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导向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探索

2023-08-31

高教学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产学苍穹校企

刘 润

(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武汉 430062)

高校与企业是社会发展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一个侧重知识生产,一个侧重实践应用,两者密切互动有助于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但现实中高校和企业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出现一定的不协同,甚至错位,进而致使知识难以转换为应用,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14 年启动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皆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1]。

一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研究综述

随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参与进来,引发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背景下教学改革如何深化、人才培养如何优化,实践基地如何建设。其中,教学改革方面,龙浩等[2]提出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的教改总体框架,张铁成等[3]和李萍等[4]以具体课程为例,分析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教改方案;人才培养方面,佘先明[5]提出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李华昌等[6]提出了融媒体人才培养的三螺旋模式,郭媛等[7]探究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实施途径和质量评价体系;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归纳总结了实践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如引导企业参与教学规划、健全教学监管机制等[8],同时也探索了实践基地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缺少健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企业的优势不能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功能方面过于“单一”等[9]。

第二,整体层面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开展的限制因素或问题,张姿炎[10]认为限制因素有高校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教育者实践能力与行业、社会发展不同步;吴明晖等[11]从合作企业、合作高校、平台管理和项目持续推进等角度分析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李玉倩等[12]和倪明辉等[13]认为项目推进问题主要有参与企业的行业分布及地域分布不均衡、企业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高校分布不均衡、参与项目不具有长久性,缺乏与项目配套的制度机制。在这些问题基础上,学者们又进一步探索了改善提升对策,如基于平台经济理论优化项目运行[12-13],基于需求和产出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准入制度、培养方案、学分认可、课程要求、教学质量管理、覆盖率和评价体系等[14]。

总之,当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研究日渐丰富,既有经验总结,也有问题剖析,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既有教学改革,也有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通过文献梳理,不难发现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研究较少,不足以支撑未来越来越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实需求。事实上,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作为校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共赢的平台,在落实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将结合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深入探究基地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点,以期更好地推进校企融合,释放发展活力。

二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

(一)核心资源识别

高校主要从事知识生产、科技孵化、人才培养,其核心资源表现为以人才、知识、教育为主的高教创新资源,企业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标,其核心资源是技术与资金,且拥有较强的技术转换能力和生产服务能力。当校企双方所拥有的资源高度互补时,校企合作便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其结果是高校的知识生产有去处、科技孵化有资金、人才培养有方向,同时企业也可以低成本获得高校丰富的知识、人才、创新等生产要素。因此,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之初,必须精准识别校企双方的核心资源,校企双方如果对彼此的核心资源并不感兴趣,则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根基就会不稳。

(二)发展诉求识别

识别了校企双方的核心资源后,还得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发展诉求。高校发展诉求主要有:课堂教学能够借助企业的技术得以改善,学生培养能够借助企业的平台得以提升,师资力量能够依托企业的资源得以更好发展。现实中,高校的技术设备更新速度远不如企业迅速,也经常受资金限制,难以及时更新技术、设备;高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可用之才”,很大程度上需要参考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校师资也不如企业员工能够快速捕捉市场变化。可见,高校有很多发展诉求需要企业来满足。企业发展诉求主要有:将学校作为企业技术产品服务的主要对象,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创新资源以实现优化发展,与学校相关专业技术领域合作以实现突破发展。现实中,企业的技术、服务很多是服务于高校的,即高校是企业技术、设备的重要购买者;企业发展经常面临人才短缺、创新乏力,抗击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弱,研发投入相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高校不乏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因此,企业也有很多发展诉求需要高校来满足。校企联合实践基地正是两者发展诉求对接的媒介,其若能同时较好地满足双方发展诉求,就可以形成共赢的可持续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产学一体化。

三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要点

(一)互补互利是根本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要本着服务高校、服务企业的根本宗旨,既要改善高校课堂教学、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也要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是产学一体化的基础。校企合作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本在于是否可以实现互补互利,高校拥有丰富的高教资源,企业拥有前沿的技术与相对丰裕的资金,两者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同时,高校是知识创造、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是供给端,企业是知识、科技应用的重要场所,是需求端、应用端,企业还是市场的重要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高校知识与科技的生产、创造。从这一层面而言,高校和企业是高度耦合和关联的,可以通过资源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基地建设必须要紧扣校企双方的核心资源、核心优势,要依托实践基地对双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

