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实践

2023-08-31侯旭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写作小学语文

侯旭

【摘要】阅读与写作相当于小学语文的“左手与右手”,两者注定不分家。一方面,写作教学需要“素材库”作为支撑,“群文阅读”恰好提供了价值连城、内容丰富的“素材宝藏”;另一方面,“素材库”本身就是优质的写作样本,蕴含了典型的技巧与手法,提供鲜活的写作实例。探索两者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发掘文本素材与写作技巧的价值,意义深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8-0070-03

探索文本素材之间的关系、建立群文阅读方式,作用不仅限于阅读领域,写作教学也可以从中受益。小学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群文素材的“宝藏”效应,作为写作教学的“点睛之笔”。

一、阅读与写作思维的结合

1.主题设计。群文阅读活动的议题是《环保倡议书》,关注点在于倡议书的撰写,并借助群文阅读“活化”学生的思想,运用技巧编制倡议书。《环保倡议书》与生活紧密相关,“环保”始终是社会生活的“热点词”,学生在倡议书中“有话可说”,可以将生活感同身受的事实纳入到倡议书中,使得倡议书“感情丰富、有血有肉”。学生收集生活经历,能让倡议书“活”起來,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口号”。与此同时,倡议书的撰写过程,也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在“思维激情碰撞”的背景下,促进“撰写要素”的融合,形成高质量的倡议书作品。

2.目标设定。课堂时间分秒即逝,非常宝贵,意味着群文阅读要“分秒必争”,要将“效率”摆在突出的位置。学生通过高效率的“群文阅读”,短时间内获取、比较、分析文本信息。在“倡议书”主题的群文教学中,要提供循序渐进的目标。第一层次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倡议书”的作用,就是唤醒人类的环保意识。随后以群文材料为背景,让学生多角度看待倡议书,尝试多种倡议书的表述形式,总结倡议书写法。学生形成倡议书原始文本后,分组互评文本,形成组间的倡议书“群文”,为完善本人作品汲取经验。

3.文本选择。倡议书文本的选择要“以议题为纲”,借助议题激发学生灵感。教师尝试打乱教材次序,按照“环保倡议书”主题,重新编排篇章次序,并适当加入课外文本,让倡议书文本“有血有肉”。倡议书写作要“层层推进”,先导步骤是“以写促读”,提供不同题材的倡议书文本,让学生多角度看待“环保”问题,意识到环保的紧迫性,教师检索与全球生态、国家生态有关的电子化文本素材,例如《资源浪费屡禁不绝》《粗放式开发导致环境“哭泣”》《青山能否依旧在?》等等,让学生群文阅读上述科普文章。下一步骤是“以读促写”,教师要提供标准的倡议书文本,让学生总结倡议书的谋篇布局规律,梳理撰写脉络。最后一个阶段是“复盘读写”,让学生回顾倡议书读写过程,找到个人的不足。

完成三个阶段后,教师要回归“议题”,根据“环保倡议书”,推送多篇同类文本。在下一次课程前,学生遴选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分享倡议书的阅读经验。

4.教学路径

(1)以写促读。学生给出倡议书原始写作成果后,对比分析教师的例文,意识到倡议书的作用,理解倡议书的格式与谋篇布局特征。学生在组内展示个人整理的与议题相关的素材,表达自己对环保事业的看法,间接形成撰写“倡议书”的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展示《青山能否依旧在?》等准备好的科普类素材,作为写作范例。学生深入分析教师给出的范例,思考倡议书的撰写技巧。与此同时,分析《环保倡议书》相关的教材篇章,理清倡议书的格式,确定倡议书习作要求。教师可以引入“自学自检卡”,提供“研读范例”的步骤。第一步是了解倡议书写作步骤,尝试写作倡议书,确定“倡议书”主题对应的社会问题,全面总结社会问题的“诱因”,在纸面上写出“解决策略”。随后逐步熟悉倡议书格式,按照倡议书的主题确定标题、称呼,有条理地阐述问题。在“自学自检卡”中,让学生对比分析倡议书、留言条、信件等多种应用文体,总结格式、内容的异同。学生初学倡议书,或多或少受到其他应用文体的影响,格式混淆。学生要让同伴指明本人倡议书中的错误,通过修订倡议书,巩固倡议书学习成果。

