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寿自长
2023-08-31欧阳军
欧阳军
庄子曰:“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意思是说,丢开世事则形体不会劳累,看破生死则精神不会消耗,身体就会健康。孔子说“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说的是德高者长寿。先哲们的至理名言将道德修养与养生益寿的关系说得非常明确。
历代医药学家也主张,欲养生须养德。《黄帝内经》中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当人的精神状态良好时,不容易产生疾病。唐代名醫孙思邈指出:“百性周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医家张景岳也说:“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先贤们都认为,要想拥有健康之躯,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
现代研究表明,良好的道德修养确实有益于长寿。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用40年时间进行研究,发现在21岁和46岁之间,舒畅精神的59人中只有两人在55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内,不能舒畅精神的48人竟都在55岁前死去。美国心理学家杰尔曼及他的学生历时70多年对死亡者的心理特征与其寿命的对照研究,结论是人的某些心理特点有助长寿。例如,那些少年时代表现出性格诚实、遵守信用以及责任心强的人,比不够自觉、不够踏实的同龄人要多活2~4年。美国耶鲁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分别对7000多人和2700人的健康状况进行14年跟踪调研,结果表明,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男性尤其如此。
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10多年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罪的人,60%因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神经过敏症而折寿;而清廉官员中仅有16%的人患病。他对长寿老人研究的结果亦发现,90%左右的长寿者德高望重。
为什么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奇特的养生功效呢?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融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体内分泌较多的有益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能把血液流量及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同时,大脑中可分泌一种天然镇静剂,使人获得内心愉悦,有助于缓解心中的郁闷和烦恼。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对一组做好事者进行唾液分析,发现他们的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大大增加。这为做好事的人为什么会较少发生感染性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临床心理学家则从社会、精神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德高益寿的原因有三。
首先,德高者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良好。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尊重社会需要,遵守道德规范,充满信心和责任感,妥善处理人际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他们与人为善、宽厚待人,能唤起他人的感激、喜欢和热情,由此而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和心灵慰藉。医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与别人在一起,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比缺少社会关系、无交往的孤独者长寿2~5倍。
其次,德高者心地善良、正直、富于爱心,凡事为他人着想,那些敌意、仇恨、不友好、无谓争论、恶性竞争等多与他们无缘。研究表明,常怀敌意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最大。研究发现,人在说话时血压会升高,而在倾听别人谈话时血压又迅速下降,这样便达到一种平衡。而那些怀有敌意、仇恨和热衷于恶性竞争的人,从来都不会对别人的谈话洗耳恭听,只是在寻找机会反驳别人,从而丧失了达到血压平衡的机会,容易患上高血压等心身疾病。
第三,德高者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而那些道德修养差的人,常为了一己之利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其胡作非为又必然导致做贼心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内疚等心态,从而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无形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器官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心悸、失眠、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诱发某些精神疾病。
清朝哲人金缨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益。”加强道德修养,保持情操高尚,则灾病不生,乐多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