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棠梨凹村以乡村文旅助推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

2023-09-02李庆忠

创造 2023年6期
关键词:棠梨苗族文旅

◆ 李庆忠

乡村文旅,就是以乡村为载体,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乡村文旅的发展方向,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旅发展属于“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产业兴旺,有利于打造生态宜居空间,有助于实现乡村的乡风文明,有助于形成治理有效格局,有利于实现村民生活富裕。乡村旅游是文旅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推动乡村经济繁荣的新型产业手段,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新引擎作用。”发展乡村文旅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式。

一、棠梨凹村发展乡村文旅概况

棠梨凹村是罗平县大水井乡金歹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多年来,棠梨凹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家庭收入偏低,是大水井乡典型的贫困村。2019年以来,棠梨凹村依托独有的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近三年,尽管受新冠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棠梨凹村仍接待海内外游客30 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 余万元。其中,观景票、停车收费、民宿出租、商铺租赁等收入165 万余元,乡扶贫公司实现增收130 余万元,带动稳定就业与返乡创业人员26 人,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1.6 万余元,临时用工岗位560 余人次。乡村文旅的发展给棠梨凹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时还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的就业、创业以及民宿、餐饮、苗绣等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增收、产业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子,成为罗平县发展乡村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名片。

二、棠梨凹村发展乡村文旅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尊重自然与保护民族文化“双推进”

2015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并要求不断取得新进展。大水井乡在全县范围内素有“生态之乡”的美誉,2017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第十批“生态文明乡镇街道”称号。棠梨凹村处于县城所在的坝区和南部山区的过渡地带,总体属于“万峰山自然保护区”。这里群山环绕,原始植被完好,水资源丰富,离村不到两公里就是发源于本乡的革来河。革来河是驰名中外的多依河的上游,常年径流量大,不会干涸,水质清澈无污染,野生鱼类丰富。河道上拥有深潭、瀑布,拥有传统农耕文化代表的水车、水碾房、石拱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风景秀丽独特。在规划建设中,大水井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坚持生态、耕地、国土空间规划红线,根据棠梨凹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候、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产业结构等条件,充分征求群众及专家意见,保持现有功能分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对生产、生活、生态分区进行提升改造。

棠梨凹村属典型的传统苗族村落,村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文化传承和苗族风貌保留完整。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对苗族农耕、餐饮、图腾、服饰、歌舞、芦笙等苗族特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培植,组建了苗族芦笙、芦笙舞表演、苗族歌舞表演、苗族传统文化表演等团队,整理编排了苗家迎宾礼、敬酒歌、婚俗表演、舞蹈表演、苗族篝火晚会等一系列苗族特色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对村中120 所大小房屋进行全面的风格改造,民居外貌具有“茅草房、土基墙”风格,村庄更具苗族原始风韵。把浓厚的苗族文化体现在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挖掘保护苗族传统文化,利用苗族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2020年5月,罗平县民族团结示范乡(镇)、村创建集中授牌仪式在棠梨凹村举行,棠梨凹村荣获“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称号。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准定位、科学规划、巩固基础

一是精准定位苗族文旅示范村。2019年,大水井乡党委、政府在充分分析区位、资源和苗族传统文化等优势条件后,把棠梨凹村列为村庄建设规划试点村,并结合乡村振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充分挖掘和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等规制“多规合一”,同群众意愿相向而行。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挖掘苗族文化,提取“歌、舞、食、节”等文化元素,打造集“吃、住、游、购、行、养”于一体的苗族民俗体验村;实现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形成“棠梨凹”品牌效应;建成休闲、度假、康养的罗平“后花园”,全国绘画、摄影、文创爱好者的“新基地”,全域旅游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点”。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分区,聚焦“三生空间”(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构造。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对各功能分区进行提升改造,使整体景观相协调。景观设计与园区周围环境相呼应,与村内环境文化和形象相契合,融入人文风情、民族元素,遵循现代生态环境景观的设计理念,突出现代农业、人文文化、苗族风情的构想。实施“三生空间”规划,规划面积约0.643 平方公里,其中:生活区0.034 平方公里,约为51 亩;生产区约0.132 平方公里,约为198 亩;生态区约0.477 平方公里,约为715 亩。

