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3-08-31罗屹洁任国春龚玉萍杨旸

高教学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短波思政课程

罗屹洁,陈 瑾,任国春,龚玉萍,崔 丽,杨旸

(陆军工程大学,南京 210007)

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这次会议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掀起了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热潮,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将人文与科学相融合,在理工类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开展。鉴于理工类课程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其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上启迪学生;其次,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工科思维;再次,在课堂上讲授科学发展史或者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真理;最后,通过理工类课程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比如美学、艺术、情感等展示课程思政的魅力。

2019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强调“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2]。这一方面体现了军事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做到“立德树人”,还要“为战育人”,以战斗力生成为目标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军事院校相较于地方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军事院校的发展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战争的洗礼,具有优良传统和精神传承,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主战场”;其次,军事院校的课程都是服务于备战打仗,教学内容本身就含有课程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弹药库”;再次,军事院校的教员不同于地方高校的老师,不仅具有高超的科学素养,而且具有坚毅的军人意志和品质,成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心骨”;最后,军事院校的学员不仅对文化知识渴求,更有投身国防、报效祖国的决心,因此对政治学习的热情很高,成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

目前,不管是地方院校还是军事院校,大部分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都是在某一门课程中考虑如何加入课程思政元素[3-5],对于专业思政和学科思政[6]方面很少涉及。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某个教员所讲授的某门课程,其意义在于所有课程要一起构成育人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着高校育人的根本方向[7]。对于军事院校来说,还要把“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助力推动课程军政[8]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本文不局限于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而是尝试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解读短波通信课程群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为战育人的根本方向,为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和课程军政的转化和提升做出有益探索。本文首先梳理目前通信类课程群建设的现状,然后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陆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最后提出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下一步计划。

一 通信类课程群建设现状

由于短波通信具有非常鲜明的军事特色,因此在地方院校较少开设专门的课程,本文主要从通信类课程群的建设阐述其建设现状。随着课程群建设基本内涵的研究及新工科理念的深入探索,通信类课程群建设主要从建设的理论与机理及实践与探索两方面展开。

(一)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机理研究

河南大学赵慧臣[9]强调了课程群建设理论支撑的重要性,阐述了课程群协同进化的发展规律,并提出用课程群协同进化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在另一文献[10]中注重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理论研究,提出网络课程群的知识建构要从分析框架、模型建构、促进策略、支持系统和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展开研究;河北工程大学张景森等[11]阐明了课程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从课程群建设的核心、关键、成果体现和评估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课程群建设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二)通信类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贵州大学的刘紫燕等[12]梳理了通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通信类课程群分为通识类、学科、专业、专业课、计算机能力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模块,对相关专业课程群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矿业大学的王艳芬等[13]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实践出发,建立了“交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三平面、多层面”阶梯式课程教学模式,分享了数字信号课程群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相应教材编写的深刻体会;广西师范大学朱君等[14]从理论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效果分析三个方面总结了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特色和成果,强调了新工科创新理念对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邱恭安等[15]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通信网课程群建设和教学实践。

可见,通信专业课程群建设是地方高校普遍认可和积极研究探索的方向,虽然没有直接点明课程思政,但都从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依据、发展规律、实践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校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遵循课程群建设的一般规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良传统和创新发展优势,并且拥有雄厚的教学条件外部支撑及完备的内部反馈和评价体系。下面,我们就在梳理通信类课程群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我校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

二 传承历史,科学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短波通信课程群体系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红军的通信工程学校,“半部电台”的故事对通信工程学院的师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早在1931 年,红军通信学校就成立了第一期的无线电研修班,主要讲授的就是短波电台的操作和维修。经过多年的建设,到2018 年,现代短波通信课程已经成为涵盖本科、研究生和专升本各个层次的必修课程,并从线下教学延伸到线上教学,在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开设了现代短波通信和短波通信基础等线上课程,并录制了微课批沙砾金——短波频率选择技术。2021 年,现代短波通信课程被评为陆军精品课程立项项目和大学的课程思政示范课。

