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力提升研究
2023-08-31汤小华
汤小华,常 青
(南京审计大学 图书馆,南京 21181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政工作应遵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则,整合资源,上下同心,做实做到位[1]。阅读推广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贯彻落实最新的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因此,图书馆应该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政策变化,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主动融入大思政体系,加强思政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源建设,在常规阅读推广途径中嵌入思政教育元素,发挥育人职能[2]。提升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阅读力,无疑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3]。
周恩来青年时期在法国留学时,结合欧洲国家工人运动,自主研读了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坚定了其共产主义信仰,在以后的革命岁月里,他常常重读《共产党宣言》,而且每读均加以批注;邓小平在巴黎勤工俭学时阅读《共产党宣言》,正是受《共产党宣言》的熏陶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他反复多次阅读该书,并尊称《共产党宣言》是其入门老师。时值今日,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理论营养,在其指引下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真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对《共产党宣言》的阅读不可止息,要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阅读《共产党宣言》的精神,从中接受真理的熏陶,用《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担当起历史使命。本文尝试从分析周恩来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方法入手,在继承的基础上,总结并创新适用于当前大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方法,以此提高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成效[4]。
一 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行为分析
(一)分析和研究周恩来《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的意义
周恩来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1898 年出生于江苏淮安,从四岁开始在伯母的教导下开始读书识字,从1903—1910 年辗转于多处私塾和书院读书,那时他便开始阅读国学经典和中国古典小说。12 岁周恩来转入奉天省银州银岗书院学习,那时他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帮助他逐步形成了自己高超的阅读力[5]。正是在这种阅读力的驱动下,周恩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反复阅读,理解要义、参悟精神,而这一过程正是他确立并践行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为他日后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最终将《共产党宣言》升华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工具,从阅读的角度看则是实现了文本与实践的有效互动。因此,研究和分析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对于今天的大学生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有着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二)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分析
1943 年3 月,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村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一文,文中第一条便总结了自己最为重要的读书方法是“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读书讲究“精专”,即读书贵精而不贵博,注重深度而非广度。对于《共产党宣言》的阅读,正是践行了这种“精专”的阅读态度。长征时期,周恩来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即便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周恩来在运筹帷幄之余总是挤出时间阅读《共产党宣言》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从中获取思想营养[6]。1975 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身患癌症的他仍没有忘记与《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最早翻译者陈望道同志就《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展开讨论。由此可见,周恩来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反复深入的阅读。他对《共产党宣言》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比较向导式阅读
1920 年11 月,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当时的欧洲各种思潮学说蓬勃兴起。起初他推崇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学说,但在与马克思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的比较性阅读之后,周恩来很快意识到无政府主义行不通。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为了进一步深入阅读《共产党宣言》,周恩来努力自修英语和法语,采用比较向导式阅读法,同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的英文版和法文版,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经典作品。对这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阅读,促使周恩来形成初步的共产主义信仰,并在1921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至此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
2 整体式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严整性,马克思曾用“艺术的整体”加以形容,这一特点也在《共产党宣言》中体现。周恩来注重以整体式阅读法来阅读《共产党宣言》,强调全面而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反对一知半解、碎片化拼凑式的阅读方式。整体式阅读法首先表现为对《共产党宣言》的多版本阅读,对此周恩来不仅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的日文、法文、英文版,还阅读了陈望道、博古、华岗等多个中译版。其次,周恩来也注重将《共产党宣言》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进行整体阅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断章取义式理解。这样的阅读方式让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更具高度、更具政策实践的弹性。
3 批注式阅读
周恩来很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自己的道德情操、行为进行规范。他在《共产党宣言》的阅读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文本上做批注和写读书心得。在他读过的多版《共产党宣言》读本中,常常用着重线勾画出理论重点。根据周恩来的秘书回忆“总理在阅读《共产党宣言》和马列专著时,不但逐字逐句圈点划线,还密密麻麻写了很多批注。”周恩来认为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要不得,而批注式阅读可以帮助在阅读的时候更为深入的思考,有利于日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4 讨论式阅读
对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阅读,周恩来经常组织读书讨论会,并善于在集体研究和学习中强化对经典理论的吸收。1920 年1 月,年轻的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社并因组织和领导爱国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但即使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里,他仍带领大家坚持斗争,在获得了读书学习的自由之后,周恩来在狱中主持并创办读书团,制定读书计划,组织集体阅读讨论活动,在此期间他不仅带领大家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阅读讨论,还常常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讲、讨论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重视集体的讨论式阅读活动,他的秘书回忆道“总理说,他唯一自己给自己安排的‘官’,就是西花厅阅读小组长”。这种由个体推广到群体的阅读方式扩大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传播规模,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5 实践式阅读
周恩来在长期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本内容的实践性,并通过实践经验指导和领悟经典文本中的理论要义,以促进更深入的阅读。在其早期旅欧时期,周恩来通过实地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和欧洲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来阅读《共产党宣言》,坚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信心。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一直强调在具体实际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在实际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式阅读为周恩来提供了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化的理论视野,而正是这种实践式阅读真正实现了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理论的思辨式接收[7]。