三是展现乡情,彰显特色,巩固基础,改善村貌。做到雨污分离、水污管网入地。做到电、网入地,凸显改造亮点。做到绿化、亮化、监控设备一应俱全。实施厕所革命,进行公厕、户厕改造。做好房屋外点面改造,体现苗族习性、生活习惯,彰显苗族村落特色,统一建筑风格。

四是坚持培植本土民族文化与市场相结合,不断提升本土民族文化的市场内涵。促进苗族芦笙、芦笙舞表演团队,苗族花山节等传统节日,苗绣等传统产业一体发展。

(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棠梨凹村乡村文旅的发展,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在做好文旅产业,坚持示范引领,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一村带一乡”全面发展。

一是利用民宿、客栈发展,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大水井乡党委、政府统一出资选取村中的石木屋进行改造、新建木屋别墅,打造棠梨凹民宿群。通过政府示范带头、出资补助,带领群众将自家房屋改造为民宿、客栈,不断提升棠梨凹村旅游接待能力,让群众真正享受旅游“红利”。

二是利用苗族刺绣,带动苗族产业发展。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内容,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结合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成立苗绣合作社,通过苗绣产品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助推带动苗族产业全面、深度发展。

三是利用苗族特色饮食业发展,带动苗族经济发展。苗王特色羊汤锅因其选材考究和苗族厨师传统技艺的加持,已赢得广大顾客的青睐。本着餐饮业带动养殖业发展的思路,大水井乡成立黄山羊养殖合作社,带领群众通过养殖增加收入。

四是深度开发特色旅游。随着棠梨凹苗族特色旅游村的崛起,下一步将延伸至革来河沿线的开发建设,骑行道规划、徒步线路规划、康养项目开发串连革来河旅游综合体,形成旅游环线,拉伸产业链条,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生命力、鲜活力,带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真正做到“保护一方水土、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

三、棠梨凹村发展乡村文旅取得的成效

(一)有效利用乡村资源,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棠梨凹村距罗平县城12 公里,全村39 户186 人,是典型的纯苗族聚居村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景观独特。因棠梨凹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苗族风情文化保存较好,民族传统文化一直得到有效传承,原汁原味,早在1998年,罗平县启动发展旅游业时,就把它作为重点自然景点“十万大山观景台”项目进行打造。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大水井乡党委、政府立足该乡实际,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兴乡、劳务富乡、生态立乡、稳定安乡、旅游旺乡”的发展思路,以“抓党建、强队伍、兴产业、活旅游、强振兴”为工作抓手,全面聚焦“生态之乡、徒步天堂、天然氧吧、康养福地”的发展目标。围绕“一山一寨”(即十万大山观景区、棠梨凹苗族村寨)自然人文资源精心打造,不断培育发展了产业振兴的“棠梨凹”品牌,以示范带动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有效盘活了棠梨凹村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二)乡村文旅带来乡村“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双提升”

三年来,通过乡村文旅的发展,棠梨凹村的“硬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围绕“一山一寨”总体规划与科学规划,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棠梨凹村庄基础建设与全乡全域旅游融合推进。配套推进通村道路、供水、污水管网改造。实现了电网入地、绿化美化。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新建现代化养殖小区,实现清洁养殖。新建苗族特色寨门、生态停车场、综合广场、民族文化广场、玻璃观景台、游客服务中心等。通过新建上下山步道,实现观景台与村庄道路的硬化连接,村内道路全部由青石板铺成,村庄整体提质改造,将景观和村落融合在一起进行打造,将改善民生与发展新兴产业有机融合,建设成果让群众共享。棠梨凹村已成为苗族村民宜业宜居的美丽现代化乡村。

在“硬环境”提升的同时,“软环境”的提升也非常明显。初步建立起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后民主决策,形成行之有效、便于实践的村规民约。成立“棠梨议事厅”,设立乡村促进会、乡村理事会和乡村监事会,邀请乡贤能人参与村务管理。通过护村队、环卫队、网格管理员、矛盾纠纷调解组、片区警务管理员等各方力量共同发力,棠梨凹乡村治理逐步规范有序,形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乡村美丽景象。大力开展“棠梨微服务”活动。把棠梨凹村的党员、群众动员、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围绕“把党员找出来,把组织建起来,把作用发挥起来”的基层党建思路,以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中心,成立棠梨凹村民小组党支部,进一步增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组织体系。构建形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党群服务站、议事厅和游客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一点一站一厅一中心”服务平台。设立党员示范户和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同时,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党员、退伍军人、老年人和妇女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红色服务队、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绿色服务队、以老年协会为主体的银色服务队、以妇女代表为主体的粉色服务队(统称“四色服务队”),切实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目标贡献力量。两个环境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文旅的基础与底气。

