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灵肢丸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3-08-31曾梅芳刘芬刘琼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磁疗运动障碍气虚

曾梅芳,刘芬,刘琼姿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经治疗后的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吞咽障碍、语言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1-2]。其中运动障碍是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在中风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60%~80%,部分患者因运动障碍而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对于中风后因神经细胞坏死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高频经颅刺激为主的康复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医治疗中风及相关并发症注重辨证论治,对于中风恢复期患者运动障碍的治疗有着其独特的认识及优势,无论是中药内服疗法还是外治疗法在临床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本研究观察醒脑灵肢丸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2月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中风恢复期且遗留肢体运动障碍患者60例。中医诊断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996年)中关于中风恢复期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中关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临床表现主要为半身活动不利、神志不清、有偏身感觉、言语迟钝或不语,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目偏、心慌、气短、乏力、自汗、便溏、饮水呛咳、共济失调表现,舌脉检查可见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象沉、细。所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磁疗组,每组30例。联合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3~75(52.16±4.47)岁。磁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74(53.11±4.3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病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2)患者神志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能够配合治疗;(3)首次发病,病程2周~6个月;(4)FMA评分显示存在单侧肢体运动障碍。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及血液疾病者;(2)合并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者;(3)合并肌肉骨骼疾病影响临床疗效评价者;(4)不配合治疗和随访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指导,行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控制血压、降血糖与血脂、降同型半胱氨酸、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并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肺栓塞、压力性损伤等;必要时予吸氧、吸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磁疗组予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器采用CCY-I型磁场刺激仪武汉亿瑞德生产)治疗。每周治疗5次,停止2 d后继续治疗,连续治疗20 d。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院内自制醒脑灵肢丸治疗,药物组方:黄芪50 g,当归尾15 g,赤芍10 g,地龙10 g,川芎10 g,桃仁6 g,红花6 g,所有药材均来自本院药剂室。剂型为水丸,每颗约0.06 g,每次10 g,早中晚3次温服,连续治疗20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20 d后的中医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变化。NIHSS评分[5]:分值0~42分,其中0~1分为神经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2~4分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15分为中度神经功能障碍,16~20分为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21~42分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即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ADL评分:分值0~100分,其中100分代表患者完全能够生活自理,60~99分代表基本能够生活自理,40~59分代表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并且需要协助,20~39分代表无法实现生活自理且需要较多协助,0~19分代表生活彻底无法自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好[6]。FMA评分:分值0~100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值为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值为34分,其中总分<50分代表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代表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代表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代表轻度运动功能障碍,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越轻[7]。

1.5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计算中医证候积分:痊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中医临床疗效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磁疗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见表1。

表1 磁疗组与联合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相关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IHSS、ADL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ADL与FMA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联合组下降/上升幅度大于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 磁疗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急性期中风的西医治疗主要为溶栓、抗凝、脱水、扩张血管等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为活血化瘀、化痰开窍、平肝熄风疗法。中风急性期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多数患者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继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并发症,故如何促进中风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是一线临床医师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中医学领域中关于中风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记载为“偏枯”与“仆击”等病证,中医认为本病与虚、火、风、痰、气、血等因素有关,是不同病理环节交互作用所致,其病机主要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8]。在《内经》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中风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于中风恢复期患者,多数医家赞同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认为血瘀为本病的核心,气虚为本病的根源,其中本虚多为气虚、肾虚、脾虚、阳虚、阴虚等,标实多为瘀血、热毒、痰浊、水湿等[9]。在《中医内科学》中总结了中风恢复期的辨证分型,主要分为风痰瘀阻型、肝肾亏虚型、气虚血瘀型[10]。中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年迈体弱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本身气血不足,中风发病后损伤患者气血,因气虚、血运无力、血行迟缓更易加重瘀血阻滞。中风恢复期患者病情多由重转轻,但病后患者残余之邪未清,经络不和,气血不畅,元神失养,脑脉瘀阻,故气虚血瘀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首要病机。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神经电生理技术,可通过影响大脑皮层功能实现皮层功能的区域性重建,改善神经递质的表达,促进局部脑血流供应。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作用于患侧大脑半球Broca区域,使患侧大脑兴奋性增强,调整双侧大脑半球间抑制及兴奋的失衡状态,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醒脑灵肢丸组方功效为益气活血,方中重用黄芪补脾胃之气,大补元气,是以为君药;当归尾活血化瘀又不伤血,是以为臣药;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可协助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是以为佐药。诸药合用可补气、通络、活血,共奏益气活血之功。作为我院自制中药丸剂,醒脑灵肢丸的配伍特点在于大剂量补气药物与少量活血药物的相配合,能够在补气的同时推动血行,在活血的同时而不伤正气,适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并以半身不遂、行动不利、舌苔白、脉缓、脉细无力等作为临床辨证治疗要点。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风恢复期运动障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病变,类似于中医的“瘀”,瘀久则生风,发为半身不遂、行动不利。以醒脑灵肢丸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运动障碍正是抓住了中风恢复期病变的本质为“瘀”,治疗瘀证首先需要补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风灭,患者症状也就迎难而解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益气活血、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中风恢复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黏度,改善血液中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防止脑内钙的积聚,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用以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磁疗组,且2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ADL与FMA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联合组下降/上升幅度大于磁疗组。说明此方效果佳,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但本研究受样本量小、研究周期短等因素影响,所得结果结论尚有待未来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积极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加强对综合治疗的研究,着重对有效方药和康复技术进行严格筛选与印证,发扬中医药的优势,配合现代治疗手段,以更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醒脑灵肢丸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肯定,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此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磁疗运动障碍气虚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这些国外被淘汰的保健产品还在国内销售
小心磁疗床垫用错了伤身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磁疗保暖按摩套的设计与应用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