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应酬词略说
2023-09-01范诗银
范诗银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张炎是宋词最后一位重要作者,其词是这支柔丽长曲中最后的一个音节、最后的一声歌唱。
张炎是南宋中兴名将循王张俊六世孙,生于1248 年,29 岁时元军攻陷临安,祖父张濡被磔杀。三年后,南宋灭亡。1290年后,可能曾两次北游元大都,南归后漫游吴、越之间,晚年归隐杭州,在四明书肆卖卜维持生计,1320年落拓而终。
他的词寄托家国衰亡之痛,备极苍凉。其一生怀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几乎日日花前为醉,号呼挥写,常以清空之笔,写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以至于郑思肖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他精通音律,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警句。
张炎与姜夔并称“姜张”,与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有词集《山中白云词》和词论集《词源》传世,在创作上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
一、《山中白云词》中的应酬之作
孙虹、谭学纯先生笺证本《山中白云词》,收词305 首。绝大部分作品在词牌名后或有标题,或有小序,或有题记,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词作的题旨,或情思所在,或创作时间等。如卷一第五首《壶中天》词牌后小序曰:“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敏同赋。”第六首《声声慢》词牌后词题曰:“都下与沈尧道同赋。”如此一首首读来,有“同赋”“代人赋”“索赋”“书寄旧友”等可归为宽泛应酬之作者竟有170首之多,几占全部词作的五分之三。
《山中白云词》中宽泛意义上的应酬之作大致如下:
赋以赠友51首。如《水龙吟》:“乱红飞已无多,艳游终是如今少。一番雨过,一番春减,催人渐老。倚槛调莺,卷帘收燕,故园空杳。奈关愁不住,悠悠万里,浑恰似、天涯草。 不拟相逢古道。才疑梦、又还惊觉。清风在柳,江摇白浪,舟行趁晓。遮莫重来,不如休去,怎堪怀抱。那知又、五柳门荒,曾听得、鹃啼了。”题记曰:“春晚留别故人。”
题友人庭院等景观31 首。如《甘州》:“倚危楼、一笛翠屏空,万里见天心。度野光清峭,晴峰涌日,冷石生云。帘卷小亭虚院,无地不花阴。径曲知何处,春水泠泠。 啸傲柴桑影里,且怡颜莫问,谁古谁今。任燕留鸥住,聊复慰幽情。爱吾庐、点尘难到,好林泉、都付与闲人。还知否,元来卜隐,不在山深。”题记曰:“题赵药牖山居。见天地心、怡颜、小柴桑,皆其亭名。”
题画册手卷25首。如《清平乐》:“黑云飞起。夜月啼湘鬼。魂返灵根无二纸。千古不随流水。 香心淡染清华。似花还似非花。要与闲梅相处,孤山山下人家。”题记曰:“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
为赋并柬19 首。如《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小序曰:“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应人赋16 首。如《三姝媚》:“芙蓉城伴侣。乍卸却单衣,茜罗重护。傍水开时,细看来、浑似阮郎前度。记得小楼,听一夜、江南春雨。梦醒箫声,流水青苹,旧游何许。 谁翦层芳深贮。便洗尽长安,半面尘土。绝似桃根,带笑痕来伴,柳枝娇舞。莫是孤村,试与问、酒家何处。曾醉梢头双果,园林未暑。”小序曰:“海云寺千叶杏二株,奇丽可观,江南所无。越一日,过傅岩起清晏堂。见古瓶中数枝,云自海云来,名芙蓉杏。因爱玩不去,岩起索赋此曲。”
赋以赠妓10 首。如《淡黄柳》:“楚腰一捻。羞剪青丝结。力未胜春娇怯怯。暗托莺声细说。愁蹙眉心斗双叶。 正情切。柔枝未堪折。应不解、管离别。奈如今已入东风睫。望断章台,马蹄何处,闲了黄昏淡月。”题记曰:“赠苏氏柳儿。”
同赋唱和10首。如《大圣乐》:“隐市山林,傍家池馆,顿成佳趣。是几番临水看云,就树揽香,诗满阑干横处。翠径小车行花影,听一片春声人笑语。深庭宇。对清昼渐长,闲教鹦鹉。 芳情缓寻细数。爱碧草平烟红自雨。任燕来莺去,香凝翠暖,歌酒清时钟鼓。二十四帘冰壶里,有谁在箫台犹醉舞。吹笙侣。倚高寒、半天风露。”题记曰:“华春堂分韵,同赵学舟赋。”
还有其他如赋醉赋琴等10 余首。如《征招》:“秋风吹碎江南树,石床自听流水。别鹤不归来,引悲风千里。余音犹在耳。有谁识、醉翁深意。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 客里。可消忧,人间世、寥寥几年无此。杏老古坛荒,把凄凉空指。心尘聊更洗。傍何处、竹边松底。共良夜,白月纷纷,领一天清气。”题记曰:“听袁伯长琴。”
二、张炎应酬词比较分析
应酬词的作与不作,或者何为多、何为少,只能相比较而言。与李清照、王沂孙词作相比较,张炎将《山中白云词》中应酬词去掉以后,剩下的数量大体分别与《漱玉词》《花外集》相仿。与龙榆生《忍寒词》相比较,《山中白云词》中应酬词比例还略少一些。
早于张炎的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其词作自然淡雅,朴素清丽,被尊为“易安体”。比其小50 多岁的辛弃疾曾作《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清人王士祯曾作《蝶恋花·和漱玉词》,足见李清照词的风格对后人词的创作影响之深远。李清照有《漱玉词》存世,载词55首,可谓首首皆是精品。这些词中,有题目或有小序者14 首。从题目或小序看,可视为应酬词的仅2 首。一首是《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此词题记曰:“上巳召亲族。”是一首应景之作。学者考证,此词作于南宋建炎三年。此年上巳节前后,金兵不远,南宋朝廷内乱,形势紧张的临安,恐难“召亲族”以聚。另一首是《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去,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诗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衰泪,一似黄梅雨。”此词题记曰:“送别。”李清照应酬之作少,除女诗人的身份以及交游范围受限制等原因外,其追求词的艺术性,不轻易落笔,不轻易示人,恐是主要原因。由此可以断定,李清照是把词看作艺术品的,甚至是纯艺术的艺术;对词的追求是艺术的追求,甚至是纯艺术的追求;不少作品在艺术上不被作者看好,在作者有生之年就被淘汰了。