阅读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是大学生增强理念信念的基本路径。因此我们回顾和分析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对于指导今天的大学生如何阅读《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领悟和用好理论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力提升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政治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产党宣言》里蕴藏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为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改革提供了方法和思路。阅读《共产党宣言》及其他马克思主义主经典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所以要努力倡导大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等多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读本。但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大学生对经典读本的阅读热情也有所降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阅读力有所下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部分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读本的时间无法保证。大学生专业课多,又要备考四六级、考各种证书,不能静下心来阅读著作,对《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较为陌生,更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经典已经过时,认为阅读此类文本是浪费时间,这些的现象不仅降低了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读本的阅读力,也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2)部分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对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阅读,只会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观点,或者将一些理论刻板的套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之中,从而导致对经典著作的领悟力降低,使阅读效果不佳。
3)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方法,是造成大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力下降的重要原因[8]。对经典著作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通过反复的研读和揣摩马克思主义著作才能消化吸收其思想内核和理论本质。目前有些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当作畅销读物阅读,不去了解著作撰写的时代背景、理论成因,这样泛泛的阅读是不可能把握著作的理论本质和方法的;更有一些大学生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对作者的思想发展轨迹和理论演变过程不加推敲,阅读过程似管中窥豹,从而无法从整体上读懂经典原著,影响阅读学习效果。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来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对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力的提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思想上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大学生应该把阅读经典著作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认真阅读经典著作,才能避免政治方向上的自我迷失,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经典著作,才能参悟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并能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于实践之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有大学生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将阅读经典著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避免用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态度来阅读经典著作。
2)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的阅读方法。前文中我们所梳理总结出周恩来同志长期以来阅读《共产党宣言》的阅读方法,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杰出代表,其经典著作阅读方法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借鉴。首先,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前,应当深入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特点、时代主要矛盾以及作者的写作动机,以特定的历史语境来体会经典著作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这便用到了比较向导式阅读;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要联系到作者的思想发展脉络进行阅读,必要时结合配套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料进行阅读,从总体上把握经典著作的思想要义和理论本质,这里便要用到前面所提到的整体式阅读;另外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学生要尝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实践,通过具体实践来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增加阅读力,这里用到的便是实践式阅读。
3)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的有效介入。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本的载体不再局限于纸本,而更趋于多媒体化;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让阅读行为更为即时和精准,也更易于分享和交流,将现代数字技术融入到阅读领域,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力。以下几种新型数字阅读方式可以作为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益补充。①听读。听讲方式是将读本的文字转换为数字音频文件,并存储在云服务器之中,读者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随时点击收听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帮助读者充分利用了空闲时间进行“听书”,解放了双手和双眼,让经典著作阅读变得更加方便和常态化。目前的手机智能APP“学习强国”中的“听音频”功能便包含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供大家选听。②建立线上虚拟阅读互动社区。当今的数字信息时代,读者与读者、读者与经典著作的研究专家学者之间可以通过社交程序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虚拟社区。读者可以通过虚拟社区跨地域的实现与其他读者就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进行实时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留言、邮件等方式跨时空的获得专家、学者们的疑难解答,建立这种类似于过去阅读小组的的线上阅读互动社区是数字时代提高大学生经典著作阅读力的有效办法。③“VR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虚拟阅读。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一种由计算机辅助生成的数字化模拟系统,其集成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仿真系统、高画质显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传感及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由其技术特性而开始的“VR 图书”可以克服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局限性,帮助读者参与到书的情景之中,甚至与书中的元素互动,以沉浸性和交互性体验让读者获得知识,掌握内涵[9]。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制作成“VR 图书”,让读者进行身临其境地沉浸式交互阅读,可以情境化一些抽象的原理、概念,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并从中受益。
三 结束语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当代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探索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今天通过总结和梳理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让当代大学生通过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阅读方法,结合现今的数字技术、创新阅读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力。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主动承担提升大学生经典著作阅读力的重要责任,将思政阅读推广全程、全方位、长久地开展下去[10]。高校图书馆工作应体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11],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