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8-14丁锐
丁 锐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电诊科 吉林 吉林 132500)
肝癌的临床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对较高。近年来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以呈现出上升趋势[1]。胆管细胞癌是以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为代表的结节状肿瘤,它与肝细胞癌在生物学行为领域具有相似性。一些研究者在对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后,认为二者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2]。现阶段彩超诊断已经应用于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本次研究旨在对彩超诊断应用于胆管细胞癌诊断与肝细胞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选取的研究样本为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名胆管细胞癌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名胆管癌患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男性患者64人,女性患者56人,患者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4.8)岁,编入胆管细胞癌组。肝癌患者中的男性患者为65人,女性患者55人,患者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4.9)岁,编入肝细胞癌组。本次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组、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研究期间均接受彩超诊断。研究期间使用的超声诊断设备为飞利浦HD15型彩超仪。诊断期间探头频率为3.5MHz。临床检查实施前,患者需要在12h内保持空腹。临床工作者会在患者检查部位涂抹耦合剂以后实施检查。彩超检查的检查内容以肝固有动脉检查、肠系膜上动脉检查机门静脉主干血流情况检查为主。为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两组患者由同一组意识开展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的检查方式为双盲阅片法。
1.3 观察指标
胆管细胞癌组与肝细胞癌组患者的肿瘤疾病超声影像表现、血流频谱监测结果、肝炎发生率与肝硬化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述方式为数(n)或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为P<0.05。
2 结果
2.1 肿瘤疾病超声影像表现
胆管细胞癌组与肝细胞癌组在肿瘤回声类型、肿瘤位置及肿瘤数目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胆管细胞癌组与肝细胞癌组的肿瘤疾病超声影像表现
2.2 血流频谱检测结果
胆管细癌组患者HA中的PSV指标评分高于肝细胞癌组(P<0.05)、RI指标评分高于肝细胞癌组(P<0.05),SMA中的Vm指标评分高于肝细胞癌组(P<005),见表2。
表2 胆管细胞癌组与肝细胞癌组的血流频谱检测结果(±s)
表2 胆管细胞癌组与肝细胞癌组的血流频谱检测结果(±s)
项目 胆管细胞癌组 肝细胞癌组 t P H A P S V(c m/s) 1 2 5.4±1 0.5 9 6.4±1 0.4 2 1.4 9 6 0.0 0 0 E D V(c m/s) 3 7.7±1 0.5 3 7.5±1 0.3 0.1 4 9 0.8 8 2 Q h(m l/m i n) 2 2 4 5.7±2 1 8.4 2 2 4 6.6±2 1 8.5 0.0 3 2 0.9 7 5 R I 0.7±0.1 0.5±0.1 1 5.4 9 2 0.0 0 0 S M A V m(c m/s) 5 3.1±7.5 3 7.4±6.6 1 7.2 1 5 0.0 0 0 Q s(m l/m i n) 3 1 8 4.3±2 1 3.4 3 1 8 3.5±2 1 3.5 0.0 2 9 0.9 7 7 P V V m(c m/s) 2 4.1±6.5 2 3.8±5.8 0.3 7 7 0.7 0 6 Q p(m l/m i n) 1 4 6 3.2±2 1 1.6 1 4 6 3.5±2 1 1.7 0.0 1 1 0.9 9 1
2.3 肝炎发生率与肝硬化发生率
肝细胞癌组的肝炎发生率高于胆管细胞癌组(P<0.05),该组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胆管细胞癌组(P<0.05),见表3。
表3 肝细胞癌组与胆管细胞癌组的肝炎发生率与肝硬化发生率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领域,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被染为是原发性肝癌的两种病理类型[3]。对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进行有效界定,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就本次研究而言,在彩超治疗应用于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临床检测以后,回声类型、肿瘤位置和肿瘤数目等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区分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的主要依据。两组患者的血流频谱差异可能与肝癌所导致的肿瘤内部心血管形成与动静脉短路有关。
综上所述,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的彩超结果可以被看作是鉴别两种疾病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