四、棠梨凹村发展乡村文旅的经验启示

(一)党组织引领有力

一是提前研究、谋划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大水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各族人民的发展大计,抢抓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以“抓党建、强队伍、兴产业、促脱贫、活旅游”为引领,以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业和生态农产品开发为抓手,围绕产业兴乡、劳务富乡、生态立乡、稳定安乡、旅游旺乡的目标,绘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蓝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建设规划。邀请县内外民族文化专家对棠梨凹村苗族文化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调研,对棠梨凹村村名、苗族由来、历史传说、信仰、姓氏语言、习俗禁忌、服饰刺绣、音乐舞蹈、节日节庆等进行了发掘整理,形成了《棠梨凹村苗族文化略记》一书,为棠梨凹村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乡级组织“带头羊”作用。成立以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全体班子成员、各站所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分片包干、细化分工,全面推进棠梨凹村乡村振兴、集镇建设等12 个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为棠梨凹村乡村旅游提供组织保障。以示范党支部创建为契机,强化党建工作核心力,提升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和业务能力,配齐、配强支部班子成员,推进基层党建重心下移,有效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延伸工作触角,发挥“党委统领、支部带领、党员带头”作用。村支部书记李梅同志多年来一直在村里从事生猪养殖,在推进乡村文旅发展中,考虑到自家的养殖场对棠梨凹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影响,毫不犹豫地关停养殖场并将厂房拆除,用于建设棠梨凹村苗族文化体验中心。

四是牵头成立“大水井乡扶贫公司”“棠梨凹旅游合作社”“苗族刺绣合作社”,形成“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重点培育苗绣、苗族文化演绎、民宿、苗族餐饮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棠梨凹民宿”“棠梨凹一号院”两处示范性民宿并带动3 户群众改造自家房屋开设民宿,民宿产业收入20 余万元。苗族刺绣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建成苗绣扶贫车间1 间、手工绣坊1 间,带动200 余人次参与苗族刺绣加工,人均增收800 余元。

(二)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乡村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强化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与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基本原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水井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罗平县全域旅游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争创活动,积极引导和发动各族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在前期工作推进中,少数群众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部分群众受到他人煽动、唆使,产生了抵抗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大水井乡党委、政府组成多个工作组,分别进村入户,讲明政策、说清情况,攻破谣言,经过几轮工作,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支持,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为统一群众思想,大水井乡党委、政府与村(居)委会以“五治”融合为主要手段,积极推动群众自主、自治、自觉的集体意识养成。特别是在棠梨凹村规民约上,围绕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进行了规范。倡导村民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团结友爱、和睦共处,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树立良好村风、民风,推进文明卫生建设,维护好村庄环境,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维护村内设施,爱护花草等。为确保有效落实,采取“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在身上”的主基调。一是建立村民议事厅制度,组织村民对村规民约等村中重要事项进行集体议事,使之成为群众自主、自愿行为。二是采用“三字经”体的形式,将村规民约制作上墙,逐步加深群众认知。三是以具体的处理措施为保障,确保村规民约的落实。对于违反约定的行为,从交送有关部门处理、向村委会报告、大喇叭通报、负责清扫村庄环境、依法照价赔偿、当面道歉、清理清除等7 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四是强化村集体、村民之间的监督、提醒和惩处措施执行,提升约定的执行率。村规民约执行至今,几经修改,逐渐形成了群众的自觉行为规范,“村兴我荣,村衰我耻”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内心共识。见面一个笑脸、打上一个招呼,有问题好商量,有事大家干,已成为棠梨凹村苗族群众文明和谐的常态。

猜你喜欢

棠梨苗族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棠梨花
池塘边的棠梨树
甘棠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文旅照明的兴起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