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23-08-31张佳欣
【摘 要】为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文章从四个部分论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根据中外研究成果对批判性思维进行界定,并讨论它在初中小说阅读中的重要意义;从思维基础薄弱、缺乏批判意识、思维能力不足这三个角度指出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制约着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不利因素;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现状提出可行有效的思维培养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结合教学实例,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应用于初中小说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说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9-42-04
张佳欣 /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漳州 363000)
小说阅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有策略地形成和发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从理解、质疑、论证、反思等环节出发,在促进个人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制订教学目标,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
钟启泉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主张的思考。”[1]董毓认为,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观念、论证的“资格”的有意识的审核过程。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探索过程,它质问已有观念、知识和决策,试图根据经验、逻辑和辩证的方法来找到更好的观念,推进知识的进步,做出合理的行动。[2]恩尼斯对批判性思维提出了一个较为简明精炼的概念,即“批判性思维是指聚焦于相信什么并且作出决策的合理性反思性思维”[3]。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在初中小说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将理解文章作为出发点,在逐步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看法,并积极地思考问题背后的产生原因,答案是依据什么得出的。同时,还需对他人的观点保持怀疑态度,质疑其真实性和可行性,并能自主地去寻找能够支撑自身观点的有力依据,提升判断能力,进行综合反思,形成质疑、分析、评判的优秀品质,并熟练地运用到实践中。
(二)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1.語言建构:学习清晰严谨的语言表达
在现代社会,拥有较高素质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时进行理解、分析、评价的重要条件。要想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就离不开对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进行深层次、伴随思维活动的有效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理解的时候,能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质疑,并且能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首先,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利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小说文本,那么在进行阅读时他们就会一边质疑一边斟酌,促使他们在阅读时思考,将自己的观点与阅读材料建立联系。同时,他们还会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寻找合适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立足于文本,加强观点的说服力。其次,批判性思维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力。通过阅读体验和阅读评价,学生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感悟多姿多彩的小说世界,揣摩多样的写作手法和耐人寻味的语言文字。
2.思维建构: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成为思想者而不是背诵者,让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变成知识的生产者。”[4]思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其思维也要走向多元,并提高思维的品质。
倡导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学生能将运用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习惯,以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通过训练,批判性思维逐步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等品质都能获得相应的提升。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首先,学生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欣赏文学作品,关注文本中聚焦的矛盾,在思考的过程中拓展个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其次,在解读小说文本时,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思想的理解离不开个体前期的经验和思维水平。他们在深度思考时,对文本的认识、意象的理解很少会全盘接受,而是进行必要的筛选。这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深化阅读认知,不断发展感知力和鉴赏力,体会每一篇小说蕴藏的内涵。
3.精神建构: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形成的人生观将影响之后的自我价值认可。在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质量提升,自我价值也会不断升华。
小说文本中塑造了许多丰富、鲜活的人物形象,作者赋予这些人物的深刻内涵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偏向于对文章的鉴赏,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理性思维,导致学生的思考局限于教师上课时的输出,缺少深度思考和见解,自我效能感降低。批判性阅读主张通过思维启蒙来引导学生发展理性思维和独特个性,反对一味的盲从。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秀的小说篇目进行文化熏陶,不断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使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这个信息时代,以培养具有独立思维、敢于质疑、善于举证的新时代中学生。
二、小说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知识储备有限,思维发展受限
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储备。小学阶段作为基础知识的积累时期,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启蒙。因此,部分学生的知识量和视野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甚至有的学生将在学校上课作为学习的唯一途径,忽视其他获取知识的方式,使得他们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课外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较浅且良莠不齐。以语文阅读为例,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时,他们的课内外阅读数量是否达标,阅读中的方法是否正确,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收获等,这些都无法进行量化,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考量受到阻碍,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容易出现不全面、易主观化的问题。
(二)学生质疑精神淡薄,思辨色彩不浓
部分学生在小说阅读中遇到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时,常常会忽略或者盲目相信教材辅导书上的答案,这无形中让他们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导致批判意识淡薄。虽然单纯地依赖教材和教师可能会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学习始终要落到实处,知识和个体经验的缺失将导致学生思维的停滞固化,而且可能会使他们对已经证实、完善的事实妄加推测,没有自己所信服的内容,这种唯教师、唯教材论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学习评价标准单一,缺乏对思维的关注
课程标准提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对于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来说,各类教材辅导书比比皆是,这些书在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的同时,也在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小说阅读失去个性化理解,一味追求与标准答案的契合。此外,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都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所塑造的认知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对小说文本进行合理的个性化解读,激励学生质疑,保持学生思维的拓展性、延展性,并将培养学生思维的评价标准纳入教师的教学评价实践中,多元化地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说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厘清小说细节,深入分析文本
理解文本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的初始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整理出所需要的线索,厘清文章脉络,构建属于自身思维的结构框架,这是一种透过文字表面深入探究作者文本世界的阅读活动。
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对于小说来说,人物形象是其重点之一,主要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表现典型特点。例如鲁迅笔下具有丰富性格的阿Q、勤劳善良的祥林嫂,老舍笔下圆滑世故的王利发、谄媚的唐铁嘴,等等。这些经典小说人物都是通过作者所塑造的小说世界展现出他们鲜活、灵动的个性,他们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作者在观察现实世界,观察身边每一个人后将一个个特点聚合,是具有某种个性的典型代表,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共鸣。这样的人物更具真实性,让读者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使读者能够读出自我的形象。因而,学生要通过文本細读与作者进行对话,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了解作者想要展现给读者的文本世界,从而分析逻辑框架,拓展批判性思维。
