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途径分析

2023-09-03

大众文艺 2023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音乐

衣 帆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

长期以来,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都保持着以往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看重养成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强化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职业素养,可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先进人才养成的需求越来越高,专业学习阶段视唱练耳教学实践应该和思政进行有效融合,让教学和思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在以往的视唱练耳教学基础上对思政的资源加以利用,进行一定的革新,让视唱练耳教学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与思政相融合。

一、视唱练耳教学定位

视唱练耳是学前教育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课,通过对学生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强化练习,让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掌握其基本理论,使课程内容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贯通,让相互关联的内容在学生的领会掌握中自然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领悟到各种音乐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视唱练耳、钢琴、舞蹈、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以及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它是学生开启音乐大门、进入音乐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学习音乐各科目和各种乐器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必须要学好学通的基础知识。在该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路是,挖掘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延伸深化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强化学生对音乐开启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育理想的感知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努力体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要求。在该课程具体教学中,音乐教师注意把握好以下要求。一是全员育人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必须在课程教学中努力落实,务求做深做细做实做好。二是全方位育人要求。视唱练耳涉及音乐美学启蒙和人文情怀培育,必须从课程涉及的精神内涵中去挖掘、延伸和拓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悟和教育[1]。三是立德树人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将价值引导居于首位,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四是为人师表要求。在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就是标杆、样板,只有教师展现良好的思政修养,在价值、情感、理想、追求等方面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课程思政教育收到超乎寻常的效果。

二、思政元素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关联

课程思政这个思想的产生满足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学实践中思政并行的需要。课程思政说的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思政融入其中,将思想政治的教育加入在学生们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习,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正所谓教书育人。同样,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声乐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让学生懂得怎样进行演唱,更应该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思政与教学的融合能够高效地帮助育人任务完成,在这种育人任务背景下,能够看出课程思政与声乐教学是存在紧密联系的,若想在声乐教学时间中完成育人的目的,就应该根据课程思政中心理念对课程进行设计,过去高校的声乐教育实践更注重养成学生的演唱技巧、职业素养,这属于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完成且达到的基础教学任务,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养成产生了更为严格,更为高标准的要求,教育的育人目标显得愈发重要,职业教育不单单应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巧、职业素养,更需要看重学生思想水平的强化,养成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对专业理论进行学习的同时产生正确的三观,这是人才养成的要求,更是社会得以发展的依托。因此,课程思政与声乐教学不可以“各自为政”,而是应该相互融合,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进步的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一定要与时代相契合,应该将思政真正加入声乐教学实践中,完全展现教育的育人功劳,基于此课程思政下实施的声乐教学应该实施深入的探究,客观对现有声乐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对其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改进。

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思政并行,即将思想政治的教育加入在学生们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习,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正所谓教书育人。同样,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让学生懂得怎样进行演唱,更应该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思政与教学的融合能够高效地帮助育人任务完成。在这种育人任务背景下,能够看出课程思政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是存在紧密联系的。若想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间中完成育人的目的,就应该根据课程思政中心理念对课程进行设计。过去高校的视唱练耳课程教育实践更注重养成学生的演唱技巧、职业素养,这属于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需要完成且达到的基础教学任务。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养成产生了更为严格,更为高标准的要求,教育的育人目标显得愈发重要,职业教育不单单应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巧、职业素养,更需要看重学生思想水平的强化,养成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对专业理论进行学习的同时产生正确的三观,这是人才养成的要求,更是社会得以发展的依托。因此,课程思政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不可以“各自为政”,而是应该相互融合,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进步的背景下,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一定要与时代相契合,应该将思政真正融入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中,完全展现教育的育人功劳,基于此课程思政下实施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应该实施深入的探究,客观对现有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对其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改进。

三、思政元素融入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

在现实教学中诸多教师并不能对课程思政给予重视,仍然存在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这一理念,不能将思政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然会出现课程思政无法起到作用的现象。究其原因常常是因为以往教学思想的影响,由于在以往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中是将让学生学会演唱、学会演唱技巧当作根本目标,即使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的相关教育,但大部分没有将这一部分放到一个较重要的位置,由于课程思政的思想出现后,面对新的目标、新的标准,少数老师便会出现不以为然的状态,不可以从以往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保留以往的教学方法,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实践,不可以很好地完成课程思政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革新[2]。

(二)学生具有较高的音乐兴趣度,但缺少知识储备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得知,大约八成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程,但是以学习动机为首的是毕业需要的学分要求与音乐能力,其中陶冶心灵和兴趣爱好的发展所占比例非常小,由此可以表明,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接近于功利性与实用性。在众多大学生当中,识谱能力所占比例小于0.5,充分体现出缺少基础音乐教育,会各种表演技能的学生少之又少,特别是缺乏对我国地方戏曲的了解更少。

