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江南”乡村文化发展与上海乡村振兴

2023-09-03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化

■ 杨 嬛 陈 娜

2021—2022年,上海共有30个乡村入选“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典型案例。这些乡村共同的发展特点是利用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开拓了一条将乡村文化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经济价值、产业价值的道路,使农民真正从乡村文化中获得经济价值、幸福感和满足感,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一、文化赋能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一)文化改造,为乡村振兴厚植根基

一是推动乡村文化复兴。以现代化的、大众化的途径,增强乡村文化传承的生命力,为乡村文化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赋予时代气息。丰乐村、新永村与上海乐之道旅游公司一起创办了海岛艺术田园。通过科学计算与种植结合,展现出巨大的稻田图案。并在2019年稻田画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画”。每年举办为期3天的丰收节暨横沙多彩水稻节活动,传统农耕与现代艺术巧妙碰撞,吸引了更多人近距离地感受、体验农耕文化。

二是注重活态传承创新。加大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传统手工艺体验场所等建设,推动非遗、传统手工艺等与文化创意产业、乡村休闲观光游相结合,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待泾村以花灯制作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泾花灯”;以朱氏古船舫为中心,打造“古船舫遗址”等文化遗产建设项目,积极保护传承弘扬民间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农村历史民居、古建筑、文化遗迹,彰显乡村人文魅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三是留住乡村历史文脉。通过乡村历史文化挖掘,塑造乡风、传承乡韵、留住乡愁,做好文化传承,诉说本村文化历史内涵,同时培育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挖掘唤醒乡村文化资源,充分体现文化立村的思想理念。油车村传承发扬“榨油”传统历史文化,以“五色菜花节”“油坊”等展示油车村丰富的农村文化、农耕文化历史,将油车村全域打造成农耕文化展示区。通过打造和恢复部分“乡村小景”讲好油车故事,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内涵。

(二)文化塑造,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是打造地区文化创意产品。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多维度综合设计研究,精准定位产品用户,借助企业、学校等社会力量,开展迎合大众需求的文化产品研发。新陆村因地制宜导入主题研学。通过两大室内载体和千亩户外蔬菜基地,拓展“蔬艺+品牌推广、蔬艺+文化、蔬艺+研学、蔬艺+体验”功能,导入研学团队资源,打造上海市首个自然学校。通过统筹协调五村联动发展资源,成立专业研学团队,探索开发农事体验、野外探险、红色教育、生态科普、户外露营等一系列研学产品,形成多条独特的研学路线。

二是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旅游项目的内涵,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同乡村知名度推广相结合,利用文化增添乡村魅力,再让乡村的名片反哺文旅产品。胡家埭村聚焦文旅融合空间打造,丰富公共服务内容供给,在“松江荷花节”期间,开展“闲时闲课在新浜”系列活动等,增加文旅节庆的游客体验感。依托胡家埭村百灵鸟文艺宣传队和六支文化沙龙队等本地文艺团队,创排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精品舞台剧,开发近百款特色旅游文创产品,打造乡村旅游主题线路供游客观赏和体验。

三是文化兴产促进产业融合。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价值,把文化和产业有机融合,鲜明展现乡村特色、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传统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在推动产业振兴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章堰村构建运营模式一体化,与中建八局签署章堰古村落合作开发运营一体化协议,章堰古村落核心区引入进博国别馆、创新企业、文创企业、八局人才发展中心、东坡居酒店、章堰民宿、堰集餐厅和免税店等产业,带动章堰村经济规模扩大,就业岗位增加,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文化”+“产业”,促进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文化营造,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

一是培育文明乡风。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筑乡村底色,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助力乡村振兴。连民村通过充分整合与本村相关的抗日历史、传说故事等,并配合开展“最美连民人”“百人全家福”等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丰富的精神内在涵养文明乡风,为现存的乡村建筑和景观赋予更深厚的底蕴和更深远的意境,进一步增加了广大村民对乡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由此提升了连民村文化的黏合度和影响力。

二是探索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上海乡村通过提炼乡土文化符号和元素,保留乡村“原真、原味、原生态”,开展村史馆建设、村志编撰、村歌谱写、编写村规民约、村民手册等,提振农村精气神。塘湾村通过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倡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充分突出村民主体和问题导向,推进乡村治理不断创新。同时注重树立榜样力量,营造氛围浓厚的“宣传阵地”。打造顾家宅和西塘宅2处村民睦邻点,开展丰富的乡风文明德治活动,实现了村容环境的全面升级,乡风民风的文明净化,村民生活的大幅提质。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体制机制改革与保障