(2)以读促写。教师首先给出《大自然在说话》《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群文文本,让学生分组归纳倡议书的梗概。随后教师让学生表述倡议书的内容,点出“倡议书”的关键在于“指明问题”,原原本本说出问题的诱因,并通过方法建议体现“倡议”的特征。下一步是“建立倡议书的框架”,让学生逐条列出环境问题和解决意见,并在倡议书结尾提出愿望和希冀。

(3)复盘读写。学生“润色”倡议书原始文本,修订倡议书第二稿。学生分组讨论倡议书,相互提出完善意见。学生直接阅读同伴的倡议书,间接起到“群文阅读”作用。教师最终“提纲挈领”,从格式、语句表达、内容布置等方面,概括学生倡议书习作的问题。随后让优秀学生代表当面朗读倡议书,作为倡议书习作“榜样”。

二、阅读与篇章构建的结合

1.主题设计。以二年级学生为对象,设置“环绕反复”教学主题,凸显教学的趣味性。将“儿歌”作为“环绕反复”的主体材料,靠近二年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年级学生不断积累诗词,激发学生的“诗创作”欲望。另外,“环绕反复”主题要结合二年级学生生活空间,教师提供“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画画”的角度看待“写作”。通过不断反复循环,让学生乐在其中。

2.目标设定。“环绕反复”主题教学采用“层层递进”法,教师首先给出基于篇章形成的文本,让学生辨认结构。学生随后获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逐步摸清篇章的构建规律。下一步要深化阅读过程,让学生对比阅读,学会自主评价作品。关于写作目标,以学生创作的原始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表述个人想法,逐步靠近篇章构建的“核心”,并激发仿写欲望。

3.文本选择。选择素材时要围绕“篇章构建”过程,在“以写促读”阶段,教师给出不同体裁的文本,例如林良的《沙发》《花一把》。学生辨认每篇文章的体裁后,对篇章结构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快速找到篇章构建相同的两个文本。教师在第二步“趁热打铁”,给出《需要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群文素材,让学生对比结构的差异,对“环绕反复”有一定理解。下一阶段,学生对比分析《沙发》《需要什么》等文本素材,获得全新的感受,也愿意给自己的作品一个华丽的收尾。

4.教学路径

(1)以写促读。面对二年级学生,教师给出“俄罗斯套娃”,以及《沙发》等群文素材,让学生对比分析《沙发》等诗歌与“俄罗斯套娃”的相似之处,并展示思维导图,初步理解“篇章构建”。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预测”,以《需要什么》为素材,让学生“猜测”后续的“需要”。教师同时引入《我底下有什么》,让学生想象后半篇诗句的写法,并尝试写出自己的成果。学生的“猜测”成果丰富多样、天马行空,最关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表述自己的猜测”,让学生想象“之后会发生什么”。学生练习后,教师让其对比《沙发》《我底下有什么》等诗歌,总结诗歌的结构“交集”,对“绕”的理解更深刻。

(2)以读促写。让学生在此前“绕”的基础上,继续创编后续的情节,作为全新的写作关注点。学生为“半截诗词”提供一个华丽的结尾,并尝试创作完整的诗体。学生选择个人最中意的“环绕诗”后,自己创作一首可以“循环绕下去”的诗。

(3)复盘读写。教师提供整本书阅读素材《爷爷一定有办法》,作为学生订正个人诗作的依据,巩固篇章结构的学习成果。

三、阅读与写作手法的结合

1.主题设计。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技能相对全面,对于以“点面结合”为代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理解。与此同时,结合语文课标,将教材中《摄影的秘密》的写作练习作为活动主题,让学生阅读《摄影的秘密》相关的素材,吃透“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若要让学生“肚里有墨水”,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摄影的秘密》虽然融合了很多纯粹的写作技巧,但是并不意味着枯燥无味。“摄影”强调摄像头的作用,让摄像头成为学生的“眼睛”,引导学生近距离领略“拍摄”的魅力,体会到“点面结合”对于拍摄的重要意义。摄像头移动的同时,远景与近景也在不断切换,镜头中拍摄的场景,就是学生生活的图景。换言之,学生自己的经历就是一本优质的素材,在写作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其他学生思维碰撞、反复切磋,铸就高质量的文本。