与周密、张炎同结词社,同为“宋末四大家”的王沂孙,有《花外集》传世,仅载词65首。其中,应酬词作9首:赋赠友人2首,题赋3 首,次和韵4 首,不足七分之一。其存词数量,应酬词作数量,都不能与张炎并论。然而,其词作成就高于张炎,也已是公论定论。分析原因,恐与不随意应酬有关,与作者自我淘汰有关。但周草窗认为他“结客千金”,应是很豪爽且热心结交的人,其应酬不会少,应酬之作也不应少。比如张炎《湘月·行行且止》小序曰:“余载书往来山阴道中,每以事夺,不能尽兴。戊子冬晚,与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萧飒。中仙有词雅丽;平野作《晋雪图》,亦清逸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中仙”为王沂孙号。以其与张炎交往看,如此活动,王沂孙确实有词作,然不知篇目,也许未流传下来。再有王沂孙次和韵4 首,分别为《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高阳台》“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也仅仅与周密一人酬唱往来。由此可见,王沂孙对应酬之作是很谨慎的,不可能没有,只能是自己淘汰掉了。何种原因,如词作艺术水准不高,与应酬对象关系不亲密,或有政治上的原因等,也都属猜测。比如,景炎三年,王沂孙曾在越与周密、张炎等14 家赋《天香》《摸鱼儿》等5 调37 首咏物词编为《乐府补题》一卷。其中,王沂孙赋《天香·龙涎香》等4 调6 首,周密赋《齐天乐·蝉》等3 调3首,张炎赋《水龙吟·白莲》。分析这些词,王沂孙填的几首词水平是很高的,值得注意的是,王沂孙和张炎在这些作品的题记中都没有关于这次集体创作的文字记载。综上情况,最大的可能是,在王沂孙看来,词是艺术的,尤其他对咏物词在艺术上的追求,已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通过精选后留存下来的咏物词,寄托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在词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自己的那座高峰。
近代“词宗清真、梦窗,兼嗜苏、辛”的民国“四大词人”之一龙榆生,承袭朱祖谋衣钵,整理刻印《彊村遗书》,创办《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编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唐宋词格律》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自己编定的《忍寒词》,收1930年至1947年间词59首。这些词,和冯正中8首《鹊踏枝》有7首、与元遗山3首《鹧鸪天》有2首,另有《鹧鸪天》《水调歌头》各1首,共11 首无题目或小序外,其余48 首都有题目,或有题记、小序。分析这些题目、题记、小序,“和清真”“依清真作”“用半塘韵”等有18 条,“分韵”“拈韵”“禊集”等有8条,“题”图、卷等有6条,代柬“寄”“留”等有5条,共计37条,几近8成,比张炎的应酬词比例要大。如其《满江红》:“信美湖山,春痕涨、愁生杜若。闲纵艇、夭桃夹岸,迎人灼灼。莫负芳辰拚酩酊,难凭醉眼论清浊。洒新亭、涕泪已无多,边氛恶。 南朝事,恍如昨。觞咏地,还同乐。更何人慷慨,赋诗横槊。待扫胡尘清夜起,从教鼍鼓中流作。叙幽情、不数永和年,看经略。”题记曰:“甲戌上巳禊集玄武湖,以孙兴公三日兰亭诗序分韵,纕蘅代拈得浊字。”被誉为民国“四大词人”之首的“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留有《天风阁词》,周笃文先生选注其中200 首,计长调词43 首,中短调词157 首。从词的题记中“集”“报”“题”“赠”“和”诸字可知,属应酬的词作有120首,数量亦不少。夏承焘、龙榆生先生同为大学教授。由此可见,随着词登上大学讲坛,成为“显学”,作为大学教授、词学家,作词已是其日常工作,作应酬词亦是“常态”。在大学教授、学生这个词人圈子里,这种带有应酬性质的与同好一同创作的形式,应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种主要形式,自然也就被视为教学、提升填词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关于张炎应酬词创作的启示
应酬词是词的发端之一。词是配合“燕乐”的,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上合适的词,在宴席间歌唱的,因此被称为“曲子词”。其一产生就带有十分明显的“应酬”特色。被冠为“花间第一人”的温庭筠的不少词,“是为宫廷、豪门而作,是写给宫廷、豪门里的歌妓唱的”。不少作品适合唱歌者和听歌者的身份,是为唱歌者和听歌者服务的。《花间集》录其词50首,十之八九是写给歌女的。从不少词牌名也可看出端倪,如《菩萨蛮》《女冠子》《玉蝴蝶》《感恩多》等等。词人在给歌女写唱词的同时,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填入词中,间接地宣泄了自己的悲欢情绪。这种现象推动了词的委婉风格的形成,推动了象征手法的产生和运用,也就自然而然地推动了词的发展,并成为词创作的主流和传统。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也被达官贵人和广大词人所喜爱,同时也为词坛留下不少传说和掌故。如姜夔“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这两个新词牌及新词,就是为范成大及他的歌女小红创制的,他还以船载着范成大赠予的小红冒雪回归太湖,留下了“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名绝。