(二)互动合作是纽带

实践活动是校企联合实践基地顺利运行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践活动要充分挖掘校企各自的优势、专长,强化校企合作联系。校企联合实践基地是一个合作的平台,校企双方都应该以此为依托,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以此增强高校专业的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知名度。高校可以联合企业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技术领域比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增强学生对相关技能与知识的掌握;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开展专业讲座,提升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阐明当前专业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形势,明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高校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技术支撑或相关素材;邀请企业来高校开展就业宣讲,帮助学生认清专业发展形势,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沟通反馈是保障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需要持续的校企双向沟通反馈,基地建设效果直接受校企沟通效果影响,良好的沟通反馈方可支撑基地的良好建设与运行。因此应不断就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就如何最大化发挥基地功能进行沟通,就校企双方如何更高效的合作进行沟通。沟通反馈有多种形式和途径,有正式的交流,也有非正式的交流,正式交流以会议形式为主,可集中系统地梳理问题、解决问题,非正式沟通以电话、邮件、社交软件等为主,更加便捷、灵活,可多维度对特定问题进行沟通。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正式交流必不可少,但非正式沟通也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问题的属性和特征来选择适当的沟通反馈形式。沟通反馈渠道必须畅通,校企双方应设置关键联系人,定期对基地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说明,及时反馈双方的需求和意见,保障基地朝着校企双方期望的方向运行。

(四)规范管理是核心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成后需要良好的运营管理,以消除实践基地运行期间出现的不作为、低效率、不规范等问题,要形成制度化的运营管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重点做好如下几点工作:第一,保证基地运行的常态化,要有健全的运行保障机制,能够积极对接校企双方,保证双方都能便捷使用彼此的资源或设施,要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避免基地“闲置”、功能“单一化”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不可持续;第二,保证基地运行的高效化,要有详细计划安排,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漫无目的,同时还需要根据轻重缓急执行各项事务,在重点的事务上多花时间和精力,优先处理紧急的事务;第三,保证基地运行的规范化,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校企双方管理体制,同时,要建设完善的合作形式与流程、规范的合作实施规程、科学的合作评价机制以及健全的合作整改措施等。规范管理是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核心,规范才能常态化、高效化,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四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实例

(一)建设背景

当前是规划大变革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五级三类”体系正逐步建立起来,其越来越注重全过程、全空间的规划理念,信息化、智能化的规划手段与方法,这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即熟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新的规划编制规则和要求,熟悉GIS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综合运用,熟悉大数据、遥感影像、智慧城市等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应用,熟悉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领域、行业发展动态等。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苍穹数码”)是集平台开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也是业内少有打通地理信息全产业链的平台级产品与技术提供商,可提供“大数据分析—规划设计—策划咨询—智慧平台”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近20 年来,苍穹数码的软硬件系列产品在自然资源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土地利用及地籍管理软件占据了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市场占有率接近50%。湖北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旅游规划、国土规划和城乡规划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积累,与湖北省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湖北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与苍穹数码共同搭建国土空间规划联合实践基地,以此通过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合作,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及成效

在国土空间规划联合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紧扣互补互利、互动合作、沟通反馈、规范管理的建设要点,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保持密切互动与合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1 课程教学

将苍穹数码自主研发的KQGIS 融入到本科生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在交通地理学、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教学中,有较多专题(交通设施或场所选址、交通选线、交通联系与OD 分析、交通可达性、交通网络评价、交通的社会经济影响)需要进行软件操作,为此增设了实验环节,主要辅导学生如何借助KQGIS 进行相关分析。实验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度,也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2 学生培养

苍穹数码在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农业遥感、地理国情监测和智慧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这恰是近年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补充的新的学习内容。为此,充分借助苍穹数码的技术支撑,以各类比赛为依托,积极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对新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目前已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比赛并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组织学生参加湖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获得湖北大学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项目、铜奖项目各1项;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首届“苍穹杯”大学生空间信息技术大赛,最终荣获空间分析组三等奖。在各类比赛中,苍穹数码为学生提供了多次技术辅导和培训,也分享了不少案例和素材。

3 规划实践

积极将苍穹数码开发的软件运用到各类规划实践中,尤其是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及村庄规划等,借助其进行数据库构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专业制图等,在此过程中展现了苍穹数码产品优良的工作性能和效率,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划的编制,也显著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4 课题研究

由于与苍穹数码的多次互动和合作,以及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比赛,逐渐积累了一些研究想法和素材,如城市民生问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城市生活质量测度评价等,目前初步形成了一些科研成果,将发表于专业核心期刊。

总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正尝试将原本分散化的产学集聚起来、协同起来,统筹各类资源。目前除了课程教学、学生培养、规划实践和课题研究外,未来校企联合实践基地还可以有更多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如专业教育、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等等,真正让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发挥功效。因此,湖北大学-苍穹数码国土空间规划联合实践基地也将继续深入探索。

五 结束语

随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在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方面必将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如何建设校企联合实践基地非常必要。本研究认为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是准确识别校企双方存在哪些核心资源,又具有哪些发展诉求,这决定着校企能否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同时,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要点是互补互利、互动合作、沟通反馈、规范管理,这决定着实践基地能否正常健康运转。总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挖掘和探索,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指导校企联合实践基地更好地建设和更健康地运转。

猜你喜欢

产学苍穹校企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7马赫,刺破苍穹
钢铁苍穹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飞越苍穹等
苍穹数码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路桥专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