在建强短波通信理论课程的同时,课程组积极拓展相关实践课程的建设。首先,开设了无线电装备原理与应用和机动通信系统原理与操作课程,重点学习短波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短波电台的操作。在“忠诚无悔,传令无阻,英勇无畏,创新无限”使命任务的感召下,在对短波通信系统和短波电台的熟练操作下,新增了报务技术课程,主要讲授和指导学员数码和字码的发报和收报技术,以及基于收发报的组训能力提升。这不仅传承了短波保底通信的优良传统,体现了短波通信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的重要性,并且对接基层部队报务报话专业的任职需求,体现教为战,研为战的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多年的建设,短波通信课程群成为以现代短波通信课程为核心,联合短波通信基础、短波数字通信技术、永不消逝的电波、报务技术、无线电台操作与组织运用和机动通信系统原理与操作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短波通信课程群的建设遵循课程建设的一般规律,从理论到实践,从线上到线下,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是一个自然而然、科学发展的过程,通过不同课程的建设及课程之间的协同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培养对象、多样化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联动和理论与实践互促的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短波通信课程群体系。

(一)课程群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短波通信课程群的建设核心——短波通信类的理论课程,不仅包含本科及以下层次的现代短波通信,也包括研究生层次的短波数字通信技术;不仅包含现代短波通信必修课,也包含永不消逝的电波选修课。课程组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员的培养目标,设计适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学员多样化的任职需要。理论课主要讲授的是短波通信的基本概念、信道特点,短波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原理和短波通信系统组成等知识。同时,配合报务技术、无线电台操作与组织运用、机动通信系统原理与操作等实践操作课程,指导学员学会报务的收发、短波电台的操作及天线的架设等首次任职需要掌握的技能。一方面,通过短波通信的理论知识指导短波电台的实践操作;另一方面,通过短波电台的操作和组织运用,验证和进一步领会短波通信原理知识,最终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课程群建设中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统一

短波通信课程群中不仅包括以上理论和实践的线下课程,还包含短波通信基础和现代短波通信两门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一门批沙砾金——短波频率选择技术微课,为广大官兵的自主学习及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资源。一方面,由于新冠感染疫情时有发生,使得线下教学无法实施,线上教学资源有效拓展了学员自主学习的渠道;另一方面,短波电台操作等课程由于依赖装备和实操无法实施线上教学,只能在疫情结束后开展线下实践。因此,结合两者的优势和局限,通过简洁明了的线上课程和微课资源,给学员的浅层学习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线下的课堂上,通过教员深入浅出地讲解和电台操作的示范,让学员获得对短波通信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群建设中课堂内外的统一

除了短波通信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线上和线下课程的联动,短波通信课程群的建设还致力于从课堂上走出去,通过学员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拓展课程群建设的空间。比如,在课堂上学员讨论和感兴趣较多的短波通信变参信道方面的知识,一方面通过提报毕业设计课题来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员进行深入研究,对短波通信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将毕业设计中的有趣发现进一步挖掘,指导学员参与“卓越杯”科技创新竞赛,获得高阶性、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通过多年的建设,短波通信课程群体系初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有效融合,具备了科学合理的“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形成了课程群内部不同课程之间良性的协同发展进程。

三 要在得人,创建“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短波通信课程群人才梯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短波通信课程群的建设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投身于其中的教员和学员们经由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勇于超越的创新实践来实现的。

(一)立德树人,教研互促的教员队伍建设

在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课程组成员一直兢兢业业,致力于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课程组教员一直以短波通信这一军事通信重要手段为核心深耕细作,在科研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2019 年,以课程组主要成员研制的短波通信系统荣获国家进步一等奖,课程组负责人王金龙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近年来,课程组承担国家和国防重大项目100 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 项。课程组成员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1 人,学科拔尖人才1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 人,全国优秀教师2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 人。

课程群师资力量雄厚,在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同时,将短波通信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用科研反哺教学,大幅增加了课程教学中的军事应用和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向战性反映得淋漓尽致。课程组成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大学名师杯教学竞赛一等奖1 项、二等奖1项,大学优质微课1 项,大学优秀课程思政微课1 项,学院烽火杯教学竞赛一等奖1 项,在短波通信课程相关领域发表教改论文10 余篇。

