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呈现
2023-09-03张涵
本刊讯(记者张涵)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2023)》(以下简称绿皮书)。
绿皮书指出,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合理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除农业农村经济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农牧渔业普遍丰收增产、农产品及食品价格总体稳定和农民增收较快外,农产品质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农业农村部2022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6%。截至2023年3月22日,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万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总量达到2亿吨,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优质专用小麦占比提高到38.5%,比2021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和定制生产等模式以及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多地树立大食物观,积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为了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成果,各地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通过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各地以农民实际需求为主导,摸排整顿改进农村改厕工作,统筹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继续强化。各地根据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农村道路、农村供水、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继续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并提高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推动每个脱贫县都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国家继续支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绿皮书分析认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和城乡人口格局改变带来农村老龄化和高龄化更趋严重,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也带来深远影响;农产品生产资源配置格局与农产品产需缺口所反映的消费升级要求不一致,农产品及食品价格结构性波动加剧;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村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都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展望2023年,绿皮书指出,尽管仍然面临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等挑战,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合理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显著增多,农林牧渔业发展总体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乡村消费和农村投资增长,主要农产品价格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对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支撑作用持续显现。预测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超过9万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量将突破6.9亿吨,其中玉米产量将达到2.9亿吨左右,大豆产量将超过2100万吨。粮食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猪牛羊禽肉产量将达到9500万吨;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超过1000亿美元,农产品进口超过2500亿美元,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呈现增长态势;农产品及食品价格波动幅度总体有限但结构性波动与波动短期化态势延续,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将回落3%左右,食品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将进一步下降到2.4,比2022年下降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