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2023-09-03刘锦红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白银730600
●刘锦红(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甘肃 白银 730600)
羊小反刍兽疫在山羊养殖中比较常见。具有发病较快、传染性较强的特点,一旦防治不及时,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羊小反刍兽疫的鉴别诊断,及时发现疫病早期症状,并进行针对性防治,以降低羊死亡率,有效减少养殖户损失。
1 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羊小反刍兽疫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和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但尚未发病的羊。除此之外,患病羊的饲料、饮水及其所在的羊舍也会成为传染源。
1.2 传播途径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一是接触传播,二是呼吸道传播。在羊舍内,健康羊接触了患病羊的排泄物,或者饮用了被患病羊污染的水,食用了被患病羊污染的饲料,接触了被患病羊污染的垫草等,都会感染羊小反刍兽疫。此外,患病羊在发病后,还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急促等。如果通风条件不好,很容易通过呼吸道传播引发感染。
1.3 易感动物
绵羊、山羊比较容易感染小反刍兽疫,尤其是山羊。除此之外,其他动物也会感染小反刍兽疫,比如猪、牛等。
1.4 流行特点
羊小反刍兽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或干燥寒冷的季节发生率较高,产羔高峰期也易发生。
2 羊小反刍兽疫症状表现
2.1 最急性型
在山羊群体中,幼龄羊很容易出现小反刍兽疫最急性型症状。幼龄羊由于身体还在发育,抵抗力较弱,在感染病毒后,一般潜伏期较短,1~2 d即可发病[1]。发病后,羊体温会异常升高,通常在41℃左右。同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严重时食欲废绝,出现绝食现象。被毛杂乱,毛色黯淡无光,同时伴有一些感冒症状,如鼻腔内最初为干稠的鼻屎,颜色发黄,随后鼻屎会逐渐变稀,然后出现流鼻涕症状。随着病程进展,鼻涕很快从清液变成黄色液体,影响羊正常呼吸,会发出“哼哧”声。在病毒的侵袭下,羊的口腔黏膜会出现溃疡,严重时形成糜烂,即俗称的“烂嘴”。在羊小反刍兽疫急性发病时,最初会出现便秘,继而出现腹泻,很多幼龄羊因为严重腹泻脱水、衰竭而亡。如果妊娠母羊染病,流产率会大大提升。
2.2 急性型
羊小反刍兽疫急性症状常见于成年山羊,感染病毒后,一般潜伏期为3~4 d。在发病初期,病羊体温也会出现异常升高的现象。病羊精神也会变得萎靡不振,低头耷耳,食欲减退,严重时食欲废绝。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羊会出现流涕症状,鼻盘较为干燥,严重时会发生皲裂。在病羊的眼鼻部位,会有大量分泌物流出,分泌物从少到多,颜色逐渐变黄。当分泌物量多时,还会堵塞病羊的鼻腔,造成病羊呼吸困难。病羊的口腔黏膜溃疡、糜烂。发病后期,病羊腹泻会越来越严重,稀便带血。病羊会因为严重脱水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出现酸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病羊的身体也会逐渐消瘦,膘情严重下降。还有一些病羊会出现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肺炎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3 慢性型
羊在经过羊小反刍兽疫急性发病期后,会转为慢性型。在羊鼻口周围,会因溃烂分泌黏性脓液,呼吸道有恶臭气味,一些糜烂严重部位还会出现组织坏死现象。病羊的整体病程较长,且症状反复,可持续半月左右。到后期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羊会因为脱水、消瘦衰竭死亡。
3 羊小反刍兽疫鉴别诊断方法
3.1 病原学检测方法
3.1.1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方法取病羊血清样品,将标准血清、标准抗原和血清样品分别加入琼脂板的孔中,静置10 min,移入湿盒内室温(22~25℃)反应。加样24 h 后判定结果。若待检血清与抗原孔之间出现沉淀线,并与阳性对照沉淀线末端相融,则判为阳性。
3.1.2 病毒分离鉴定方法需要先对病羊病变组织进行处理,然后将该组织接种至对小反刍兽疫病毒敏感的细胞中进行培养[2]。如接种在山羊肾细胞中,通过观察是否出现合胞体来进行判定。这种检测鉴别方法有着非常好的特异性,且敏感性高,但实际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对操作人员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方法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因此并不适用于临床大规模样品检测。
3.1.3 电镜观察方法需要先将病羊的病变组织进行研磨,然后再进行复染处理,最终置于电镜下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形状不规则、有囊膜和纤突、直径135~395 nm 的病毒粒子,即可判定羊感染了小反刍兽疫病毒。
3.2 血清学方法
3.2.1 病毒中和试验主要采用已知病毒来检测待检血清的中和抗体。这种方法有着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但实际操作较为繁琐,效率低下,因此并不适合进行临床大规模检测。
