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2023-08-31屈俊芳
屈俊芳
摘 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下,要在厘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类施策,全面系统推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 路径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保证。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下,要认真总结过去教师队伍建设成功经验,厘清存在问题及成因,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全面系统推进职业学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一、当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各地着力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总体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占比大幅提升。
但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来看,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一)教师引进渠道单一,流动机制不畅
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边远落后地区职业学校“一师难求” 现象普遍存在。为破解职业学校师资引进难题,不少地方从实际出发,量身定制专业教师招聘方案,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加大实操考核权重,看重企业工作经历,但在招聘实践中仍有很多无奈:“应聘的不能用,能用的不应聘”,学校急需的“学历+技能+企业经历”的“三好”教师少之又少。
再者,受学校布局、数量、管理权属等因素的制约,“教师终身一校”的现象十分普遍,缺乏正常的教师流动、交流机制,影响教师的成长、职业学校的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国家标准和激励政策,教师参与认定的积极性不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实施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培训提升、引进充实、“认证”引领等方式提质增量,取得一定成效。但從各地实施情况来看,由于缺乏权威性的国家或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认定方式及激励机制,教师对入列“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向不明、渠道不畅、愿望不迫切,客观上影响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提质增量。
(三)教师企业实践落实不到位,实践的针对性不强
2016年5月,教育部等七部委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教师企业实践成为制度性规定。
为推动教师企业实践,各地将《规定》纳入专业教师职称评定、专业荣誉认定等考核过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企业实践不到位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学校在认识上有偏差,导致“不落实”“假落实”等现象存在;二是校企合作不深入,很难为教师找到适合的实践企业及岗位;三是专业教师能力受限,无法深入参与技术技能实践岗位工作。
(四)兼职教师聘用机制不完善,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
2012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各地极力推动《办法》的实施。但就各地实施《办法》的整体情况而言,与《办法》的设计构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区域兼职教师资源不均衡,不能满足学校外聘教师需求;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提供给学校的外聘教师素质和任用时间不能保证;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学校兼职教师“有数无人”“有名无实”。
二、推动职业学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育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出实质性贡献。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内涵质量。全面推进职业学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内涵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在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基础上,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思想、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源动力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思想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此,教师思想建设应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1.强化教师思想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本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保证。强化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师,培育和锻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永远跟党走、能够堪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师队伍。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学生优秀品德养成的重要保障。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服务的对象有着更加浓厚的职业情怀。教师要坚持以良好的言行去引导人,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去影响人,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去感染人。
3.强化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
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不仅是“育人”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单靠说教不行,还需以教师良好职业精神去影响。通过提振教师职业精神,增强教师“育人”说服力,焕发教师职业激情,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二)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引进、流动机制
职业学校引进教师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专业教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的具体要求,对学历未做统一制度性要求,为地方制定专业教师引进标准给予了一定的创新空间。
1.完善新教师准入机制
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背景下,各地可以依据“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明,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总要求,建立差异化的教师准入标准体系,给不发达地区预留自主调整专业教师引进标准的空间,使这类地区职业学校的专业人才引进能“招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2.建立特殊人才引进制度
对学校急需的拔尖人才,适当降低学历要求,采用特聘机制先行入职试用,将其纳入“双师型”教师培养,及时帮助其补齐理论教学能力和学历教育的短板。对有意从事职业教育而学历无法提升的急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特设引进标准、办法,引进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3.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流动、交流机制,激活教师资源,优化教师结构
如在市级层面建立专业教师交流机制,在县级层面建立文化课教师流动机制,解决教师“只进不出”的问题,增强学校活力;在省级层面建立对薄弱职业学校帮扶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利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才资源,建立区域技术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交流及交叉从业的机制。
(三)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骨干作用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提升,但“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来源单一、专业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职业学校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依然短缺,严重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当务之急,在总结和推广近年“双师型”教师成功经验基础上,力补短板,提质扩容“双师型”教师队伍。
1.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
在省级及以上层面出台“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办法,杜绝“滥贴标签”的乱象,提升“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权威性、规范性、统一性和科学性。
2.畅通取证通道
教育部门要协同人社部门,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拓展教师获得高级别的“职(执)业资格证书”的通道,让更多教师能有参评“双师型”教师的门票。
3.严格任用管理
健全“双师型”教师任用、激励机制,保证政策供给,确保有“证”必用,促进“双师型”教师发挥“双师”作用,产生双倍效力。
4.建立复审机制
“双师型”教师不予实行“终身制”,要建立年审、周期性复评机制。证书认定能够起到较强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导向作用,但“双师型”教师取得证书或资格后往往淡化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关注,个人技术技能提升与我国产业技术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职业新内容和职业新形态脱节。
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周期性复评机制,把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等能力,参与企业实践的制度性要求纳入复评考核要素,激发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续发活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新动能。
(四)严格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锻炼工作
组织教师进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重在强责任、抓落实、提质效。
1.強化教师企业实践各方责任
《规定》界定了行政部门和学校责权。教师企业实践情况考核结果应用于奖励和惩处。建立自上而下的企业实践考核督导机制,推动各方管理责任上肩、结果应用到位。
2.严格规范教师企业实践
《规定》对教师实践目的、任务、组织形式等提出具体要求,学校要严格落实《规定》要求,按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分类做好企业实践的系统设计,规范各类教师企业实践形式、任务、时间、岗位、目标及考核评价办法,增强企业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
3.确保教师企业实践时间
《规定》明确提出,专业课教师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师进企业实践的时间,保证其有效完成规定的企业实践任务。如利用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岗位互换交流形式开展企业实践,又如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专业教师随班进企业开展实践。
4.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共建共管机制
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实践基地,推行教师企业实践校企共管机制,实行教师企业实践时间、任务、目标校企共定,实践过程、质量、评价校企共管。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有机融合,把合作企业建成学校专业改革的“试验田”、教师技术技能的“练兵场”和技术技能的“考场”。
(五)加大政策供给,引导学校以团队建设助推校本培训
“十三五”以来,行政部门大力实施了多种类型的教师培训项目,不少受训教师已经成长为学校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利用这批骨干力量组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发挥这些团队在教学研究、专业建设、“三教”改革等方面的示范、引领、推动作用,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抓手。
1.政策驱动,引导学校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职业学校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引擎。建议拟定职业学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市、校分级制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对学校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给予项目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政策供给,为校本培训升温、助力。
2.多元融合,提高团队建设的质效
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发展、创新”为驱动,以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将团队工作建设任务有机嵌入“优质校”“优质专业”创建、“三教改革”“三全育人”、产教融合、教育研究、教师企业实践、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增强团队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3.严格团队建设绩效评价
建立团队建设定期考核机制,以评促建设,以评促创新,以评提质效。注重团队评价结果的应用,通过表彰、奖金等多种激励措施,极力调动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4.发挥团队建设的牵引作用
以团队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校教、研、训、改的氛围,吸引更多教师融入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团队建设与校本培训的联动效应,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