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探索和实践奋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2023-09-03介晓磊
介晓磊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个欢聚的时刻,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母校的有关情况。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聚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打好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筑牢人才根基。
在顶层设计上下好“先手棋”。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大学,学校自成立起就担起了强农兴国的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粮食丰产上。进入“十四五”时期,学校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提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奋斗目标,明确“聚焦农、小综合、大特色、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实施特色引领、人才强校、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开放融合“五大战略”,全面实施“1458”专项行动,为事业发展绘就实景规划图。实践证明,只有打好主动仗,才能迎来发展先机。
在学科专业上做好“加减法”。学科专业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学校聚焦“三农”领域未来人才结构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平台建设发展趋势,念好“关、停、并、转、改、增”六字诀,深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着力打造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农业“三产融合”优化学科结构,不断提高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对接产业链的“符合度、依存度、贡献度、满意度”,推进“五链同构”。强力实施“241”学科建设行动,作物学、兽医学学科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3 个学科被列入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名单,5 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19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人才培养上探索“新路子”。人才是加快农业强省建设的战略性支撑。学校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型培养、就业贯通、个性发展”的策略,探索和实践“双院制协同育人、本硕博纵向贯通、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生良性互动”的育人新格局。牵头组建河南省新农科建设创新联盟,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设置绍骙实验班,打通本硕博连读通道,实施“四化两制”,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实施卓越人才计划,成立了河南神农种业学院、牧原智慧养殖学院等17 个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设立“牧原班”“傲农班”等,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科技创新上擦亮“豫农号”。作为河南省农业战略科技的主要力量,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构建“六个一流”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流创新团队,重组人才创新团队133 个。构建一流创新平台,牵头成立神农种业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构建了包括8 个国际、国家级研究平台,103 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和一批产教融合型产业研究院在内的科研平台矩阵。2020 年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项,曾获国家科技三大奖31 项。教育部曾专门发信祝贺。
在社会服务上打造“新样板”。学校聚焦产学研用协同,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教融汇。与中国农科院等合作,努力实现大协同、大攻关,融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模式,对接产业需求,与牧原集团共建农大牧原联合产业研究院,与茅台、双汇等150 多家知名公司开展了全方位校企合作,实现多元主体的跨界整合、协同创新。坚持校地融通。与河南省10 多个地级市、50 多个县建立了全方位的校地合作关系,推动国家农高区、中原农谷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打造了科技小院、“百千万”科教服务行动品牌和兰考“泡桐乐器之乡”、扶沟“中原菜都”、南乐“番茄小镇”、焦作“河马仙果”、嵩县“万亩桑园”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在国际合作上开拓“新领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与15 个国家高校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32 项,成立中意未来创新学院、中哈现代农牧学院等不同类型的办学平台;举办中国-中亚五国论坛、“一带一路”论坛等高端论坛,持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争取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指导支持,加强农业领域国际科研交流和项目合作,围绕全产业链条开展协同攻关,扎实推进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引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走向世界前列。(标题系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