3.2.2 ELISA 试验这种试验检测方法主要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原理来鉴别检测。相较于其他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且有着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但实际检测成本相对较高。
3.2.3 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在应用这种检测方法时,需要配制琼脂平板,然后进行打孔、孵育等,实际操作相对繁琐,且检测时间比较长,结果判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出现假阳或假阴结果。
3.3 分子生物学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特异性的cDNA探针检测,另一种是RT-PCR 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着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在实验室检测中应用比较广泛。
4 羊小反刍兽疫预防措施
4.1 加强防疫
在一些大型羊场,应配备专门的执业兽医师,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羊体表螨虫,及时将病羊隔离,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整个羊群进行紧急预防,加强对羊圈的全面消杀。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羊禁止混合饲养。尽量不从外地引入新品种。如果从外部引入新品种,需要先进行隔离观察,在确保未感染羊小反刍兽疫疫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疫病后再进行混养。
4.2 做好日常消毒管理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在酸性环境中很容易失去活性,因此可以使用酚类、柠檬酸等消毒物品进行羊舍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先将羊舍内外仔细清扫干净,然后再全面喷洒消毒药剂,不留死角。尤其是要注意做好垫草、羊饲喂装置的消杀工作。
4.3 加强饲喂管理
在饲喂管理方面,要保障饲料供应充足。做好粗细饲料搭配,日常以粗纤维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在春、夏季节,应多饲喂青绿饲料。在秋季,则应提前存储一些青贮玉米秸秆,保证羊群过冬有充足的饲料供应,有效提升羊群的免疫力,降低羊小反刍兽疫感染率。
4.4 加强防疫宣传与培训工作
围绕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饲养人员对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认识,使其熟练掌握一些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知识和技术。
5 羊小反刍兽疫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羊感染了小反刍兽疫病毒,需要立刻采取紧急免疫措施。对染病羊先集中隔离,将羊舍进行全面消杀,并对羊舍其他健康羊注射小反刍兽疫疫苗。小反刍兽疫疫苗对山羊的保护期长达3 年。为了避免疫情蔓延,需对病羊食过的饲料,用过的饲养工具要进行全面消毒或者集中销毁。同时注意将普通羊群的饲料与病羊的饲料进行区分,防止疫病持续扩散。针对隔离区的羊,除了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还应配合开展治疗工作,可以请专业兽医对病羊进行救治[3]。在治疗期间,隔离区内病羊的饲料和饮用水应由专业人员管理。一旦病羊病情严重恶化,且已经无治疗价值,则需要对其进行集中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感染健康羊。
在药物治疗方面,当前针对羊小反刍兽疫,尚无人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尽量降低病症影响。早期进行羊小反刍兽疫药物治疗时,可以选择羊瘟金针+精品头孢+刀豆素+地米(2 支)药物,采用肌肉注射,连用2~3 d。如果是妊娠母羊,注意不得使用地塞米松药物。针对病羊高烧症状,可以使用安乃近、安痛定等药物进行退烧。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羊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清瘟败毒散、黄芪多糖粉进行辅助治疗。针对羊腹泻症状,可以选择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肌苷、ATP 等药物,用于补水、补能量、调节电解质平衡,防止羊脱水严重致死亡。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采用中药疗法:取麻黄、杏仁、黄连、甘草各6 g,石膏、板蓝根、黄芪各30 g,桔梗、枳壳、柴胡、丹皮各9 g,地榆、丹参、车前子各12 g,白头翁、二花、连翘各15 g,以水煎熬,每1~2 d 服一剂。针对有食欲的羊,可以将上述药物以1∶500 的比例与饲料研磨混饲,另添加酵母粉和氟苯尼考粉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6 总结
羊小反刍兽疫是羊养殖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山羊养殖中比较常见。该疫病危害性大,且传染性强,会对羊养殖生产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对羊小反刍兽疫防治工作的重视,日常加强预防,并采取各种针对性治疗方法,降低羊小反刍兽疫带来的各种危害,降低发病概率,提升羊养殖户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