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演奏中提升音乐表现力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3-09-03杜欣欣

大众文艺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表现力琵琶演奏者

杜欣欣

(私立华联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琵琶乐曲不仅曲调优美,更能传递出深层次内涵以及文化,为了呈现出更高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需要理解乐曲背后的文化以及内涵,将技巧和乐曲情感相结合,以最佳表演状态呈现给听众。这就需要演奏者具有更高的音乐表现力,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能够将曲调和意境结合,展现出深层次的情感和内涵,给听众带来更丰富的听觉盛宴。

一、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内涵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琵琶音乐表现力是指演奏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在演奏技巧和联想感知的支持下,将乐曲情感、文化以及风格融为一体,呈现给观众,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综合的听觉体验[1]。很多演奏者具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但无法给听众带来情感上共鸣和体验,缺乏音乐表现力会直接影响到听觉效果,将演奏过程变为技巧的展示,虽然动听但索然无味,失去了琵琶演奏的趣味性和内涵。因此演奏者要重视对音乐表现力的提高,只有提高演奏者音乐表现力,才能提高琵琶演奏的听觉效果,给听众带来更丰富的听觉盛宴,推动琵琶演奏的发展。

二、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体现元素

(一)演奏者的情感和理解

演奏琵琶过程中,演奏者是表演主体,音乐表现力要依赖于演奏者呈现,因此演奏者的理解以及情感十分重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热爱琵琶,用心演绎,能够充分呈现出琵琶演奏表现力。同时演奏者对演奏的情感体验,对作品情感的理解,都能通过演奏表现出来,将演奏者的情感和感悟融入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效果。

(二)演奏技巧

琵琶演奏一般为独奏形式,在古典乐器演奏中占据重要地位,演奏者的技巧和功底也是影响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因素。琵琶演奏技法多,对于演奏者的功底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勤加练习,不断巩固演奏技巧和功底,能够充分提前出琵琶音色和音质特点,展现出琵琶这一乐器的魅力[2]。演奏技巧是音乐表现力的基础,演奏技巧不过关,将无从谈及音乐表现力。

(三)演奏设备

琵琶演奏时演奏设备也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支持,琵琶设备质量关系到演奏质量,影响音乐表现力。如琵琶长短、松紧以及夹角等情况都会对演奏效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听觉体验。高品质琵琶音色悦耳,低质琵琶可能产生刺耳的音色,影响演奏效果。

三、琵琶演奏中提升音乐表现力的策略

(一)巩固基础:提高琵琶演奏能力

演奏者要不断提高演奏技巧,提升演奏功底,奠定音乐表现力的基础。首先需要重视研读乐谱,演奏者需要打好基础,音乐表现力建立在良好的演奏技巧基础上,只有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演奏功底,提升乐谱研读能力,充分了解乐谱,才能在演奏过程中得心应手。演奏者需要提高乐谱研读能力,充分掌握琵琶曲的重点,对乐谱知识更加熟悉。经常进行乐谱研读训练,通过训练熟练应用乐谱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演奏工作中。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乐谱符号以及标记,尤其是奏法、拍号、调号等元素,关系到作品情感的表达,对于乐曲演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需要演奏者经常进行指法练习,熟练掌握指法变换,能够熟练应用指法技巧进行乐曲的演奏,对乐谱相关知识进行训练。其次演奏者要展开听觉训练,听觉训练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经过听觉训练才能帮助演奏者更熟练捕捉乐曲的情感,这也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基础能力,是提升表现力的重要技巧[3]。演奏者需要在听觉训练中感受音乐、深入理解音乐,倾听音乐,才能培养自身鉴赏能力,能够理解乐曲所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演奏者能够分辨乐曲传递的情感才能展开有感染力的演奏。最后演奏者要加强对节奏的训练,节奏作为音乐旋律形成的重要元素,在演奏过程中想要提高音乐表现力,凸显出琵琶乐曲的风格,需要演奏者具备强大的节奏感和控制力。演奏者要通过节奏训练提高自身节奏感以及旋律感,演奏前对乐谱节奏特点标注,自觉控制演奏速度,通过对节奏和速度的调控呈现出乐曲的魅力,精准传递乐曲的情感。演奏者要对节奏正确理解,节奏控制并非找对拍子,而是要掌握乐曲韵律节奏,形成节奏体会。演奏过程中,乐曲演奏速度以及节奏贯穿始终,节奏和速度是对乐曲的衔接,通过演奏速度区分不同段落以及情境,利用速度控制区分情感和表达情感。这些都需要演奏者通过实践训练提高自身节奏感以及控制能力。

