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鉴别诊断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影像学分析

2023-08-31李巨春刘方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3期
关键词:癌组胰头头部

李巨春,刘方军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5400)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ass-forming chronic pancreatitis,MFCP)以胰头多见,因炎症迁延不愈引起胰腺实质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1]。胰头癌是一种发生在胰头的恶性肿瘤。两种疾病起病隐匿,可相互伴发,又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重叠表现,导致鉴别起来非常困难,然而两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又截然不同,将MFCP 误诊为胰头癌可能导致采取不必要的手术,将胰头癌误诊为MFCP 又可能贻误手术时机[2],加之近年来两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3-4],因此对二者的鉴别尤为重要。目前,病理活检是诊断胰头癌的金标准,但此方法为有创操作且存在胰瘘及使肿瘤扩散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取材的偏差也存在漏诊的风险,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 的优势愈发明显,是目前鉴别及诊断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5],但目前尚缺乏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影像学表现来区分二者,因此,本研究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3 例胰头部MFCP 患者和21 例胰头癌患者在CT 上的影像学差异,从而为早期诊断与鉴别此类疾病提供更多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胰头部MFCP 患者23 例(MFCP 组)与胰头癌患者21 例(胰头癌组),另将以上44 例患者胰腺体尾部正常胰腺组织设为正常胰腺组。MFCP 组中男性18 例,女性5 例,年龄38 ~64 岁,平均(55.5±4.35)岁;胰头癌组中男性17 例,女性4 例,年龄33 ~74 岁,平均(59.2±3.24)岁。两组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黄疸和体重减轻。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无相关检验检查禁忌;②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脏、胆囊等消化系统其他疾病;②合并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或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 平扫和CT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行病理活检。

采用美国GE 公司64 排螺旋CT 机。扫描参数:层厚、层间隔5 mm。空腹4 h 后,饮80 ~100 mL 纯净水,扫描时屏气,扫描间期平静呼吸,平扫完成后进行增强扫描,选用碘伏醇(300 mgI/mL)做增强对比剂,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 ~100 mL,注射速率为3 mL/s,注射造影剂后分别在延迟30 s、60 s、120 s 时进行扫描,得到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

1.3 图像分析

检查结果以双盲的形式由2 位副高级影像学医师观察分析,结论不一致时另请一位正高级医师,由3 人共同讨论达成一致结论。CT 增强值测量: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最大程度囊括病变部位,避开出血坏死区域。正常胰腺CT 值:取44 例病人胰体胰尾正常胰腺组织进行CT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FCP 组和胰头癌组的影像学表现

(1)大小及形态:胰头部MFCP 组肿块直径显著大于胰头癌组,胰头癌组分叶征发生率显著高于MFCP 组(P<0.01)。(2)密度或信号:CT 平扫时两组肿块均成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MFCP 组假性囊肿和钙化率显著高于胰头癌组(P<0.01)。(3)胰、胆管形态:MFCP 组与胰头癌组在胰腺管扩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腺管扩张后的形态有显著差异(P<0.01),MFCP 组病灶以远胰腺管主要呈串珠样扩张,胰头癌组主要呈平滑扩张。胰头癌组病灶处胰、胆管的截断率、肝内胆管扩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FCP 组(P<0.01)。(4)周围组织器官的变化:MFCP 组右侧肾前筋膜增厚发生率显著高于胰头癌组(P<0.01),两组胰腺周围血管受侵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胰头部MFCP 组与胰头癌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特点比较

2.2 MFCP 组、胰头癌组与正常胰腺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CT 值的比较

在动脉期和静脉期,MFCP 组、胰头癌组CT 值低于正常胰腺组,胰头癌组CT 值低于MFC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CP 组、胰头癌组延迟期CT值显著低于正常胰腺组(P<0.05),胰头癌组CT 值低于MFC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7,P>0.05)。见表2。

表2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下三组CT 值比较(±s)

表2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下三组CT 值比较(±s)

组别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正常胰腺组(n=44) 84.63±14.79 101.41±12.29 96.45±9.49 MFCP 组(n=23) 65.64±14.15 92.67±14.14 84.68±11.21胰头癌组(n=21) 51.84±14.95 70.84±13.91 79.78±18.18 F 38.306 38.306 14.892 P<0.001 <0.001 <0.001

2.3 MFCP 组和胰头癌组影像学图像对比

MFCP 组CT 平扫可见胰头部低密度团块影,周围可见正常胰腺组织,见图1a,增强CT 表现为延迟强化,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静脉期与延迟期强化程度与正常胰腺组织相当,见图1b ~1d。胰头癌组CT 平扫可见胰头部低密度肿块影呈分叶状,见图2a,动脉期呈延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且呈不均匀强化,见图2b ~2d。

图1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CT 平扫及增强

图2 胰头癌CT 平扫及增强

3 讨论

胰头部MFCP 是由于胰腺管周围或小叶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胰头部节段性慢性炎症,是胰头部疾病的常见类型[6]。胰腺先期纤维化伴增大,后期逐渐萎缩,导致胰腺管呈串珠样扩张,同时,由于胰液内蛋白质和钙的沉积导致胰腺管钙化,胰腺管呈串珠样扩张和肿块内出现高密度钙化灶是诊断胰头部MFCP 的可靠征象[7]。本研究结果显示,MFCP 组肿块内钙化灶和肿块远端胰腺管呈串珠样扩张发生率显著高于胰头癌组,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8-9]。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约60%~80%发生在胰头,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发现时多已入侵周围组织和器官[10]。胰腺癌患者5 年生存率很低,尽早诊断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最好方式。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手段有B 超、CT、MRI、PET/CT 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动态增强CT 扫描是目前早期诊断胰腺癌的首选[4]。

在CT 平扫的影像学中,胰头部MFCP 的钙化可分为斑片状、点状或混合型,呈弥漫性分布于病灶边缘,而胰头癌大多出现液化坏死,与正常胰腺组织边界模糊,很少钙化,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本研究显示,胰头部MFCP 和胰头癌在CT 增强扫描中均呈延迟强化,MFCP组与胰头癌组在动脉期、静脉期CT 值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可将此征象作为鉴别要点之一;两组组胰、胆管扩张程度无明显差异,但胰头部MFCP 患者胰腺周围由于炎症刺激,右侧肾前筋膜较胰头癌组明显增厚。

除CT 外,目前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还有MRI 或MRCP。在利用MRI 进行两种疾病鉴别时,胰头癌多出现“不相交征”“双管征”,胰头部MFCP 多出现枯藤征、胰管贯通征[11]。一些实验室指标则更多地用来判断胰头癌远期预后[12]。

综上所述,CT 在胰头部MFCP 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肿块的大小形态、信号密度、强化特点及胰胆管的特殊表现区分二者,对减少漏诊、误诊以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上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有待更大样本的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癌组胰头头部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头部按摩治疗老伴失忆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彩超在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USP39、EZH2及Sox1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ET/CT显像SUVmax值与乳腺癌病理分型及组织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血供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