(三)课程思政生搬硬套、急于求成

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属于一种日复一日、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内在思想并不是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出现明显的改变的,而是应该借助课程思政慢慢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也不应该是生硬地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需要借助教学,开发教学内容当中的思政要点,且借助思想交流,让学生慢慢感受到积极的、向上的影响。发挥教育本身润物无声的特点,可是有一部分教师却无法重视到这一方面,常常会向学生灌输式地把课程思政的政治思想教授给学生,把思政内容进行无厘头地堆砌,不看重教学艺术,不看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诸多教师仅仅注意到了思政的要求,却让教学的艺术性受到了冷落,让学生的实际感受较差,仅仅是为了思政而思政,把思政教育强硬地融入课堂中。这样的思政教学会显得很无趣,自然不会让学生乐意接受,产生积极性,进而让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但缺乏全面性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音乐教师创新与完善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音乐教学缺少相应的《课程标准》,尽管一些高校把音乐通识课程纳入毕业必修学分,但是对学分要求的教学目标与音乐知识水准缺少规范性引导,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参考书籍,通常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编教案,毕业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尽管高校开设了不同的课程,但是教学内容重复,致使一些学生反复学习许多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一些教师几年的教案缺少变化,未根据时事展开全面思考,缺乏思政教育的要求。

四、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策略

结合《乐理与视唱练耳》乐理知识、视唱训练、音乐听觉三部分内容特点,设计并采取了不同的思政元素融入点。

(一)乐理知识部分

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充分运用幼儿园音乐活动案例来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领悟能力,对应相关知识点,选择播放幼儿认识音符、击打节奏、音色听辨、儿歌表演等音乐游戏活动视频,启发学生观察和体会幼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展现出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幼儿游戏教育、快乐教育、启智教育对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争当优秀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严谨细心、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他们学有所得、健康发展、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视唱训练部分

视唱部分思政教学,重点在于视唱内容。一是选择我国不同地域的民歌,增强学生民族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我国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民族特色,如陕北民歌、南方民歌、青海花儿、新疆民歌等,同时通过穿插讲解不同地域音乐风格形成原因及文化背景,从而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丰富美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和广博深厚,由衷地产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赞美和崇敬,进而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二是选择与传统节日、习俗有关的民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3]。如《但愿人长久》《十五的月亮》、东北民歌《小拜年》等,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民情风俗和群体意识、民族心理,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构成。三是选择与历史有关的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游击队之歌》《东方红》《红梅赞》等,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文化价值,示范引导充满感情地弹奏咏唱,充分感受音乐的真挚情感和生动景象,来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四是穿插多声部视唱,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3]。如《太行山上》《青春舞曲》等,引导学生在分声部视唱时都能准确地唱出每一个音、每一个节奏,以再创作的意识和理念共同塑造出一首视唱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团队间的互动与合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寻找默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状态,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练耳训练部分

针对学生大多数音乐基础薄弱的状况,通过带领学生聆听经典歌曲来强化音乐和思政教学效果,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韵味浓厚的陕北民歌曲调,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革命历史场景,洋溢着对中央红军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贡献的真挚赞美,让学生透过作品背后的音乐文化、思想内涵与历史积淀,去领悟和迸发奋斗意志、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又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一鲜明的内蒙古民歌,展现出辽阔宽广大草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草原牧民对党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浓厚感情。通过不同风格、不同调式调性、不同节奏特点,并且各自特色鲜明的、弘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正能量歌曲,引导学生听辨各类音乐旋律的特色、韵味和风格,体会不同作品带来的审美、感染、启迪和力量,体会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真情实感,从而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良好的行为与优秀的人格。

五、注重课程思政教学辅助手段应用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及思政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普遍有很多的限制。乐理部分的学习往往容易机械和死板;视唱与练耳部分的训练,常常因为无法准确地自己弹奏视唱,而盲目地凭感觉进行练习,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很难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因此,加强信息化教学等课程思政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的文字、视频资料及辅助资源,课前上传带有和不带教师示范演唱的视唱音视频和伴奏音视频,供学生自己练习;还通过线上平台随时随地与学生互动答疑,充分融入思政元素,提升融合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检查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因此通过信息化教学来完善教学管理,要求每个学生录制视唱作业的视频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教师随时随地进行检查与点评,督促学生完成练习任务,扎实掌握音乐基本技能[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学习热情、技能掌握、精神面貌、道德情操都较以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此一来,既帮助学生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增强了朴素的家国情怀,强化了道德情操培养,树立了职业理想信念,从而助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音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音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