2.目标设定。“点面结合”教学的第一步是筑牢写作技能,并在群文资料中找到“点面结合”的脉络,体现“文本再现”的作用。第二步的视角转移到群文的某个片段,快速定位关键信息,深刻理解“点面结合”。随后让学生互相阅读、互评,采用群文阅读形式“博览众长”,重新评价个人的作品。学生通过读写教学,增强个人文字积累,并拓展到鉴赏与建构层次。首先,学生可以顺畅地表达情感;随后通过群文阅读“解密”点面结合,从点面结合的角度看待个人作品,找到更多的缺陷,并通过针对性的仿写,增强“点面结合”意识和场面描写能力。借助同伴对比,以“群文阅读”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找到更多完善之处。

3.文本选择。《摄影的秘密》群文素材立足于教材内容,教师重新编排教材部分课文,要让课文次序服务于活动主题,还可以适当加入“调料”,带来更多文本资源。教师将教材中《鸟的天堂》《开国大典》的典型片段作为群文素材。选择群文文本时,要吻合设定的目标。在“以写促读”阶段,以题材各异的文本为背景,让学生多角度领略“点面结合”,逐步体会个人此前创作的不足。以课文片段为依托,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名“摄影师”,首先从广角视野关注写作对象,合理定位写作场景,然后将视角靠近关注的点位,深入理解“点面结合”。在“复盘读写”阶段,要注意同伴创作成果的细节因素,作为个人提升的突破口。群文素材还要紧扣“主题”,换言之,全部素材都不能脱离《摄影的秘密》。教师要提供足够的选项,扩展学生的余地。

4.教学路径

(1)以写促读。“点面结合”与场景有关,教师让学生联想印象深刻的“场景”,给出有关“场景”的文字片段,让学生猜测“文字描述了哪项活动”,鼓励学生分享感受。任何活动都有独到特征,学生要摸清活动的特征,并思考“如果我是一位摄影师,我会如何拍摄这个场景”,实际上形成场景写作思路。例如学生通过“摄像头”的变换,能够理清发展顺序,并落实在文字中。教师给出一个“拔河比赛”场景,告诉学生必须全面“拍摄”拔河比赛,让学生思考如何拍,并让学生交流“拍摄”的感受,在课堂中汇报展示。教师借机将话题转移到场景描写之中,强调“场景描写”的时间顺序,并将个人感受融合其中。随后让学生关注个人印象最深的片段,作为“点面结合”中的“点”,并准确认识“点”与“面”的关系。对群体活动的整体性描写,属于“面”,对关键点的描写,属于“点”。拍摄视频要有主有次,要捕捉最闪亮的画面,还要考虑如何选取场景,也就是选择拍摄的“面”。拍摄中的特写镜头对准关键点,就是选择拍摄“点”。借助上述方式,让学生建立“文章写作”与“视频拍摄”之间的关联,对“点面结合”认识更深。学生阅读《开国大典》等群文片段时,要找到开国大典的“场”以及其中的关键点,从“开国大典”摄影师的角度看待全过程,体会“点面结合”的精妙。

(2)以读促写。这一阶段将群文作为“探路者”,教师适当指导学生的探路过程,让学生逐步品味写法。根据教师给出的群文,熟练找到其中的“点”与“面”,意识到“面”是“点”的基础。教师紧接着给出一个“场景小练笔”,写一个“拔河比赛”小片段。例如教师给出“裁判一声令下,两方学生拼命向后拉绳子”,给出了拔河比赛的“面”。若要描写其中一名队员,就属于“点”的写作。学生若能融合亲身感受,为小练笔“增色”,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此时学生形成原始习作,并根据教师的“新目标”修改习作,重点突出某个学生的神态和动作,还要表述活动体会。修改结束后,教师强化“标准意识”,就是突出整个过程以及具体的人物,说明“点面结合”的作用,并展示优秀的学生习作。

(3)复盘读写。学生以习作样本为标杆,再次修改个人小练笔,和同伴一起交流个人修改后的感受。教师借机强调“不断修改”的作用,引導学生走入正轨。

四、结束语

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路径广阔,教师要善用群文阅读模式,将其作为升华写作教学的“源动力”,为文本素材赋予更深的意义,让文本素材“发光发热”,成为打开写作教学局面、构建学生语文能力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刘娟.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8):70-72.

[2]张春晖.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策略[J].知识文库,2022(18):70-72.

[3]汪伟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实践思考[J].智力,2022(22):88-91.

[4]陈莉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授课的融合[J].家长,2022(16):162-164.

[5]程晓彬.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2(19):34-37.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写作小学语文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