演奏者要积极寻求视觉、听觉以及感觉的连通,充分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感染力。演奏者要把控演奏节奏感,在日常联系中感受曲子快慢、长短,感受乐曲带给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提高演奏节奏感,才能提高自身伊恩月表现力。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对某个音节进行重复倾听,感受拨弦技巧变化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影响,能够提高对琵琶音质和音色变化的敏锐度,才能提高音乐表现力,通过演奏技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乐曲效果。另外需要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够提前了解下一阶段、下一段落的乐曲,提前感知段落变化,能够提高演奏流畅程度,充分体现出音乐表现力。演奏者通过熟练掌握下一段落的节奏感,能够提前对演奏长短和节奏进行变换,让乐曲演奏更加流畅和完整,给听众带来更完整的听觉体验。因此演奏者要熟练练习演奏技巧,能够精准把控每一段落的变化,通过对演奏技巧的调整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二)强化素养:充分调动艺术感知力

演奏者音乐表现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演奏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想象力以及文化素养,这也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关键。首先演奏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可以帮助演奏者对乐曲建立更深入的理解,更准确体会乐曲情感,体会乐曲传递的内涵。文化素养可以帮助演奏者深入理解乐曲作品,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传达情感。如演奏者需要经常欣赏琵琶名曲,能够正确看待不同种类、不同流派的琵琶作品,更能熟练掌握琵琶演奏技巧[4]。随着对优质琵琶作品的欣赏,不断受到乐曲的熏陶,能够提高演奏者的艺术感知力以及鉴赏能力,为文化素养提高奠定基础。其次培养演奏者想象力,演奏也是艺术创作过程,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想象能力,能够根据乐曲律动想象画面和情境,进行听觉和其他感官的互动,在想象过程中提高演奏者的艺术感知力。艺术感知力对于演奏者艺术生涯以及演奏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琵琶乐曲本身作为抽象的音乐作品,通过乐谱传递音乐律动,通过对乐曲演奏能够将抽象音乐律动转化为具体演奏技巧,从而传播音乐作品,精准传达出乐曲背后的价值观、情感以及态度。最后要重视演奏者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音乐表达能力。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重新诠释琵琶乐曲,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重新表达出来,利用自己的演奏技能对乐曲演奏进行升华,对乐曲演奏进行创新,重新赋予乐曲时代性特征。

如演奏《春江花月夜》,作为唐诗古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若演奏者文化修养不足不能理解作品及背后的内涵和情感,很难诠释作品,音乐表现力也有明显缺失。因此演奏者需要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深入理解,能够深度解读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价值,基于对古诗的理解,更完整的诠释音乐作品,能够提高对乐曲的音乐表现力。如演奏《塞上曲》时,乐曲背景是塞上美景,以景写人,表现出王昭君离家的悲伤情怀,演奏者除了要表现出塞外荒凉的情境,更要表现出对人物的同情和感叹。为了演奏出《塞上曲》的情感,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历史知识,能够了解王昭君的经历和情感,才能更精准进行乐曲演奏。演奏《霸王卸甲》时,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乐曲所表现出的激情和气势,通过演奏传达出深沉悲壮的意境,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能够对乐曲作品深入理解,为音乐表现力奠定基础,呈现出良好的演奏效果。另一方面演奏者还需要对平时的情感和生活注意观察和体验,乐器演奏是表达情感的工具,音乐作品是传达情感的路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和听众产生共鸣,需要演奏者本身具有充沛的情感,能够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赋予在演奏中,才能提高演奏表现力。演奏者需要热爱琵琶以及演奏,能够重视对自己生活和情感的体验,通过琵琶演奏表达自己对乐曲作品的理解,达到情感传递的目的。演奏者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能够理解乐曲主题,领悟作品创作背景,将自己的情感和体会代入作品中,才能将有血有肉的作品呈现给观众,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深度理解:感受音乐文化和内涵

