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3-09-02王树刚

创造 2023年6期
关键词:党员群众基层

◆ 王树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只有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为此,本文以丘北县舍得彝族乡落母村为例,研究党建引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一、党建引领农村自治的主要做法

(一)建强基层组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凝聚力

第一,以常态化学习政治理论来解决“盲点”。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组干部培训等方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基层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第二,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为契机破解“痛点”。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进“减岗增薪”改革,村干部由原来的12 人减至6 人,工资报酬从2400 元增至3500 ~4000元。二是将工作能力强、威望高的老同志、年轻干劲足的大学生等精兵强将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现任的村“两委”干部,年龄50岁以上1 人,40 岁以上3 人,30 岁以上1 人,30 岁以下1 人。三是突出重点换好支部、村组干部。通过换届,选出5 个支部书记,15 个村小组中选出了22 名村小组干部,有4 名村党支部书记实现“一肩挑”,全面配强了落母村基层干部队伍,增强了干事创业的力量。

第三,以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为目标攻克“难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连接线,以办实事为落脚点,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民生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让党史学起来、党员徽章亮起来、党员动起来,把实事办实,让群众切实有感。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村70 余名党员深入群众开展调查,普遍听取群众意见,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 余件,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建强网格队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的战斗力

抓实“2+N”三级网格管理,全村15 个小组938 户3846 人,以每个小组为一个网格,共推选出微网格员51 名。实行“444”工作模式,即“4 定”:定格、定人、定责、定章;“4知”: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4 能”:能走访调查、能宣传走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使网格员在具体工作时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形成生产互帮、生活互助、邻里守望、矛盾联调和治安联防等互动治理模式,开创了“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局面,实现全村和谐稳定。

(三)抓自治强基,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行动自觉

第一,组建村民议事机构,实施“一约四会”工程,夯实基层自治基础。以诚信体系建设为契机,结合各村实际,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度,实现群众参与制定,群众自觉遵守,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全村15 个小组均修订完善了“一约四会”制度。进一步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安民创。

第二,组建党员先锋模范队,开好“三种会”,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开好“灶头会”,解决服务群众不到家的问题。村党总支成立党的政策宣传小分队,利用晚上群众在家的机会,分赴各村各寨、各家各户,到群众家的灶头,面对面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开好“村头会”,解决村内卫生问题。为了解决“脏乱差”问题,村党总支召集各党支部和村小组班子到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村头巷尾召开现场会,现场整改卫生问题。三是开好“地埂会”,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根据白天党员和群众都在山上干活的实际,把“三会一课”开到地里边、开到山坡上、开到有实质性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解决的地方,让支委会班子讨论的话题招得着调。“三种会”遍布村村寨寨,效果明显,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好评。

第三,组建文化道德宣传队,开展宣传活动,弘扬传统美德。由村内有舞蹈艺术的男女“舞蹈家”组成有20年历史的一支跟党走的农民文艺队,编排文艺节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通过歌唱、快板、歌曲、舞蹈等形式,宣传党的好政策,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各类文艺活动。

第四,组建矛盾纠纷调解队,开展调解活动,化解矛盾纠纷。在各村组成立调解队,成员由“有威望、能调解、善调解”的党员、乡贤、寨老组成;成立“巾帼流动调解队”。调解活动始终以调解村民矛盾、服务妇女儿童为主要内容,重点聚焦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妇女维权等领域。及时摸排矛盾隐患,调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村里事村里解决”。

第五,组建社会治安巡防队,开展巡查活动,维护乡村平安。社会治安巡防队由长年在家年轻力壮的村民组成,每个村小组至少两名巡防队员,全村共计35 名。巡防队员每周至少巡查两次,但工作无时不在,每天放牛出山也是巡查,村头寨尾闲聊也是工作,做到有情况和摸排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及时上报,同时与乡派出所实行联动,坚决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法治平安乡村。

第六,组建心理健康服务队,开展心里疏导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心理健康氛围,培养社会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村,让更多农村群众感受到心灵之家的温暖,在村委会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站”,组建心理健康服务队,成员由全乡乡村干部组成。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人员,结合村情、民情、民意,适时予以心理疏导和干预,尽可能消除不稳定隐患,促进社会和谐。

入院检查:患者神清,精神疲倦,痛苦面容,下腹胀痛,腰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有恶臭,恶寒发热,无胸闷心悸,二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四壁光滑,有灼热感,阴道前穹隆见一针尖样小孔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质偏稠,恶臭明显。宫颈大小正常,光滑,举摆痛明显;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活动佳,压痛明显,子宫后方饱满,压痛明显;双附件区扪及明显压痛。化验检查:妇科彩超示:子宫后方混合回声包块,性质待定,范围约7.6cm×5.0cm;白带检查:清洁度IV度,未见霉菌及滴虫。血常规示:13.7×109/L,中性粒百分比:87.3%。

