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助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

2023-09-03农一鑫

中国国情国力 2023年4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县域金融

农一鑫

我国西部地区受制于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薄弱、城乡金融发展失衡,需要持续引导资金向服务农村结构改革、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等领域流动,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多次赴西部省份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困局,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

进入存量经济阶段,大型商业银行加快业务下沉,利用其自身技术、资金、价格和产品等多方面优势拓展营销,叠加互联网加速金融脱媒、村镇银行和农信社扩大机构网点布设半径,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升级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挑战。随着城乡边界日渐模糊,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资源和要素加速迁移,2022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聚焦新市民群体和支持乡村建设,是城商行在乡村振兴重要时期应该坚守的关键定位,亟需立足地方、根植地方,走出一条错位经营、差异化竞争的发展道路。

一、金融助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一)乡村振兴的融资需求仍然面临信息不对称约束

当前西部地区仍然面临“贷款难”和“贷款贵”双重压力。一方面,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滞后、服务脱节,无法满足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乡村振兴战略下,信贷需求持续扩张,融资需求已经不仅限于传统农户的小额信贷的“短频快”模式,而是更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例如多元化的贷款期限、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组合。另一方面,农村信息缺失、资料不足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在获取信贷主体信息、交易信息和物品流向方面成本较高,“惜贷”现象加剧。尽管农村金融的市场利率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更加自主,但市场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城商行作为乡村物理网点布设的“后来者”,尚未在农村建立足够信任,部分村民仍存在疑虑、戒备和排斥心理,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如果过多增设贷款门槛、风险规避条件,将导致业务开展难度加大。

(二)缺乏农村金融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长效机制

农村金融利润低而风险高,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缺乏已成为影响资源聚集和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若银行独自承担所有金融风险,受到商业动机驱使,导致缺乏匹配新形势下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动力,因此亟需设计农村金融的利益共享和风险长效共担机制。然而,共担机制的设计面临多重困难,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差异极大,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县级财政实力弱、资金筹措能力差、风险补偿有限,难以撬动社会资本,面临外部风险暴露时,风险共担机制难以发挥效力。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城商行在联合政企银、服务地方市场经营主体方面有天然优势,如联合地方财政完善风险补偿和利益共享机制,可调配金融资源更加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保证各类主体获得持续稳定的信贷支持。

(三)局限于传统思维框架,限制多维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振兴不应局限于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层面,还应包括金融如何有效服务乡村生态宜居、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乡村振兴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循环绿色农业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之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三个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远远不及金融对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层面的力度,从而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相对于在农村深耕多年的村镇银行和农信社,城商行的储备涉农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尤其是具备农林牧渔等专业领域经验和知识的授信审批人员较少,制约业务拓展和审批效率提升。

二、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

(一)推动顶层设计与底层解决方案相结合

近年来,城商行在创新推动顶层设计与底层落地方案相结合、产品服务体系、方案模式设计、渠道精准布局、支付结算体系等方面加强布局,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顶层设计方面,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纳入自己的战略规划中,谋划架构设计、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等方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在构架设计方面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在总行和分支机构设立乡村振兴部,形成“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党委推动、总分支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搭建普惠机构管理体系,规范涉农金融业务管理机制、制度体系及管理决策流程,提高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控水平。三是创新推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底层落地相结合,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指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全行绩效考核体系。例如,设定县域网点布设数量,涉农贷款余额增长,县域和乡村小微信贷余额增长、消费贷款余额增长等指标,作为总行条线归口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核心考核指标,也作为中后台支持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大的金融支持。

(二)创新符合乡村特点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产品

进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供给侧创新,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在具有显著区域特色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多家城商行深入研究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市场和客群,研发推出适应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推出乡村振兴信用卡、农户消费金融贷款产品,提高农村地区长尾客群服务效率。产品设计方面,注重打造“集群+场景”专属产品,例如,根据农业产业链打造“农链贷”“惠农贷”,针对渔业打造“渔船贷”“西江船贷”等特色产品等。县域场景建设方面,主要以“电商兴业”为抓手,搭建西部特色化产品的“商户+结算+场景+信贷”综合化经营平台。围绕场景和生态拓展个体工商户、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拓展县域小微集群客户。在联合财政支持方面,利用贷款、产业基金、投贷联动等多元的金融工具,联合财政配套支持适应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对重点帮扶县要加大资源倾斜力度,采取降贷款定价、加强考核,提高存贷比,改善农业产业薄弱环节。

(三)推进西部地区县域渠道布局,完善支付结算服务体系

由于西部农村地区的位置较为偏远亟需金融机构推进渠道和金融服务下沉,深化金融服务渗透率。因此,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也加入到金融渠道网络建设上,如,县域支行、乡镇网点与乡镇金融服务点的“多层网状架构”,旨在打通支持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线上”+“线下”渠道结合可增强乡村金融服务的可达性,同时用共享思路在异业嵌入智能机具,下沉服务重心,可通过与“万村千乡”农家店、供销社、农村小商店等合作,为农户及农村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取现、刷卡消费、转账汇款、生活缴费等金融服务,助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由“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百米”推进。

(四)“输血”“造血”相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需要强化支持产业兴旺领域,城商行充分发挥“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将金融扶贫和政府政策扶持、“输血+造血”相结合,根据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推进金融扶贫,需要坚持“融资+融智”结合,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将城市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经营性领域。例如,探索“光伏+”扶贫模式,援建光伏发电站,投入帮扶资金巩固脱贫成效。以“商行+投行”方式投放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券,精准用于农业生产与科技创新等项目建设,发放精准贷款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优势,主动选好特色产业、优质项目,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一)更高站位坚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必须明确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一是全面强化作为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持续深化普惠小微金融和乡村振兴工作协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县域支行的指导和帮扶。二是准确把握监管政策,认真落实监管要求,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运用好商业银行的支农支小贷款、普惠贷款政策红利,降低资金运营成本,加大业务资源倾斜力度。三是在考核、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小微金融、县域金融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力度。

(二)持续优化体系建设,提升特色化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西部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主要包括完善产业体系,在深度梳理区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每个县域定制专属特色方案,形成县域“方案制地图”;加强联动营销机制,运用供应链思维串联产业上下游小微客户,加强各条线联动营销机制,开拓客群渠道为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推进担保合作业务,保障客户差异化融资需求,制定多元化合作策略。

(三)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金融生态

联合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农合机构,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评价系统,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重点从新农保缴费、低保发放、农民工异地汇款、移动支付、手机银行转账等方面入手,加强涉农金融服务。加快建设农户征信平台,充分发挥信用声誉的识别、惩戒和激励作用,积极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

(四)建立金融风险预警和风险监控机制

根据西部地区的产业特征、区域经济和银行自身经营情况,设计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预案。重点加强内部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化解,依靠金融机构各委员会依法进行“自治”,完善内控机制,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应主动作为,采取积极措施建立“隔离墙”,阻止非法集资、传销等金融风险的外部传染。

(五)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和人才体系建设

面对当前城乡政务类、“三农”数据获取困难,获取成本高且覆盖面不全的问题,需要加强金融科技介入,推动协调各级主管部门加快政务服务线上化进程,打通金融服务,提供标准化数据接口服务,更好发挥政务与行业数据价值。加大涉农专业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推动与高校相关学科及专业的人才基地建设,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对专业知识与技术应用都有足够的时间积累、沉淀和巩固。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县域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P2P金融解读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