例如《变色龙》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契诃夫以其于微处见真的语言被高尔基称赞“一个词足以创造一个形象”,这也是语文教师在教授《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正确解读文章的关键。在这篇文章中,“新的军大衣”这一细节贯穿全文。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军大衣的妙用”。学生A回答四次出现的军大衣具有重要作用,暗示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是沙皇政权的走狗,揭露黑暗腐朽的政治。学生B认为大衣的一脱一穿这一细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得知这是将军家的狗时那种害怕、恐惧却强作冷静的可笑心理,凸显了他欺软怕硬、谄上媚下的虚伪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细节不断对文本深入解读,从一个外貌细节描写就能让学生独立进行人物形象的描绘,并结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辨析其性格、思想,为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质疑是学生拓宽思维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向多维化发展,从固有的思维认知中跳脱出来,形成新的思考方法,展现思考过程,从而对文本理解不断深入。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激起学生个人和班集体的思维火花,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拥有自由、平等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质疑、辨别自身与他人的观点;对于教师来说,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要跳出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以开放性思维去解读文本。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这一课时,教师提问:“这样的一场孤独之旅对于杜小康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生A说:“我觉得对于杜小康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如果没有这次经历,他就不会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生B说:“我认为是弊大于利的,当其他同龄人都在教室里上课、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杜小康却被被迫去放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交流后,教师既要及时地进行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继续激疑,鼓励更多的学生跳出思维定势,进行深入思考。由此可见,质疑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在对文本有了深入的分析后,提供多种假设,产生多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三)回溯问题根源,缜密辩证逻辑
发现问题后就要进行分析和论证,回到问题本身寻找根源,思考能够找到哪些证据来证明其可行性。这一环节就是对判断的再判断,对否定的再否定,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无限接近真理。通过这样的环节,错误的观点会逐渐被排除,合理的新观点也会在过程中逐渐浮现。
几乎每一篇小说中都存在“圆形”人物,他们的形象是脱离单一、多元复杂的。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这篇课文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孔乙己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深受封建制度荼毒的迂腐书生,其“偷书”行为是道德败坏的恶果,而实际上,当回溯文中描写孔乙己的语句时,可以发现孔乙己曾尝试向“附和着笑”的酒楼小伙计及赶热闹的孩子进行文化熏陶,希望中国文化能够在孩子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结果得来的却是一阵阵笑声。学生在解读过程中的论证,不仅对小说人物进行了还原,而且还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探求他们形成这样性格的原因。从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四)评价方式多样,重视思辨过程
教师作为课堂上的思维引导者,不断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发表见解。通过之前进行的质疑和论证,学生既能很好地代入小说世界中,体味作者的构思,又能针对围绕的问题提出富有个性化的观点,主动探讨,进行新的认知构建。接着,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启反思之旅,进一步辨析文本、理解作者,探求现象背后隐蔽的作者思维世界。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这一课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自身所持有的观点拥有坚定的信念感,进而对比他人的观点,思考范进的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教师让持有相同观点的学生阐释、总结思路,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促进小组与小组间进行深入交流。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观点对比,使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并将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结合。这样的评价方式跳出试卷检测的局限,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思维品质、合作精神等都纳入考量,这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四、结合教学案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提升,使学生能够利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创新解读。以九年级上册的《故乡》这篇小说为例,可从人物分析入手,探讨在这篇小说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分析闰土与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主要有:“我”、闰土、杨二嫂。鲁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并掺杂着对他们的回忆,人物性格饱满。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关于闰土和杨二嫂的描写语句,分析在“我”眼中二十年前、二十年后的闰土和杨二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带入“我”这一角色,形成对二人的初步印象,抒发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二)质疑碗碟之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二人形象后,发现作者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谜题:究竟是谁将碗碟藏在了草灰中?让学生对“碗碟之谜”进行讨论,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组,同时鼓励学生对彼此所持的观点给予尊重,进行大胆地质疑。学生A认为:由于社会的变迁和疲于生活的压力,闰土从勇敢单纯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充满谎言、虚假的人。针对学生A的发言,学生B进行驳斥:闰土其实一直都没有变过,他还是那个忠厚老实、善良单纯的闰土。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对人物有初步了解后,心中已经形成了大致的人物印象,大胆地去思考现在的闰土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社会和生活的压力是否会影响到他性格的发展。
(三)举例论证与主动反思
通过学生A和学生B对开放式议题的质疑,其他学生能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不需要制定标准答案,只需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保持质疑的火花,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接着,教师可以就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议题让班上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以团队的力量去分析、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展开合作探究。支持学生A的为A组,支持学生B的为B组。A、B两组都根据自己的观点寻找例子进行论证,不仅跳出了小说本身对闰土直面的描写,而且还结合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设计意图进行解读。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及缜密思考,广泛收集所需资料,集思广益。教师要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补充、总结,在独立思考和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利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形成新的感悟。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双方都能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并且对于闰土这个人物形象也能进行多方面的解读和补充。A组学生可能会结合闰土的经历慢慢理解闰土的行为,不再贴上狡猾、自私的标签;B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或许会不断接受闰土的变化及其偷藏碗碟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珍贵思考。学生一起寻找文章背后需要细细品味的内容,这有利于他们在之后的小说阅读中调动质疑、反思的积极性,把握阅读的主动权,培养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趋势,而且是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备多种优势,教师要立足小说文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要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形成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34.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3]同[1].
[4]同[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