演奏是对乐曲的再次创作,需要演奏者能够对琵琶乐曲和音乐文化深度理解,在掌握乐曲原本的节奏和特征基础上创新演奏,能够提高自身音乐表现力,更能推动琵琶作品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演奏者需要对乐曲深入理解,只有在深入理解作品情感后,才能在演奏中传达作品情感,将乐曲情感更好地传达初期,引起听众共鸣。首先演奏者需要了解作者、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了解作曲家生平事迹,通过对作品所有信息的了解和理解,才能在演奏过程中深入浅出,有的放矢,才能传达更契合作品的情感以及内涵[5]。其次演奏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感受力是指收听音乐后产生的情感体验。演奏者要经常欣赏琵琶乐曲作品,对音乐作品的节奏、速度、旋律等进行拆分和理解,通过对音乐作品结构进行深度分析理解,才能对音乐作品内涵和背景建立深度理解,在演奏中表现出来。琵琶作为传统古典乐器,其乐曲作品和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密不可分,需要演奏者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建立深入理解,才能提高自身文化感知力,对乐曲作品的文化和内涵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传达音乐作品。演奏者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扩展知识面,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提升文化素养以及音乐素养,更有利于自己音乐表现力的提高,对于自己艺术生命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如《火把节之夜》作为少数民族作品,从题目中可以了解到音乐作品属于少数民族风格,具有独特的人文风格,需要演奏者主动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活动以及山川风貌,通过主动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能够重新鉴赏音乐作品,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对乐曲的背景进行了解,很难理解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以及文化背景,也会对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效果产生影响。通过对乐曲进行读谱分析,剖析乐曲段落、乐句等要素,再对乐曲进行整合,充分理解乐曲。对乐曲进行情感分析,了解作曲者表达的情感,融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通过演奏将情感传达给观众。又如《十面埋伏》中,共包含十个标题,每个标题都是演奏切入点,需要演奏者能够精准掌握不同段落的变化。在第一段《擂鼓》中,重复进行三次反复,即敲鼓三次,每一次的速度和情绪都不相同,演奏者需要准确认识到三次的变化,才能准确演奏,将情绪变化传递给听众。通过对节奏、紧张度、情绪、速度以及力度的变化,更能提升乐曲音乐表现力,从而将情感传递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

(四)重视实践:积累演奏表演经验

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后,更要重视演奏者表演经验的积累,这也是表演者必须要具备的实践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演奏者在训练中表现出出色的音乐表现力,但在舞台表演时可能出现表现失常,这是由于演奏者缺乏表演经验,在舞台表演中受到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出现表现失常的情况。因此演奏者应当积累表演经验,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在演奏中存在的问题,积累表演经验,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演奏技巧,能够实现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演奏者应当具备在舞台表演中,将乐曲精准表演出来的能力,克服紧张的情绪,适应环境对自己的影响[6]。演奏者可以注意对名家表演的观察,学习名家表演时的状态和技巧,积极借鉴他人的表演经验,观察表演者的仪态、服饰以及情感表达,从他人中吸取经验和技巧,并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以及技巧,融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逐渐丰富表演经验。舞台演奏相对特殊,容易受到观众、音响设备等环境因素的干扰,也容易出现意外情况,都会影响自身的表现力。演奏者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演出,在演出中全身心投入在表演中,经过多次积累提高自身音乐表现力。同时也需要对自己表演录像进行观看,从自己视频中分析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表演,对听众角度重新赏析音乐作品,更能完善自己的音乐表现力以及演奏技巧。

舞台演奏经验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积累,不断提高演奏熟练程度,调整舞台演奏经验和情绪,让舞台经验更加丰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也需要关注自己的仪态和神态,舞台演奏是一场完整的表演,除了演奏技巧外,演奏者的表演和仪态都会对听众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给听众提供更完整的表演,需要演奏者重视对自己仪态和表演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演奏者可以通过模仿名家的表演仪态,多观察表演动作和风格,再结合自己的演奏经验,融入自己的特征,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尤其是肢体动作的表达,听众能够通过肢体动作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很多听众都是业余的,理解音乐乐谱相对困难,需要依赖于肢体动作辅助理解乐曲。因此演奏者需要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辅助表演,也能提高音乐表现力。如《月儿高》演奏时,通过划轮弱进,然后逐渐增强再减弱,演奏者可以随着乐曲变化看向琵琶,逐渐抱紧,锁紧眉毛,再将琵琶向前推,右手减弱至离开琵琶,抬起右手。跟随乐曲节奏和旋律变化逐渐进行肢体动作的调整,更能呈现出情感和节奏的变化,提高演奏者的舞台表现力。

结论

综上所述,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主要通过演奏者的情感和理解、演奏技巧、演奏设备体现。为了进一步提高音乐表现力,演奏者要重视巩固基础,不断提高琵琶演奏能力,精进演奏技巧。更要强化素养,充分调动艺术感知力,演奏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诠释音乐作品。另外,演奏者需要对乐曲作品深度理解,感受音乐文化和内涵,只有充分理解才能将音乐作品情感和内涵传递出来。演奏者更需要重视实践,不断积累演奏表演经验,在表演中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

猜你喜欢

表现力琵琶演奏者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窈窕淑女琵琶妹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