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村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09-03程曦
程 曦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1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实地了解南水北调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他强调,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乡村要振兴,移民村应纳入规划当中。
一、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村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共计34.5 万人,其中,湖北省18 万人,河南省16.5 万人。河南省移民全部来自南阳市淅川县,其中,淅川县县内安置1.9 万人,53 个安置点;出县安置14.6 万人,分布在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濮阳、鹤壁、安阳等29 个市县(区),155 个安置点。自2011 年8月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大规模集中搬迁完成后,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各级各部门迅速进行工作重心转移,扎实做好移民村后续发展各项扶持工作。目前,移民生产快速发展,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总体情况稳定,和谐融入当地社会。
一是上级加大对移民村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南水北调中线第一移民迁出大县淅川县为例,近年来通过有效整合中央补助资金、省级配套资金、地方自筹资金,实施各类移民扶持项目1215 个,为移民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19 年,南水北调美好移民村示范村项目资金303 万元,建设九重镇邹庄美好移民村项目。2020 年,南水北调美好移民村示范村项目资金606 万元,建设九重镇张冲美好移民村项目和上集镇张营美好移民村示范村项目。
二是移民村发展整体良好。无论是村集体的纯收入,还是移民户的人均收入,均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基本走上了村有产业项目、户有致富渠道、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性发展轨道。依托县产业集聚区建立的群众就近就业渠道便捷通畅,农民变身为工人,初步实现了移民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大局稳定的安稳致富目标。
三是移民村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各级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联动,深入调研,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以“四议两公开”为重点,以“民主法治村”评分标准为依据,充分调动各移民村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移民村“两委”建设和作用发挥。“民主法治村”建设成为推进移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安居乐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生态良好的移民村的重要保障。
四是移民村文明建设蔚然成风。各地基层组织积极采取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措施,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移民村“倡导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已成为移民群众看得见、有感受、有体会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二)发展优势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建设优势。河南省在推进移民村建设过程中,按照省委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搬迁、统一发展“六统一”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从整体上进行了科学规划,确保了房屋建设、道路、给排水、公共绿地和学校、幼儿园、医院、超市、社区活动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优化配置、布局合理,自来水、电力、电信、网络及有线电视入户,加强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绿化美化工作,把每个移民村建设成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
二是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政策支持优势。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专门成立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指挥部,并相继下发了《关于省直单位分包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等36 个省直部门,先后出台了60 余项针对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的配套政策。这些政策为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艰苦奋斗、奉献担当的移民精神引领优势。从1958 年丹江口水库开工建设,到今天“一泓清水送京津”梦想成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河南省淅川县几十万移民群众为了库区建设和水质保护抛家舍业、背井离乡,无怨无悔。广大移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移民精神。要激励广大移民干群以拼搏实干、创新进取的精气神,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进,续写新时代的移民精神。
二、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过去分散居住到现在集中居住引发的管理方式转变问题
一是移民原来都分散居住在偏僻山区,迁入新的居住地、集中到新社区后,行政区域界限被打破,原来的以村组管理为主、以宗亲关系为辅的管理模式无法发挥作用,一些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也被打破。生活习惯也有所差异,一些不良习惯被聚集、放大,对小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公共安全等造成不良影响,出现了居民管理、子女就学、矛盾调处等许多新问题。二是部分移民文化知识欠缺,工作技能缺乏,对新环境适应过程较长,而社区服务是按社会化模式统一管理的。搬迁后前几年,上级有政策予以过渡性补助,但一些移民仍长期拖欠各种费用,集体经济发展难上加难。
(二)移民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村集体经济是保障移民收入和实现本地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移民村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运行费的重要来源。当前,移民村经济社会虽已取得巨大发展,但移民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安置区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干部素养、发展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与普通农村、城市的发展差距一定程度存在。若此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出现移民心理不平衡等问题。
(三)土地资源不足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
一是移民村集体土地的用地性质变更难,经济发展只能依靠农业或依附于土地的三产服务业为主,产业链较短,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二是移民安置除政策规定的少量耕地资源外,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既不能发展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畜牧经济,也不能满足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产业转型发展难问题
一是传统农业产业要想焕发新生机,需要新思路、新视野,但移民村留守劳动力多数年龄偏大、能力不强,没有竞争优势,使得一部分移民失去了从产业中获益的机会。二是传统农业产业升级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然而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融资难的瓶颈,而移民普遍缺乏资金且融资困难。三是部分移民村还未形成规模性的支柱产业,一些安置地政府移民机构没有把培育支柱产业提上议事日程。同时,部分移民机构工作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移民村支柱产业培育进程。
三、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村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选好移民村的“领头人”
要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队伍,并逐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升党员素质。一是更新观念,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将那些政治可靠、能力出众和群众认可度高的年轻党员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二是加强教育,形成合力。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增强其责任感和开拓进取意识,把村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来。三是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四是进一步建立完善村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轻装上阵、大胆作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二)加大对移民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力度
移民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地方政府要结合移民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政策。要管好、用好移民资金,有效发挥移民资金在移民村高质量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不但要保证移民资金用于发展移民产业,还要保证移民产业真正为移民所用,为移民谋利。一是严格管控、合理使用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做好移民资金使用论证工作,对投资项目、资金总额及其收益进行充分评估,避免盲目使用移民资金乱象的发生。二是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移民村。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移民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拓展移民村支柱产业融资路径,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度。
(三)有效盘活现有集体资金
帮扶资金如果撒“胡椒面”,移民人均很少,很难转化为资本投入;如果只扶持龙头企业和大户,虽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但村集体没收入,农户也难享项目红利。只有实行“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再造集体经济,放大帮扶效应,推进移民共同致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才能有效盘活现有集体资源。在集体资产管理上,一方面要创新村级经济管理模式,引导群众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广泛参与资产经营;另一方面要创新民主管理模式,依托村民自治强化资产管理。只有创新农村管理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才是发展现代农业、强村富民的正确道路。
(四)用足用活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要用足用活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对标乡村振兴目标要求,整合移民安置结余资金、后期扶持资金和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并吸引社会组织投资,用于扶持项目和产业,建设经营性资产项目,实现移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为移民村振兴注入动力、增添活力。二是扩大扶持到户的范围,采取多样化的扶持方式。三是加大综合培训力度。在简单的传统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市场经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培训内容,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移民转岗就业、创新创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发挥移民村“四靠近”优势
河南省在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点的选择上,坚持靠近城市、靠近乡镇、靠近市场、靠近主要交通道路的“四靠近”原则,奠定了移民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发挥靠近主要交通道路的“路边”交通便利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仓储业、休闲观光业、生态农业。二是发挥靠近城市、靠近乡镇的“近郊”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餐饮、花卉种植等郊区产业。三是发挥靠近市场的“务工”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如平顶山市郏县白庙乡马湾移民新村,在郏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强对移民的技能培训,就近安排产业集聚区务工。
(六)合理布局产业,走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
要探索多种类型的农村产业融合方式,推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融合发展。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绿色果蔬、珍稀菌菇、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动精深加工,依托大型连锁商超、知名餐饮企业和主流电商平台等,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有机食材直供基地。二是因地制宜构建“农业+文创+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增加就业岗位、拓宽收入渠道。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发挥作用,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四是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带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帮助其导入先进生产要素,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