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儿童早搏 临床意义不同

2023-08-31宗鼎法

家庭医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早搏病理性心肌炎

宗鼎法

不同年龄的早搏病例

汪某,男,65岁,经商,身材膀大腰圆,五大三粗。这个腰包鼓鼓的汪老板又总是笑容可掬、和气生财的表情,被人尊称为有福之人。一天,他在店里稍微忙碌了一阵子,突然觉得心脏跳动停了一下,并觉得有些胸闷。他有点恐惧,立即去了医院。他对医生诉说:“我身体一贯不错,能吃能喝,虽然是个胖子,但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也不吃药。”医生心脏听诊3分钟,发现心率82次/分左右,可闻及早搏1~2个/分,建议进一步做动态心电图、血脂、血糖、血尿酸等检查。结果显示,血脂升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血尿酸偏高,不但有偶发性房性早搏,而且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性改变。诊断为高血脂、冠心病。医生说:“你有富贵病,要减肥,要定期复查。偶尔的早搏虽然没有多大威胁,但作为奔向古稀之年的你,还是不能马虎,适当用点扩张冠状动脉的药吧。”

黄某,男,17岁,高三学生,消瘦身材,是个不离书本的尖子生。他近期有轻微的发热感冒症状。由于高考在即,他带病坚持复习。但晚上在家做作业时突然出现一阵心慌,妈妈吓坏了,急忙带他到医院看急诊。医生听诊心脏3分钟,发现心率78次份左右,有早搏(9次/分),心前区无杂音。做心电图,提示有多个房性早搏,血常规、血沉、抗O等检查均正常。医生既未要求复诊,也未开出用药处方,只是说:“这一阵子早搏多一点,不要紧张。早点睡觉,多点睡眠,心慌症状或许就没有了。以后读书应注意劳逸结合,经常锻炼身体。”妈妈记住了医生的叮咛,十分重视儿子的劳逸结合,晚上十点半必定催促孩子上床睡觉,每天的运动锻炼也牢记心中。磨刀不误砍柴工,小伙子身体结实了,读书成绩更好了,早搏不翼而飞了。

老幼早搏意义不同

早搏(过早搏动),规范称谓是期前收缩,也叫期外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有功能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之分。上了年纪的人,尤其老年人多为病理性早搏,以与四高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关系密切的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多见。四高征或迟或早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出现早搏,首先要想到心脏疾病引起,不可马虎。年轻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偶然的早搏,多为功能性早搏,多数情况下不是疾病所引起。

功能性和病理性早搏各有特点

功能性早搏多见于年纪轻者,是偶发性,一般每分钟7~8次,常在安静状态下出现,活动时反而消失;病理性早搏的特点则是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多有肥胖、四高征,发作频繁,每分钟在7~8次以上,甚至听诊出现二联律三联律,多在运动时出现,休息时消失或减少。因此,老年人活动时的早搏,即使为偶发,甚至心电图无T波、ST波等异常,也应考虑为病理性,要积极查找病因。像上述汪先生,即使每两三分钟偶发1~2个早搏,也提示早期冠心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儿童、青年偶然的早搏常因学习紧张、不善放松所致,尤其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的年轻人,在安静状态容易出现。像上述小黄同学哪怕早搏多几个,每分钟出现八九个、十来个,也無须过分担心害怕。

病毒性感冒是常见病,是个小毛病,数日即可自愈,但如果不注意休息,特别是有发热时还带病工作,可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儿童、青年更易感冒,在考虑年轻人早搏的临床意义时,首先须注意排除感冒发热并发的病毒性心肌炎。其次,也要警惕风湿性心肌炎的可能性。冠心病所致的早搏对青少年来说一般就不予考虑了,也不必围绕一个常见的早搏做过多检查。

猜你喜欢

早搏病理性心肌炎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不必谈“早搏”色变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