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积极意义
2023-09-03王汝涛威海市滨海新城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王汝涛 威海市滨海新城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本身具有明显的复杂性,涉及了企业运行与管理中的多项内容,例如财务计划、成本管理、税收筹划管理等,因此财务管理也成了企业运营、发展、竞争的根本内容。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反馈出企业的经营状态,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各项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跟脚,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便需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价值,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意义
对于企业的运行与发展来说,财务管理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越来越关注财务管理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完善财务管理模式,推动财务管理转型。从本质上来看,企业经济效益并不是仅依赖成本控制和技术引进,在客观上也与财务管理模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若企业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契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那么就可以实现综合性的经营转型,财务管理对经济效益带来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防控企业经营风险
对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来说,财务管理并不是仅局限在浅层次的资金配置、账目管理等方面,实际上还包含了更多元化的经营要素。财务管理的有效运作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或避免各种潜在性的经营风险与竞争风险,借助风险防控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经营稳定性,也借此保证经济效益的稳定性。企业处于市场之中,难以从根本上来规避多元化的财务风险,因此只有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控,将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小化。同时财务人员也需要密切关注当下的市场竞争风险,利用综合性的财务手段防控经营风险。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企业需要对资金分配进行优化,全面控制潜在性的资金风险,在管理好资金并优化现有资金配置模式的条件下,企业自身也会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由此可见,企业在风险防控方面较为依赖财务管理,只有保证财务管理的有序性和综合性,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1]。
(二)筹集并合理运用资金
财务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资金分配效益,通过效用最大化的方式为企业筹备所需资金。而在提高资金总额的基础上还要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运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当前部分企业在资金分配模式上存在一定欠缺,这就在客观上提高了资金周转的难度,为对这类情况进行改进或规避,就需要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从而避免潜在性的资金流失风险,而这也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有效支持。
(三)监管财务活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越来越多元化,因此企业对于财务活动需要做到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将财务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利用有效的监督方法避免资金浪费或违规行为的出现,同时利用财务管理的举措推进财务活动的监管,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日常管理的有序性,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财务风险的防控。
二、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财务管理人员针对资产增值性、风险性等方面的财务管理项目没有建立完整的认知,在执行财务管理项目时往往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部分新入职的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理解不足,或未经过财务部门的系统化培训就正式入职,虽然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但对于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情况不够了解,不利于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此外,企业部分领导人员的个人意志也可能影响财务管理体制,领导人员的盲目自信,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可能直接参与制度建设,但领导人员自身的财务管理常识不足,可能擅自修改现行制度,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也是一种不利因素[2]。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及体系
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能够稳定实施的基础保障,也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关键基础。但部分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财务管理体系过于粗放化,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问题。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上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同时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很多企业都是直接根据大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直接套用,却没有考虑到其他企业的制度体系是否能与自身企业的情况相符,可能无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不仅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同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一种限制。财务管理制度的套用会造成财务管理理念不适用、与企业现状不符等问题,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甚至还可能威胁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由于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政策等都在不断更新,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也会面临一定挑战,只有及时更新自身的财务观念、财务知识、制度认知、法律知识等,才能充分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本身也对人员的财务知识、专业素养具有较高要求。但很多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都不太理想,同时在财务人员培训中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财务人员掌握相关的财务知识,或受传统思想观念、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缺少专业人员的支持下,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必然会慢慢落后,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方面,不少财务人员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此外,还有个别财务人员存在专业素养缺失的问题,财务管理工作态度消极,或存在失职甚至是违规等行为,造成了财务信息没能准确计算,无法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可能因此滋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与风险[3]。
三、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关策略
(一)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在企业财务管理优化过程中,需要了解到财务管理具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等作用,并根据财务管理现状不断更新完善财务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需要了解到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特征,利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的有效开展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合理缩减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利润空间,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利用财务数据的完善建立对应的财务经济指标,对企业资金资源进行动态监控,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效益。财务管理本身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并且财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其他业务部门的支持与协作,所以企业在优化财务管理时,需要加强各业务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确保各个部门都能建立正确的财务观念,积极配合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还要督促财务人员的财务观念转型,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内部培训活动,推动业务财务的融合。需要理解财务管理相关的内容和作用,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开展效率,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财务管理的意义来优化工作开展过程,重新梳理财务管理的内容、流程、模式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全局规划,从根本上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落实,对内部各项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实现全方位监管,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完善财务监督体系,降低财务风险
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还需要一套完善可行的财务监督体系予以支持,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系统性。从财务监督体系的结构划分来看,一般包括对外监督和对内监督两个层次。其中,对外监督包括账簿、报表等财务数据的核对,分析财务活动的开展过程和结果,跟踪并监督企业资金的流向等,及时发现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疏漏并及时解决。对内监督则需要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合作实施,通过预算、内审、核算等手段分析各业务部门的收支情况是否存在异常,对各项经营活动实施监管,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漏洞,则需要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意见,一方面维系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另一方面根据既有的资金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对内监督工作还要以财务管理人员为目标做好审查工作,监督财务管理人员,使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工作,分析财务管理工作本身是否存在漏洞和问题,及时防范财务风险。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也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所以企业还需要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为企业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在内外监督工作中,监督管理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需要结合企业内部具体情况灵活更新,结合各个部门、人员采取责任制度,建立对应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来了解不同岗位及人员的工作成效,将考核结果和人员绩效进行挂钩,督促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等,最大程度上控制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4]。
(三)重视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经营目标,而提高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成本控制,这也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其一,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包含业务开展所需的固定资产,以及一些临时性的设施、材料等。固定资产需要交由专门的部门负责购置和调配,在业务开展的前期,企业需要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制度;其二,在业务耗材采购期间,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业务需求采取按需添置、合理配置的方式,发挥耗材的应用价值,避免材料和资金浪费等问题。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做好财务预算的成本控制,严格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流向,实现成本控制的全员参与;其三,建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机制,不仅要在前期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同时还需要在中期做好成本目标的规划工作,后期则需要重视资金结算与资金回收工作,建立全过程的项目成本控制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效益,及时发现成本控制漏洞并进行调整和优化[5]。
(四)强化税收筹划管理,提高利润空间
税收筹划指的是在符合税收法规要求的同时,根据税收政策的导向选择效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从而规划自身的经营决策。科学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成本支出,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通常需要利用税收筹划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税收筹划的内容一般包含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成本支出,其中包含了需要缴纳的税额,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通过财会报表处理来帮助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或延迟缴纳等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降低税收部分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如何运用税收政策达到节税避税的目的,对于财务人员具有一定要求,需要了解最新的财税政策,并与税务部门及时沟通,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
(五)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财务管理实效
为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准,便需要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在引进外部专业人员时,企业需要考虑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学习条件等,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财务内部会计专业人事管理、继续培训活动、财会专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会计准则、激励机制、绩效管理监督等工作,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确保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市场竞争,对于财务人员的知识能力与思想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企业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持续性发展能力,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效果,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对此,企业需要通过定期型的专业培训来提高现有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并引进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加快财务管理的转型,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使其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需求,为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动力[6]。
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了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积极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应当结合内部及外部环境,参考先进的财务转型经验,打造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借助财务管理的创新和优化来应对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