(二)为战育人,学为主体的专门人才培养

在为战育人方面,依据能力导向的短波通信教学内容体系,相对于课程组从学员“学习力”提升的角度,在线下课堂上以“精讲多练”的形式使学员通过练习更好地理解短波通信理论知识,在线上通过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开放的线上课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线下对应课程的预习工作和课后的延伸拓展,在线上线下课程协同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接着,通过实践类课程指导学员实际操作短波电台,提升学员装备组织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课题研究,在学员科技创新活动和开放实验室项目中让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员对实践项目课题的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多层次和多模式实践环节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专业基础能力,外化为岗位任职能力,最终转化为适应长远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方面,课程组自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军事应用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员的认同度和荣誉感;另一方面课程组教员们的艰苦奋斗、集智攻关的精神,都极大地激励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成为课程组特有的思政元素,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在价值上引领学员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四 内外协同,建强“软硬结合,反馈迭代”的短波通信课程群条件和评价体系

课程群建设体系中除了需要主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置身于其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员队伍和学员主体的参与和促进,还需要课程教学保障的外部支撑和课程群教学评价的内部反馈,才能实现课程群的持续向上发展。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软硬结合的教学条件支撑体系和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

(一)基于软硬结合的教学条件支撑体系

在硬件平台方面,课程组所属的国家短波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军用无线通信实验室等国家和军队级实验室拥有丰富的教学和实验设备,包括高精度的频谱仪、示波器等通用仪器设备;依托大学“双重”和模拟训练建设项目,已建成“通信系统综合应用实验室”“报务技术实验室”和“短波通信模拟训练中心”,拥有DSP 和FPGA 等专用实验平台及可用于短波电台模拟训练的系统和软件。除此之外,课程组还拥有DSP 开放实验室和通信系统设计俱乐部,满足学员开放实验和俱乐部活动的需要。通过以上不同层次的硬件平台建设,可以支撑学员开展不同开放度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在软性资源方面,课程组积累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公开出版短波通信方面的专著《短波数字通信研究与实践》1 部,《短波通信原理与技术》和《现代短波通信》等教材2 本;借助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开设2 门职业教育在线课程及1 门微课,线上课程选课人数达到6 000 余人。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在线开放课程短波通信基础在2021 年10 月到2022 年3 月被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引入课堂,作为学员在线自学的必修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一步将辐射部队广大官兵,为国防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先进开放的实验室条件及线上线下深度耦合的教学资源建设全方位满足短波通信相关课程教学的新需求和新标准,为短波通信课程群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先期探索基础。

(二)基于反馈迭代的多维度课程群建设评估体系

从纵向发展来看,课程群建设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横向拓展来看,课程群建设也不是单门课程的建设,而是不断拓展课程不同门次、类别及层次的过程。在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展的过程中,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经历不断迭代和反馈的过程性评估。

一方面,短波通信课程群不同课程之间的支撑作用通过课程间的相互反馈评估来体现。比如,现代短波通信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无线电台操作与组织运用、机动通信系统原理与操作等实践类课程进行检验和反馈;反过来,实践类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推动理论课程的内容迭代和更新。另一方面,课程群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员和学员之间的教学相长也成为一个维度的评估指标。以现代短波通信这一核心课程为例,基于智慧校园的教务管理系统统计的相关评价数据表明,2021 年春季学期该课程主讲教员听查课优良率100%,优秀率41.6%,学员对教员的授课满意度和师德师风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而教员对学员的学风满意度也达到90%以上。教员和学员在教学的过程中彼此学习,相互监督,共同促进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的良性发展。

五 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原则的指引下,短波通信课程群建设经历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未来的建设中,拟从以下几个方向继续发展:首先,向内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在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内部设立理论和实践环节,相互穿插,更好地服务于学员短波通信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短波通信装备的运用,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更为精准地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其次,向外加深短波通信类课程与信号侦察相关课程的连接,增加学员系统化的知识储备,拓展短波通信课程群的外延;最后,更好地追踪学员毕业到基层部队后的任职发展情况,拓展课程群建设的评价体系,提升专业课程的思政高度,从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方面发展,并通过学员长远的发展来评估课程群建设的成效。

猜你喜欢

短波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乐海短波
工运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