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就能够很好地对此项工作予以监控,从而制定一套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便于管理人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理念不足、意识薄弱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大推动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水平地显著提高,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仍然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原则,高校关于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工作“形式大于内容”,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效益未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高校相关管理人员未能深入了解和掌握预算绩效管理资金具体内容,某些资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滥使用以及大量浪费等方面的问题,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不足。最后,高校某些管理人员未能形成相应的理念以及意识等,而且未能清晰认识预算绩效编制以及执行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常常将预算编制以及考核等相关工作纳入至学校财政管理部门,直接导致学校业务部门没有参与其中或者参与度较低,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遇到较大屏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难以顺利推进与实施。

(二)未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当前时期下,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高校并未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且未能构建一套完善的体系,同时也未能构建专业化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如: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监管时,需要开展专业化的绩效执行力监控以及自我评估,然而在实际过程中,高校均采取的是自评方式,然后学校经费使用单位将自评报告送至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随后将有关报告报送到学校相关主管部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并未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业务上面没有任何指导。另外,学校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紧密,导致信息共享度极低,未能深入地对预算绩效开展评价,且效果不够显著,从而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一直处于偏低的状态[2]。

(三)未构建规范化的评价制度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大多数高校只是注重教学工作,未能对制定绩效评价制度给予必要的重视与关注,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仅仅开展年终考核,仅仅对预算执行情况予以重视,而未能考虑过程,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存在问题也无法及时被发掘出来,很难充分开发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效;(2)绩效考核深度以及广度不够,对预算项目专项资金考核非常细致,然而并未对专项资金以外的开支予以考虑,当发现问题时,高校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会严重阻碍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3)绩效计划的制定不够完善,评价指标不明晰,量化程度不高,并且在选取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随意性,严重制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

(四)未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

从管理程序角度而言,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涉及面非常广泛,有预算绩效评价、预算信息公开等。从管理对象角度而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主要有资金和项目管理信息两个方面。无论从何种视角看,预算绩效管理均需要海量的基础信息,传统的采取手工方式已与当前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匹配。由于当前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很多高校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相脱节,未能高效整合预算、核算以及绩效考核系统等,不能及时传输数据信息。此外,前面已经述及,高校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足,很多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那么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体系也就不完善。

(五)未能充分地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大部分高校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尚未能完全应用于绩效评价结果。很多高校尚未充分结合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在安排预算工作时,仍然遵循的是守旧和传统的方式,未能对项目之前绩效评价加以考虑,对于绩效评价优秀的项目,并未保证其资金;反之,对于那些绩效评价较差的项目也未适当地减少资金。这样直接导致预算绩效管理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此外,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方面也较为狭窄,约束力不足,也没有构建问责等机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如何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牢树意识,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当前很多高校未能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诸多问题出现,对高校长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笔者认为,高校应该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从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作用。高校应该定期组织召开专业化的培训会议,如可以培训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现状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内容,强化财务与业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度地交流与学习。此外,还应该注意牢固树立其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在高校上下能够营造一个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学习的氛围,全面、深入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第二,针对当前高校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学校应该采取必要的宣传培训方式强化相关人员力量知识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多元化,既可以采取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授课的方式,同时也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实践学习,从而将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广泛进行宣传,在整个高校形成良好的理念与氛围。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绩效评价新体系

高校应打造一支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学习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补齐绩效管理知识短板,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组织架构上设置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使岗位职责和岗位内容更加清晰,相关人员务必要具备行业的专业资格认证,从而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培养既懂财务专业,同时也了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唯有培养出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为高校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3]。

预算绩效管理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预算管理方式,其扮演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当前,高校应该积极构建一套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增强对相关工作的认识,增强意识,切实强化主体责任,将财务部门的相关信息与业务部门共享;(2)注重顶层设计,成立工作力度小组,通过小组内协调互动,统筹各方,从而提高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3)构建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相关工作及相关人员进行约束,确保权责分明。

(三)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具备规范性、实用性和完整性,在具体指标设定时要秉持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实现各层次绩效评价指标彼此相关,并根据各指标所反映的评价目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不同权重以保证完成科学合理的评价过程。因此,高校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之前要分析待评价项目的属性,设置相应的绩效指标。如设定三级指标体系,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二级指标可细分为决策过程、资金分配、资金到位情况、资金管理状况、项目产出及项目效益等。在细分指标层面,设置容易计量或量化的指标,能够更加良好地契合评价目的。此外,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权重分布方面,应当优先以定量指标为核心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使定性指标发挥辅助性效果。通过对比分析,能够促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更具有效性。

同时,积极构建完善的机制,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跨越发展。比如,高校可以设立预算执行绩效奖励制度,从综合预算中安排预算执行绩效奖励经费,为表现突出以及出色的单位及个人提供必要的物质奖励。对于执行水平低下等方面的问题,应该与高校实际发展情况充分地结合起来,对经费使用部门或者归口部门,可以采取扣减单位预算绩效经费的方式,追究相关单位或部门及负责人的责任。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四)打造业财融合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

高校与企业一样,也应该强化业财融合工作地实施与开展。所谓业财融合工作,主要指的是加强高校财务与业务工作充分融合。主要是强化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促使二者之间保持协同,强化财务-业务工作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组织价值,从而实现战略目标[4]。近年来,高校根据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强化业财融合以及提升高校内部价值的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应该立足于信息化手段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切实延伸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充分融合财务与业务工作,从而更好地构建管理信息流、业务数据流以及财务资金流三者统一为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其次,高校应该强化财务、人事、资产、科研以及合同管理等互相连通,积极构建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业态体系,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以及互联互通,从而有效规避因人为偏差而对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高校应该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增强绩效目标透明度,积极接受各自监督,从而全面推广预算绩效评价,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建设项目信息库,实施绩效监控管理

项目库建设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促进高校绩效管理、科学精准编制预算以及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预算项目信息库不仅可以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的动态性监督管理,还能够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管理情况以及预算项目管理特点,通过对预算项目进行筛选,结合绩效目标及时将合适的项目纳入信息库当中,并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及时出库,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符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预算绩效监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发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推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高校应该构建一套完善的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对监督主体予以明确,对学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各个部门应该全面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强化与管理部门的密切沟通和交流;对实际过程中发掘的相关问题,应该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加以解决。对于那些不能正常实施的项目,应该及时终止,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学校的损失。另外,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高校绩效管理数字信息集中分析,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同时,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信息监控平台,不仅可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还能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性,保证各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对促进高校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效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助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监控、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快了高校预算管理创新进程,并实现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工作的同时开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不仅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而且还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高校资金,推动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