(一)开拓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路径,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将乡土文化与节庆活动相结合,组织农事节庆的推介工作。各涉农区与光明集团举办多个农事节庆品牌活动,浦东新区农博会、嘉定区马陆葡萄节、青浦区枇杷文化旅游节、光明小木屋龙虾节,带动吃、住、游、玩、娱、购等全方位联动,满足游客多种需求。此外,各村也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浦秀村通过开展综合戏曲文艺专场、“古方”草木紫草药膏制作展示等活动,在村民间宣传“浦江南畔千年村、源生浦秀百业兴”的文化传承与弘扬。油车村通过举办“五色菜花节”,在春暖花开之际,开展学雷锋科普教育、妇女节金包制作、植树节结对共植等活动,不断为村镇注入有精神、有灵气的文化内涵。

二是突出抓好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截至2020年末,上海有各级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点)315个,其中37个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3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2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企业(园区)95个星级示范景点,形成了一批休闲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乡村民宿、休憩林地和农事节庆文化活动。待泾村培育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挖掘唤醒乡村文化资源,以花灯制作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泾花灯”,结合“古船舫遗址”等文化遗产建设项目,进一步留住美丽乡愁,延续文化根脉。

三是挖掘乡村文化积淀,延续文化根脉。通过对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挖掘、整理,一些濒临失传的节庆、民俗、建筑得以复兴和重建。待泾村以江南地区罕见的古船舫遗址为中心,保护修缮农村历史民居、古建筑、文化遗迹,深挖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黄家棣村注重丰富公共服务内容供给,以采录讲解“讲好乡村故事”和“说好荷乡文化”的方式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建成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一是加大对示范村的建设力度,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实施提升村容村貌、加大乡村风貌的保护、实施乡村绿化造林、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12项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更大范围推进,用更高标准营造宜居环境,使乡村真正成为美丽家园、幸福乐园和绿色田园。

二是建立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完成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集党群服务、民生保障、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知识文化、全民健身、休闲睦邻等为一体的一门式综合服务站,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升级改造生活驿站、老年人活动室、农家会所等综合服务性点位建设,促建长者食堂、健康小屋,党群微家、宅基睦邻点等功能性节点;改建公共绿地、新增口袋公园、漫步道;打造村级线上政务平台“一网通办”业务体系,促进卫生医疗、就业援助、田头超市、代办代缴等多项便民服务开展。连民村的“四站一室”和新叶村的“15分钟便捷生活圈”建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服务保障均等化。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数字村庄赋能乡村治理。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村庄治理深度融合;将市容环境、垃圾分类、河道治理、“两违”整治、为老志愿服务、老年助餐等常规工作全部纳入“智慧治理”系统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实时互联互通,村庄治理精准服务。合中村从完善硬件设施配备入手,为民服务大厅安装超大LED屏幕,实时显示全村风貌、垃圾分类等工作动态信息;为全村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电话手环,可用于实时定位、紧急求助、上报需求等;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平板电脑,接收服务需求,分派服务任务等。

(三)依托乡村文化投融资体制创新,促进村落文化资源产业发展

一是依托文化资源,促进农旅产业发展。上海旅游新一轮发展目标是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先后提出深化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创新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对风貌文化遗产丰富旅游等商业经济价值的引入,统筹协调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与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农旅推介活动,包括“海派农家菜大擂台”“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庆丰收大展示系列”。在丰收节上,各家企业携丰富农产品、非遗文化、最新科技成果亮相现场,有效促进了农旅产业的发展。

二是凭借生态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上海各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极推动道路景观、水系景观、农田景观与村落形态的同步优化,塑造浓郁乡村田园风貌,使示范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美丽乡村建设由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崇明区的园艺村,有近90年的花卉种植和园艺传承历史,六十年的原木栽培技术传承的村史,三十年种植景观黄杨和“崇明派”黄杨造型的经验。如今,在市区政府的引导下,着力提升景观黄杨的整体水平,打造“崇明派”黄杨造型的品牌优势,向着产业发展的更高处迈进。

三是鼓励投融资体制创新,助推乡村文化发展。积极导入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助推乡村文化建设。青浦区重固镇的章堰村,于2015年12月与中建八局、中建方程投资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新型城镇化PPP合作协议,该合作项目致力于政府、企业、农民三方有效联动:政府负责配套公建,企业加大投资、保证合理合法利用流转土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实现各方利益平衡,让重固镇的建设基本上原样保留、原样整修,兼有中国传统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该项目不仅将重固打造成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展示窗口、上海绿色智慧创新示范基地,也让千年古镇由此踏上城乡融合、“重固”新活力的变革之路,而且助推田园综合体健康持续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开辟新思路、新格局。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