应酬词是词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近人陈匪石编《宋词举》举南宋6 词家选词27 首,其中有5 人9 首应酬之作。张炎《甘州》已如前述,记游“并寄赵学舟”;王沂孙《高阳台》“陈君衡远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王沂孙与周密唱和最多,前已述及;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惜黄花慢》“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伎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吴文英与尹梅津(尹焕)交往最多,10余首词上有记载,梅津评吴词最高“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姜夔《暗香》如前述,《翠楼吟》“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琵琶仙》“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辛弃疾流传至今636 首词,其中祝寿词35 首。其30岁时,在建康通判任上,以《千秋岁》寿建康留守史致道。近人多论《千秋岁》不宜作寿词,岂不知稼轩此词早已被允推佳作。从以上分析可见,词人绝大多数是涉足应酬词创作的,这是词人生活的一种状态。南宋后期,“曳裾豪门,填词吟咏”几为时尚,越是大词人越不能免。当然,在这种状态下填的应酬词,有的水平不高,有的作品还是不错的。
应酬词是填词常态化的产物。随着词走出“象牙塔”,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词被人们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填词的作者也越来越多。从全国和各省、地、县诗词组织,到诗友词友自愿结合的诗社词社,填词已成为常态化的文学创作形式。如带有应制创作色彩的集体采风、共同主题、大型庆典创作活动,带有社会生活色彩的专题雅集、同好互访、相互唱和活动,带有新媒体色彩的形式多样的庆典、同题、时令、个人专辑作品展示活动等等,其中,应制、应景之作是大量的。2021 年,中华诗词学会组织近300 名诗词作者,以歌颂中国共产党100 年风雨征程为主题展开诗词创作活动,并编辑出版了作品集《百年诗颂》,以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收录精选出的优秀诗词作品464 首,其中词曲140 多首,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2021 年,学会成立了20多个专业委员会,我作为主要筹划者,从工作需要出发,为这些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各作一首贺诗或词。在这一年里,还为去过的京外玉溪、鄂州、深圳、洛阳、榆林、河津、阜新、丽水、房山、即墨、郏县、砀山县等地的诗教、学术、采风等,为支援扬州、西安抗疫等,为国图多次讲座、清华大学校庆、中国诗歌学会换届等活动,以及诗友之间的酬唱,作诗填词100 多首,占全年创作诗词总数的三分之二强。2022 年,中华诗词学会已组织了《诗颂冬奥会》,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80 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5 年”等集体创作活动,下一步还要组织“诗颂二十大”等诗颂新时代诗词集体创作活动。这些活动中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应制诗词,也可以看作应景之作,但更是工作需要的作品,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作品,也是人们文化生活所需要的作品。
应酬词需要倾情尽心才能填好。应酬词作与其他词作一样,人人都欲填出好词,然而终有区别。才力不到,学养不足,一时又怎能补上。但是,对所描述之事物,相酬答之友人,美好之期待,只有倾注自己的情,尽到自己的心,用尽自己的力,即使难取乎其上,也总不落末流。苏东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次韵作而胜原作,除才力学养胜出外,托情之深,用心之到,恐怕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南宋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作者秉持“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到一世之豪杰”,把一首司空见惯的送别之词,填得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平时若无恢复之志,怎能有这等笔力和文字。毛主席1950 年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都是和作胜于原作的佳作。新媒体尤其是诗友群、朋友圈、公众号问世以后,一人领唱,动辄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唱和,胜于领唱的和作不在少数。当然,和前贤之作,若无真切的感受,独到的思悟,不可轻易而为。作为学习方法,依前人四声填词,倒是可取,不时试之,反复对比揣摩,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