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提问:小学科学探索活动的创新组织
2023-08-31李凤
李凤
摘 要:在科学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问题形式呈现观点,可以带来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质疑释疑是比较典型的主动性学习,教师推出探索活动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为互动交流奠定基础。提问是一种主动性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提问学习活动,其启迪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小学科学;提问;探索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9/22-0053-03
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有意识鼓励学生展开学习质疑活动,利用问题与教师互动交流,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是课堂主人,教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能够创造更多学习起点,顺利启动学生学科思维,在主动探索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特别是探索性活动中,学生会遇到更多学习困难和疑惑,产生质疑是在所难免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获得不少有价值的学习问题,为课堂互动交流提供学习资源支持。
一、整合探索活动资源,引入生本提问机制
科学学科包含很多探索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发掘,结合学生生活认知以及活动操作环境实际,推出一些探索活动任务,鼓励学生对活动方案、活动执行、活动操作、活动结论等相关内容做梳理性分析,提出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对探索活动有特殊参与热情,自然能够响应教师号召,对活动相关内容做梳理和思考,提出一些含金量较高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解决这些疑问,将课堂学习带入探索环节。
如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长出了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师:这些图片是咱们班同学提供的,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种子经过几天的时间,便发出了嫩芽,结合你的实验操作经历,说说观察发现。
学生都做过实验任务,对实验操作有更多认识,在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问题。如:为什么种子埋进土里,有的发芽了,有的却没有发芽呢?种子发芽首先长出的是根,这是为什么呢?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教师参与学生互动交流活动,现场回答学生的典型问题,并选择一些问题推荐给其他学生进行解读。学生对科学实验有更高参与热情,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思考,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
教师展示学生共享图片信息,为学生创造深入探索的机会。学生利用问题展示自己的实验操作经历,很快就引发学生共鸣。因为学生都有实验操作体验,问题带有普遍性,自然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教师选择一些问题做互动交流,为学生带来对话机会。探索任务本身具有激发性,学生主动进入挑战环节,能够在实践体验中完善认知。
二、设计探索活动任务,布设生本提问任务
学生对探索性学习活动有特殊参与热情,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思考,给学生设计提问任务,能够顺利启动活动程序。学生习惯教师设计问题,一旦变换角色,很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应,教师要做好疏导工作,给予学生更多鼓励,还要对提问技巧应用做对应解读,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深度思考的环节,在广泛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学生对科学探索活动有个性理解,教师给予必要的启示,学生设计问题质量会随之提升。
教师利用媒体展示手段做引导,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探索思维,如果能够引入探索实验,其训练效果会更为突出。如教学“果实和种子”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凤仙花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凤仙花的果实,组织互动讨论。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教师布设现场解剖花朵的实验任务。
师:这里有凤仙花的花朵和果实,以小组为单位做观察解剖实验,描述观察情境,说说凤仙花果实的结构特点。
学生对果实解剖实验比较感兴趣,自然纷纷响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询问学生操作情况,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经过一番搜集和整理,学生学习问题形成集锦: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和种子有什么作用?凤仙花种子非常多,数量多有什么意义?在我们生活中,种子有很多传播方法,凤仙花属于哪一种呢?
学生对现场解剖实验比较有感觉,教师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情况,要求学生做深度思考,提出一些疑惑问题。从表面上,这是学生探查学生操作情况,其实是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从学生设计问题可以看出,教师指导是比较到位的,学生都能够主动进行延伸、对接思考,其思考价值是很高的。探索活动任务本身具有挑战性,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主动探索,让学生利用问题形式呈现思维,其激发效果更为突出。
三、组织探索活动行动,提升生本提问意识
教师要求学生主动提问,还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设计的起点。学生提问经历不够丰富,在问题设计时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教师传授一些方法,做出一些暗示,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思维冲击。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做问题整合工作,对学生提问做科学评估,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处理,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思考,都能够发挥问题助学作用。
学生进入实践性学习环节,其心里触动更为深刻,教师此时发动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提出一些探索性問题,势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如“点亮小灯泡”,教师拿出小灯泡、干电池、导线,现场要求做实验操作,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个实验非常简单,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实验环节,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实验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设计电路图,根据图示介绍自己的操作,并提出一些疑惑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画出线路图,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对电灯发光原理进行深度思考,并设计一些问题:电流是什么样的?它通过灯丝,灯丝就发光了,这电流是不是像水一样呢?电流经过人体时,会产生“麻”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电流连接不对,灯泡不会发光,唯有形成电流回路,才能让灯泡发光,什么是回路?教师对挑选问题做解读,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教师让学生参与电路连接实验,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开深度思考。从学生问题展示情况能够看出,学生问题不少,而且具体深度探索的诉求,这无疑是最为可贵的。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其目的是鲜明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做深度思考,启动其探索思维。学生开始延伸思考,其探索意识更为强烈,学习效果更值得期待。
四、延伸探索活动实践,促进生本提问内化
科学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高度对接,教师引导学生设计问题时,需要做好对接提示,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做互动探索时,要结合生活知识储备情况做思考和讨论。提问是有疑而问,问不是目的,是学习的手段,教师对问题进行解读,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这才是最关键的。只有为学生解决问题做出规划和引导,才能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教师现场展示实物,能够创造良好观察讨论机会,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环节进行深度思考,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势必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在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师搬出一些岩石标本,要求学生现场观察这些岩石,如果有新发现,可以用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看谁的发现更为丰富。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岩石,但没有细致观察的经历,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观察,自然显得更为专业,设计问题也带有思考性。如:观察岩石需要关注岩石内部结构,只凭肉眼是难以获得全面信息的,需要哪些辅助工具的支持呢?观察岩石要注意其层理、气孔、条纹、生物痕迹等,什么是层理?为什么要关注生物痕迹?稀硫酸能够辅助观察岩石,我们知道这是有腐蚀性的,是有危险性的,能否用其他东西替代呢?教师归结学生问题,统一组织学生做集体讨论。
学生对观察岩石比较用心,其观察思考也比较创意,这些问题表明学生的确存在一些疑惑,也能够体现学生思想的深刻。学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教师选择典型问题做重点讲解,能够给学生一些启示。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提问,这是很有效的调动手段,能够让学生顺利进入到研学环节,在主题探索中建立新知。
科学是自然学科,学生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疑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为课堂互动提供素材支持。教师对学生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结,适时给予提醒,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到互动交流环节,在广泛讨论中形成共识。科学探索活动本身带有探索性、开放性、互动性,教师鼓励学生深度思考,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激活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陈洪辉.运用任务清单实施探究活动的实践探索——以小学低年级科学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0,(33):48~50.
[2]沈亚萍,崔 超.聚焦生活問题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35):42~45.
[3]殷 举.小学科学趣味性探索活动组织[J].新教育,2021,(26):55~56.
【责任编辑 王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