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竹元素在新中式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023-08-30马吴艳王铭颖

中国宝玉石 2023年4期
关键词:首饰中式意境

马吴艳,王铭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引言

竹是我国最古老,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元素之一。最早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便发现了“竹”字符号。竹子的食用性及其物理特性使其成为中国先民长期赖以搭建居所、抵抗外来入侵、获取食物的原材料,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开发利用竹类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1],竹也从“自在之物”到“为我之物”,被中华民族赋予了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

“新中式”一词在当代被学术界和设计领域大量提及[2-5],多数文章主要讨论新中式风格的定义、来源或在首饰设计类作品中的应用等,但从某个中式元素自身外形与意境剖析开始探索,深挖新中式首饰设计作品魅力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现有以竹元素为主体新中式首饰的市场调研及各平台作品收集梳理,发现绝大多数首饰作品多偏向于对竹元素的直接应用,使竹类新中式首饰的设计形式与风格相对同质化,同时,因新中式首饰发展时间较短,竹元素首饰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由此,本文对新中式首饰特点与竹元素的外形、意境美进行重点分析,探索竹元素外形与意境为首饰设计领域带来的启示,为新中式首饰设计应用带来新的灵感。

1 新中式首饰设计

1.1 新中式风格

“新中式”来源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提出“中而新”的设计理念,“中”是民族的要求,“新”是时代的要求[6],随后“新中式”设计风格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直至2003年,刘文金教授正式提出了“新中式”家居的定义和初步理论——民众审美情趣(包括功能审美体验和形式审美体验)区别于传统和当代其它所有风格,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家具设计[7]。至此,“新中式”一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近年来,因全民对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提高,“新中式”风格在服装设计和首饰设计等领域逐渐掀起时尚的浪潮。其中,“中”作为中式设计的核心,指的是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作为其载体的传统工艺;“新”指的是利用现代设计语言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以满足现代生活的美学需求。如U+ 家具(图1)摒弃了用传统意象进行浅表拼贴的做法,由形式符号的提取到利用简练的现代语言重构,完成了家具美学系统的搭建[8]。

1.2 新中式首饰设计的特点

在新中式定义的基础上,新中式首饰作为时代的产物,泛指利用当代设计语言为中华传统文化加入时尚、潮流属性,将其以三维实物的形式进行了视觉化呈现的首饰设计。其中,重在传统的“中式”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文化与哲学意蕴;紧随当代审美取向的“新”指的是新的美学需求、设计语言与材质工艺。

基于对近年来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首饰收集与梳理,笔者整理总结了新中式首饰的设计特征(图2)。新中式首饰作为中国传统首饰在现代设计背景下的演绎,其“新”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新中式首饰受现代设计风格影响,摒弃了中式元素的繁杂堆砌,在审美上倾向于简约与内敛;其二,首饰的设计理念在现代社会条件与审美诉求下得到延续性发展,首饰不再是单纯为了满足装饰需求或体现佩戴者身份地位的物件,更逐渐成为了诠释创作者和佩戴者思想的物质载体;其三,新中式首饰对新的材质与工艺更加青睐,现当代首饰强调观念性和叙事性,并强调日常材料的运用,在这样的创作思潮下,大量的硅胶、羊毛、塑料、不锈钢等材料被用于首饰创作。

图2 新中式首饰的特别之处(马吴艳整理)Fig.2 Special Features of New Chinese Style Jewelry (Collated by Ma Wuyan)

从纵向上看,新中式首饰设计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为过去的物与当代的人建立了链接,对传统工艺与文化进行了延续,使其根植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思想中;从横向上看,新中式首饰设计充满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新中式风格将成为立足于历史场合、独属于中国本土的设计语言[10]。