(四)抓法治保障,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自觉

第一,抓法治宣传促提升。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开展文艺宣传活动。组织彝族、苗族等“双语”宣讲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抚养赡养、社会治安、土地政策、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传播法治观念,努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常态并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结合矛盾纠纷大排查、疫苗接种、人居环境整治、防电信诈骗等工作,组织法律知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学习培训并发放法律宣传单,通过抓法治宣传,促进了矛盾纠纷调解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第二,搭建平台促服务。以“基础实”赢得“百姓安”,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做强基层、做实基础”,采取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民(辅)警的方式,不断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有效提升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公布法律顾问、民警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以方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开展法律讲座,精准提供法律服务。

第三,强化管理促和谐。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动态管理和预警监测。对精神障碍患者采取“四个一”(即1 名家庭成员、1 名村干部、1 名民警、1 名医生)管控服务,重点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理失衡、行为反常等特殊人群进行及时分析研判和管控。做好以“走访一次重点帮教对象、看望一次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完善一个安帮工作信息库、开好一次安帮促进会、创建一批无重新违法犯罪人员”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安帮专项活动。落母村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易擎事擎祸精神障碍患者,均已建立台账,全面实行实时预警,实时管控。

第四,打防结合促稳定。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干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阵,严控各类案件发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到实处。乡派出所联合巡防队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挤压乡村违法犯罪空间,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抓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自觉

第一,注重精神文明宣传。整合各村组党员活动阵地、跟党走的文艺队力量,发挥“大喇叭”作用,着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解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宣传家风家训家规、先进人物事迹、移风易俗文明之事等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进一步熟悉、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爱党、爱国和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的文明素养,进一步加强广大村民传统道德传承,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第二,选树精神文明典范。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网格员、美丽庭院等选树活动,弘扬道德新风,涵养淳朴民风。通过网格长申报、支部小组表决、村“两委”审定,评选出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最美婆媳、美丽庭院、民族团结示范户等。常态发布“善行义举榜”,在全村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极大地聚集了社会正能量,筑牢德治根基。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村民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激发了他们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热情。

(六)抓产业发展,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经济基础

第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经济基础。落母村积极探索产业增收致富之路,通过入股分红、种植大麻、种植苹果和光伏扶贫发电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夯实了经济基础。

第二,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成立山顶红合作社、“洪源腊肉”加工厂、瑞丰万寿菊公司,发展苹果种植、万寿菊种植、烤烟种植、腊肉生产销售等有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使群众稳定增收。

第三,鼓励外出务工,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落母村依托浙江、广东三个劳务工作站,积极落实就业扶贫组织化要求,鼓励动员全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外出务工,使群众外出打工有依托,增收有保障。2022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为2394 人,占全村人口的61%。

二、党建引领基层群众自治面临的困难

(一)外出务工党员多,部分党组织软弱涣散

随着全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收入形式、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一些基础设施较好的农村虽然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由于很多村小组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大部分党员和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也正因为如此,导致许多支部的党员常年在外务工,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与此同时,由于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导致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二)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不适应,少数干部活力不足

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工作生活环境、待遇保障等因素影响,优秀人才不愿来、留不住,造成农村干部队伍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知识缺乏、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一些村“两委”干部年龄老化,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方面缺路子、少办法。

(三)个别党员先进性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有的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关心村内事务,无法带动群众自治。一方面,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能力偏弱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党员缺少带领群众致富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另一方面,由于基础差,群众最期盼的,党员想到了,但是无法做到。比如:很多村小组民风淳朴,但是多年期盼的道路能硬化到村里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党员又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索性得过且过,甚至变成了反面典型,严重影响了党员形象。

三、党建引领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农村长远发展与进步,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现代化的新农村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对“什么是党建引领、如何进行党建引领”要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准确把握党建的内涵特点、内容形式及方法措施,使思路举措更加清晰,推进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使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越做越实,取得实效。

第二,树立党建品牌。要把现代化基层党建作为强化党的执政根基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在农村党支部全面完成达标创建的基础上,着力完成党建品牌创建。通过培树群众认可、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促进现代化基层党建工作晋位升级。

第三,优化队伍结构。要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构建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人才体系,同时发挥好村委会在动员居民参与、服务基层群众、协调利益关系和维护基层稳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补齐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短板

现代化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实践表明,服务群众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牢牢把握了这一条,农村发展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才会赢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为此,一要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想方设法拓宽收入渠道,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二要认真听群众的声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三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整合各种资源,从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切实为民办实事,只有让群众有富裕“路”和回家硬化“路”走,人居环境质量才会得到长远长效提升。

(三)以治理模式创新为重点,着力提高现代化新农村工作精细化水平

群众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是群众自治的主体,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为此,一要积极转变观念。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唤醒和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比如,在推进绿美文山建设工作中,由“代民作主”转向“助民自主”,把党组织推进的工作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积极搭建平台。必须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使党组织的工作要求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契合,防止好心办坏事、费力不讨好。同时,积极搭建民意表达和民情回应平台,主动顺应群众需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努力惠及群众利益,最终实现群众满意。三要积极统筹协调。把社会治理网格化与疫情防控、命案防控网格化等统一起来,建立统一、高效、长期、扎实的网格,避免造成人员、投入等资源的浪费,确保通过网格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精细管理现代化新农村事务、精准服务基层群众,完善标准化治理模式,努力健全基层党组织引领的群众自治机制。

猜你喜欢

党员群众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