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小觑的野外昆虫咬(蜇)伤

2023-08-31王妤娓韦祝

家庭医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臭虫疥螨昆虫

王妤娓 韦祝

夏季到来,草木茂盛,一片郁郁葱葱,人们陶醉在绿色世界中。但随之而来的昆虫咬(蛰)伤也令人头痛。尤其近两年来不断有蜱咬伤致人死地的报道,令人毛骨悚然。孩子们活泼好动,更易受伤,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策划/执行

家庭医学编辑部

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物种的总称。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类群之一,已发现超过100万个物种。其中单鞘翅目中所含的物种数量便占全动物界所有物种之25%。昆字原作(虫+虫)。目前普遍采用狭义的昆虫定义,是指包括石蛹目、衣鱼目、有翅类昆虫(包括翅退化的种类)在内的一个集合,称为外颚类;即昆虫纲与外颚类为同义词。原本昆虫的定义涵盖无翅亚纲及有翅亚纲,但由于现今系统发生学研究显示无翅亚纲并非单系群,所以它不应为分类群;现今,昆虫的定义已不含弹尾目、原尾目、双尾目这三个类群的无翅节肢动物,它们属于内口纲,又名内颚类。

昆虫如何伤人

常见的叮咬昆虫包括蚊、蚋或蠓、蚂蚁、跳蚤、虱、臭虫、白蛉和花虫(椭圆形小苍蝇)。大多数昆虫咬人不是出于防御,就是吸血(以血为食),并由此形成不同的伤人途径。吸血的昆虫将唾液注射到人体皮肤中,唾液中含有抗凝剂、血管扩张剂和影响摄食的消化酶。此外,蜂、蜈蚣、松毛虫、桑毛虫、茶毛虫等通过虫体表面的毒毛或刺毛刺入人体皮肤,引起人体皮炎;隐翅虫则是释放虫体内毒素,接触人体皮肤后引起皮炎;疥螨、蝇蛆通过寄生在人体,引起皮肤变态反应。

蚊子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引起叮咬反应的节肢动物,蚊子叮咬反应是由于机体对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产生免疫应答,可表现为典型反应和剧烈局部反应。蚊子叮咬后留在人体内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会通过血管向被咬皮肤的周围扩散,引起局部組织肿胀,甚至可引起严重感染。

臭虫属于半翅目寄生昆虫,有臭腺,能够分泌特殊的臭气,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臭虫叮咬通常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局部反应,很少引起全身性反应。根据既往文献报道,臭虫引起的全身性反应多为大疱性反应,也有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关节疼痛及发热等报道。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有Ⅰ型超敏反应参与其中。臭虫锁定饲主后,刺破皮肤表面并注入具有抗凝和麻醉作用的化合物,通过直接刺入浅表毛细血管吸食血液。臭虫叮咬本身通常是无痛的。但是臭虫在进食过程中会释放透明质酸酶、蛋白酶以及激肽等物质,诱发皮肤反应,如红斑、风团水疱或出血性结节。反复叮咬还可导致更为明显的皮肤表现或全身性反应。

毛虫可通过毒毛或毒刺进入皮肤后,其毒液引起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松毛虫毒毛可引起骨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继发感染可致骨髓炎或脓毒血症。

蜂蜂蛰伤主要是蜂毒对人体的伤害。蜂毒的成分各异,主要包括生物胺类、多肽类、激肽类和酶类。生物胺类包括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组胺等;肽类包括蜂毒肽、蜂毒明肽、溶血毒素、神经毒素肥大细胞脱颗粒肽等;酶类包括磷脂酶A、磷脂酶B、胆碱脂酶、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蜂的种类不同,蜂蛰伤后的临床表现常不一致,人体被蜂蜇伤后,毒素进入体内,主要发生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单处蜂蜇伤主要引起过敏反应,多处蜂蜇伤临床以毒性反应为主,其中局部表现包括局部疼痛、红肿、伤口感染等,全身症状可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以及全身多系统损伤。

隐翅虫 属于节肢动物门鞘翅目隐翅虫科,当虫体爬行在人体上受到拍打或抓挠时,会迅速释放出一种强酸性内毒素于皮肤表面,在数小时至2天内引起皮炎即隐翅虫皮炎。好发于夏秋季节,皮损可表现为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密集疹、水疱及脓疱。

疥螨 疥疮是疥螨寄生于患者皮肤角质层而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疾病,夜间瘙痒剧烈,常因搔抓引起抓痕、脓包、血痂等继发反应。若病情未及时控制,还会引发毛囊炎、淋巴结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蝇 皮肤蝇蛆病是由昆虫纲双翅目蝇类幼虫寄生在人体皮下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接触牲畜若未及时清洗,蝇卵可在皮肤表面孵化为一龄蝇蛆再钻入皮肤致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疖肿型、匍行疹型、创伤性肿。临床表现与幼虫对移行部位的机械性刺激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疼痛性皮下肿块,有的表现为结节或匍行疹。

蚂蚁 蚂蚁咬人过程中,通过向人体释放蚁酸和毒素而诱发不同程度过敏反应。蚁蛰伤后出现刺痒及疼痛感,火蚁及大黑蚁蛰伤后局部疼痛难忍,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可危及生命。

昆虫咬(蛰)伤如何处理

被蚊子叮咬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消炎水、花露水等止痒;如出现瘙痒明显或肿胀感,可外用地奈德软膏或糠酸莫米松软膏,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若出现局部破溃,应避免搔抓,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防治感染;一旦发现与叮咬相关的发热、血尿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严重的蚊虫叮咬过敏反应可出现高热、全身不适、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应尽早就医。

疥疮由“人型疥螨”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但疥螨除了在人身上活动,还可在衣服、被褥、毛巾、床单、枕套生存,因此可通过病人物品间接传染,多见于家庭或集体宿舍等。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集体同治。

蚂蚁咬伤可出现轻重不同的变态反应,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辨别重型过敏反应,防治并发症,对已有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防治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抗过敏治疗,出现休克症状者及时应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以及扩容、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

如被蜂蛰伤,应立即拔出蜂刺,局部外涂10%氨水或肥皂水,也可用5%~10%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或用季德胜蛇药片化开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全身症状明显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休克者需立即抢救。

夏季蚊虫多见,昆虫及蜱虫等也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媒介,应预防为主,早期识别,早期干预,防止并发症。

猜你喜欢

臭虫疥螨昆虫
如何做好规模化猪场疥螨病清除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红黑床单易招臭虫
犬疥螨病的诊治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猪疥螨病的分析诊断及其管控方案
昆虫的冬天
发现最古老臭虫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