1.3 新中式首饰设计的重要元素

设计元素的堆砌反而会使首饰失去中式风格的大气与留白的意境,且因各个设计元素的寓意不同与大众的审美取向原因,新中式首饰设计对传统元素的选择有所侧重。

在笔者对新中式首饰设计进行多方位调研、对该领域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工作后发现,新中式首饰设计的元素构成主要可分为单独元素和组合元素这两种形式[11-14]。据表1可知,其中单独运用的中式元素首先是各个首饰品牌根据中国十二生肖文化推出的具有独特纪念意义的生肖款式,其次便是具有美好意向的植物(梅、兰、竹、菊、葫芦、牡丹)与动物(龙、凤、蝙蝠、鹿、玉)等吉祥元素。当元素以组合形式出现时,多具有各类吉祥寓意,如借用谐音、象征方式获得吉祥内涵的“福禄寿”(蝙蝠、鹿、葫芦)图案,多子多福(蝙蝠、葫芦)图案,荣华富贵(牡丹、芙蓉)图案等。

表1 新中式首饰的常见元素构成[15-17](马吴艳整理)Table 1 Elements of New Chinese Style Jewelry (Collated by the Ma Wuyan)

在以上元素中,竹作为中国常见的绿植,形态简练挺拔、颜色清爽,外形符合设计潮流,其在古代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也层出叠见,如翠竹节式佩(图3)中部镂雕出竹叶及竹枝,此佩之翠色与竹之天然色泽较为接近,形色结合共同展现竹的魅力。竹元素的文化寓意与美学意境在应用中变得尤为突出,竹元素因此成为新中式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图3 故宫藏品——翠竹节式佩[18]Fig.3 The Palace Museum collection - bamboo festival style

2 中国竹元素

2.1 竹概述

竹,又名竹子。品种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我国有约40属,500余种,其生长快,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硬度高等物理特性。

竹的历史记载源于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19],如表2所示,竹子用途广泛,成为中国先民长期赖以搭建居所、抵抗外来入侵、获取食物的原材料[20]。竹制品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竹编篓、萝、篮(图4)、竹斗笠、竹鞋等。竹一直伴随民族的发展,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其从“自在之物”到“为我之物”,被中华民族赋予了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而中华民族的内在情感观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征[21]。

表2 竹文化的历史[1, 19-21](马吴艳整理)Table 2 History of Bamboo Culture (Collated by Ma Wuyan)

图4 八角提篮,吕成[22]Fig.4 Octagonal basket, Lv Cheng

2.2 竹的外观美

在翻阅有关竹自然形态的书籍与影像资料后,笔者观察到竹子的不同寻常之美或在于杆型,如节间呈钝圆的四棱形的方竹、竹节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的龟甲竹、节间短而膨大的罗汉竹、竿环格外隆起的筇竹等;或在于竹竿与叶片的丰富色彩,如竹竿呈紫色的紫竹、刺黑竹,竹竿呈黄色的黄皮桂竹、金竹,竹竿呈白色的粉单竹、华丝竹,以及叶片具有各色条纹的菲白竹、菲黄竹、大明竹、黄纹倭竹等;或美在竹丛整体,凤尾竹最具代表性,羽毛形竹叶呈簇状,叶片细长,微微下垂,犹如美丽的凤尾,摇曳生姿,见表3。

表3 竹子的不同之美[21](马吴艳绘)Table 3 Different Beauty of Bamboo (Drawing by Ma Wuyan)

总体来说,竹竿挺拔秀丽、坚韧刚毅,叶子枝叶茂密、四季常青、飒飒风声、大小宽窄不同,具有极高的观赏性美学价值,不同的天然外部形态均可运用于首饰设计的造型中,从而突破常见的竹元素设计表达较为单一的局限性,凝神观照便可获得纯粹的审美体验。在竹与其他物像不同的排列组合与时空变化中,也形成了具有多样艺术风格和自然美感的竹林造物景观[23]。

2.3 竹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富特色的审美取向之一,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审美空间,是艺术创作表达的最高形态[24]。

由表4可知,竹的意境美首先来自于竹自身的内涵,人在观赏竹时,联想到与竹形态相对应的象征性品格——坚韧、虚心有节、宁折不弯、淡泊名利等,是为竹之“形韵”,在此基础上融入观者自身感受,从而领悟到竹子的内在美,与竹景观产生的情感共鸣[25],由观物至观神,是为竹之“神韵”。如明代何桥新的《竹鹤轩记》中便曾提到:“夫竹之为物,疏简抗劲,不以春阳而荣、不以秋霜而悴,君子比节焉。一世之人富贵贫贱进退取舍之际,亦有不明炎凉而变态者乎。”以竹自喻,这是中华民族对竹内在意境的精神敬仰与推崇。

