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3-09-02张纪华缑灵山闫俊梅王增芹李倩倩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胎膜埃希菌双歧

张纪华 缑灵山 闫俊梅 王增芹 李倩倩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HNB)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1]。在临床上,HNB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新生儿HNB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2]。因为肠道中的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一些研究表明[3],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分布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母亲生活方式、胎儿宫内环境、出生方式、喂养方式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分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从而影响到胆红素代谢和排泄。鉴于此,本文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HNB患儿纳入本研究的观察组,且同期选择非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照,旨在探究新生儿HNB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期望为HNB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HNB患儿纳入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期选择120例非HNB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05例,女95例,日龄1~9天,平均日龄(4.21±2.89)d;对照组中,男75例,女45例,日龄2~7d,平均日龄(4.35±2.91)d。两组组间相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纳入标准:与新生儿HNB诊断标准相符[4];单胎,产后1个月存活;产妇围生期资料完整。观察组排除标准:消化道畸形;胆道疾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先天性异常;出生缺陷;有抗生素服药史。本研究在患者、家属同意下开展,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纳入的全部新生儿均对一般资料的收集,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是否羊水污染、是否胎膜早破、是否头颅出血、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是否缺氧等。

检测两组的胆红素,对照组进行常规体检,要求采血。新生儿出生后,每天于早晚在前额与胸部开展胆红素的测定,应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给予测量,且记录胆红素值,操作由同一名医生完成。采集两组新生儿入院时静脉血1mL,3000r/min离心,8min,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量。采集新生儿粪便,采集时间于出生后第三天与第七天,应用无菌粪便盒进行采集,立刻转运至实验室,每管装1.5mL置于无菌EP管中,保存在-80℃的冰箱中待测。将粪便样本置于实验室超净的工作台上给予解冻,应用粪便基因组DNA试剂盒提取粪便中的DNA。检测DNA水平与吸光度,并放置在-20℃的冰箱中保存。粪便中的qRT-PCR引物序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检测,并应用qRT-PCR仪器进行扩增,反应条件为90℃,10s;95℃,30s;60℃,20s;72℃,30s;40个循环。

1.3 统计方法数据分析工具SPSS 22.0。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以(±s)表示,以t检验,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以n/%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所占比相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胎龄、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缺氧、溶血ABO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n/%)

2.2 肠道菌群分布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低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比较

2.3 高胆红素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观察组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剖宫产、人工喂养、缺氧、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溶血ABO是新生儿HNB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高胆红素血症的多因素赋值表

表4 高胆红素血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 论

新生儿HNB的菌群分布特点是:①常见细菌:新生儿HNB中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②变异菌群: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群落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科室的新生儿HNB的菌群分布都可能存在差异。③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的异常: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易感染,许多医生往往会采用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方式控制感染[5],这种做法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使得某些致病菌群比例升高。④先天免疫和母体影响:新生儿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受到了母亲子宫内环境和母乳传递的影响。母亲的压力、饮食和生活环境也可能对肠道菌群的发育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分布[6]。

在HNB患者中,通常会观察到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调的现象,包括对有益菌和病原体数量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肠内益生菌丰度下降,如双歧杆菌、乳酸菌、拟杆菌等种类的变化,以及肠内病原细菌数量的增加,例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等。本研究对200例HNB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大肠埃希菌水平更高,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水平更低,且过高的大肠埃希菌与过低的乳杆菌、双歧杆菌可能是增加HBN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可协调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并产生有利于肠道吸收的物质,从而有助于减少胆红素在肠道内生成和吸收,有利于胆红素的排出[7]。而大肠埃希菌等有害菌群会对肠道造成伤害,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抑制有益菌群的生长,增加胆红素在肠道内的积累,从而增加HNB诱发风险。

而本文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溶血ABO、胎龄<37周、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剖宫产、人工喂养、缺氧是新生儿HNB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原因如下:第一,早产儿在胆红素的代谢和清除方面存在一定障碍,特别是在肝脏和肠道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的情况下。第二,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可以增加新生儿感染的风险[8]。感染能够引起新生儿发生炎症反应,并且可能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第三,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胎儿对母体荷尔蒙的暴露时间更短,这可能导致胆红素合成速度较慢,从而影响胆红素代谢。第四,头颅出血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胆红素代谢和排泄[9]。此外,头颅出血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加重新生儿HNB的发病风险。第五,母乳喂养明显降低了新生儿发生HNB的风险。人工喂养可能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增加HNB的风险[10]。第六,缺氧是新生儿发生HNB的另一个危险因素。缺氧可引起新生儿体内代谢的异常,从而导致胆红素合成和排泄的功能异常。第七,在HNB患者中,溶血性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而ABO溶血病是由母亲与胎儿匹配不良的ABO血型共存导致的胎儿溶血现象。当母体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后,胎儿也容易感染并引起疾病。

HNB病情危急,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养育品质[11],但此病可防可治,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HNB发生风险,具体如下:①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和胆红素排泄,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②注意早期喂养:新生儿出生后应在2小时内开始喂养,并控制喂养时间和频率,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和低血糖等情况。③观察产后黄疸情况:产后黄疸是新生儿HNB的早期表现,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和一些其他症状的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12]。④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妇应按时作产前检查,确保妊娠期间的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新生儿HNB的发生率。⑤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孕妇应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减轻心理压力等,确保孕期的健康和正常发育。

综上所述,新生儿HNB的诱发危险因素多样,胎龄<37周、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剖宫产、人工喂养、缺氧、双歧杆菌减少、乳杆菌减少、大肠埃希菌增加均会增加HNB发生风险,临床需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将HNB发生风险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胎膜埃希菌双歧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
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基因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