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泽乡间 激活振兴力量
2023-09-03■秦瑛
■秦 瑛
青村镇吴房村位于奉贤区中部,古称吴南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村域面积1.99平方公里,共有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392人。清道光年间,清廷为褒奖吴氏一门“孝义之家”“敦宗睦族”,敕建“旌义坊”,坊前立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作为奉贤“贤文化”的发祥地,吴房村拥有悠远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2018年吴房村入选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抢抓乡村振兴这一发展契机,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源在人才”为建设发展思路,成功激活乡村沉睡资源资产,让昔日烂泥地变为如今“桃源十景”的网红村。打造三生融合发展的市郊高品质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聚焦“塑形”:打造海派江南、水乡韵味的新农村
吴房村聚焦“塑形”,围绕“环境美、和谐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活力美”,打造海派江南、水乡韵味的新农村,绘就了“桃源十景”的“山水画”。
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构建统一空间布局。遵循先策划、后规划、再设计、再建设的“四步法”,充分利用江南水乡赋予的自然生态禀赋,注重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在对古宅、古桥、古牌坊等历史文化古迹资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修旧如旧,并融入海派民居特色,营造“绿田粉墙黛瓦、曲径回廊古木、小桥流水人家”的整体风貌。
二是采用多项目整体打包立项,进一步集中各类资金、资源,减去不必要的程序环节,降低过程损耗,整体推进村庄改造。
三是突出生态文明,着力改善乡村环境。以疏浚形成的自然河道补种芦苇、花叶芦竹、蒲苇等本地水生植物,提升野趣、净化水质。景观、美丽庭院、蔬菜田园、道路景观6.2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00%。
二、聚焦“铸魂”:点燃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吴房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黄桃树,通过国资示范探路,撬动社会资本,吸引“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文化”等优势资源融入乡村,成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一是坚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探索资本混改新模式。搭建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运作平台,成立胤腾、桃源里、思尔腾三大平台公司,分别负责开发建设、资产管理、招商运营。思尔腾公司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农产品种植、精品民宿开发、招商运营为一体,通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迅速引入中国美院乡村工作站、越剧演员吴群工作室等文化企业、机构,目前已有42家业态入驻。
二是坚持以产业融合为重点,提高村域整体发展能级。围绕“黄桃”特色产业,大力开发“十里桃花”观光路、黄桃特色餐饮、生态垂钓、朵云闲居和桃源里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资源。在田心农创市集,打造“黄桃IP”衍生品,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黄桃+文创+旅游”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发展。
三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提升村民获得感、满意度。构建“租金+股金+薪金”的村民收益模式,通过成立村级物业公司,开发保洁保安保序及老年人服务管理岗位,吸纳村内富余劳动力,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聚焦“合力”: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
在积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吴房村激活文化“生命力”,凝聚群众“创造力”,转变成发展“内生力”,形成“协同联动”的格局,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治理成效、文化根基和人才支撑。
一是注重“三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自治为基,村民们共同制定《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及《宅基公约》,自发组建“行走的篱笆”护村队伍等新型基层组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群防群治力量。以法治为本,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法律服务队伍,建立村公共法律服务点,提升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以德治为先,延续“历史文脉”充实文化振兴内涵。深入挖掘“贤文化”“美文化”“青溪文化”和吴房“旌义文化”,编写《但说吴房》一书,展现吴房乡土文化韵味。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星级户评选、齐贤修身等活动,弘扬敬奉贤人、崇德至善的传统文化。
二是突出文化传承,形成群众创新创业氛围。挖掘村内能工巧匠,打造吴房乡土品牌。鼓励村内能工巧匠、民间艺人自主创业,借助微信公众号、在线直播、“为村”平台等新媒体扩大宣传。“吴阿姨”草头塌饼不但面向游客和单位团建,还给村里餐饮配套区供应各色点心。“朱阿姨”土布制作还对接团建项目,教年轻人做莲蓬、香囊等手工品。这些传统技艺不但为村民带来了创收,还成为文创和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打响了吴房的乡土文化品牌。
三是注重人文营造,形成近悦远来的发展氛围。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让文明之风吹进村民心田。导入政企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参与者,同时,积极创新乡村人才引育机制,不断扩大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优势,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成就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