表4 竹的寓意[25-26](马吴艳整理)Table 4 Implied Meaning of Bamboo (Collated by Ma Wuyan)

其次,在园林造景的四季变换中,竹受自然气象影响,也会形成不同的独特景观,使竹有六清——日出有清荫,日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趣。竹自身的清韵与四季交替、风雪雨雾结合,也可形成粉墙竹影的墨竹画、或充满朦胧美和诗意的清幽雨竹图,或清风鼓动竹叶的瑟瑟鸣音图[26]。如竹枝随着视点的移动时隐时现、时隔时透(图5),窗框有限,景色无限,流泻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图5 苏州园林[27]Fig. 5 Suzhou Gardens

艺术之间具有共通性,首饰的体量感使其成为三维艺术的一部分,在现代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观念驱使下,现代首饰设计开始逐渐注重空间造型的构成艺术。首饰怎么样可以更贴合人,更衬托人,首饰设计与雕塑艺术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首饰也可被理解为可佩戴的微型雕塑[28]。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与首饰设计具有很强的相似之处,中国古代园林“虽由人造,宛若天开”的意境等都可以成为新中式珠宝首饰设计的灵感来源。将园林造物方法运用于首饰设计中,或许更利于竹元素首饰设计的无形意境营造。

3 竹元素对新中式首饰设计的启发

经过以上对竹元素外观、意境的多方面深入探索,不难发现其在首饰实践中具有极丰富的可能性。或将不同的天然外部造型运用于首饰设计的造型中,突破常见的细枝绿叶形象,或将园林造物观念运用于意境营造中,都可使首饰造型更加丰富灵动,意蕴更加深刻。

3.1 竹元素外观对新中式首饰设计的启发

首饰体积较小,其轮廓隐而不显,观者最先注意到的便是颜色,竹终年常绿,对其颜色的固化认知运用于竹元素为主题的首饰设计中时,翠绿色作为浓缩的象征性,色彩的力量可以使首饰在极简之中瞬间吸引观者的眼球。“洞见”戒指(图6)运用极简几何的设计方法,其上只有马眼形镂空与祖母绿主石,当此类马眼形态单独运用时,并不会明显指向竹叶,但在绿色的祖母绿点缀下,便使观者联想到翠绿的竹叶,造型简单但直白的突出了竹叶的生机之美,彰显了首饰的设计主体[29]。

图6 “洞见”戒指[29]Fig.6 "Insight" ring

竹本坚傲,从外观来看,主要形态特点在于挺拔坚韧的竹竿与根圆、肚肥、挺俏如刀削的竹叶,因此竹身与竹叶在新中式首饰设计中更易被表达,提供更多的造型启发思路。

竹的整体自然形态流畅、干净简练,竹身为一条直或微弧的长线延伸,其上由相对等距的竹节分割,运用于首饰设计中可增添形式美感与秩序感,纵向延伸的设计运用在耳饰与颈饰中也可以更好的修饰佩戴者五官比例与颈部线条。竹节形态在首饰造型中也可分割成首饰的不同部件,再使用连接结构,便可形成竹身与竹叶随风摆动的景象,使首饰造型更加灵动。ADK珠宝以竹为创作元素的首饰设计(图7),光亮的k金与珐琅融合,将竹子的挺拔洒脱与和谐安宁尽数展现,似会随风摆动,充满律动与诗意,珐琅描绘的精细叶脉也使其在众多“竹首饰”中脱颖而出[30]。

图7 ADK珠宝『竹生』万物[30]Fig. 7 ADK Jewelry "bamboo born" everything

3.2 竹元素意境对新中式首饰设计的启发

首饰的意境表达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区别于首饰设计与竹元素以视觉表现为主的直接结合。在设计时还需要将竹元素蕴含的精神文化抽离,以符合现代审美的架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新中式首饰设计意境表达的根本,也其中最困难的一环。

竹作为我国古典园林及现代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观赏植物,无论是园林绿化还是园艺造景中都能见竹的踪迹(图8)。竹与松柏、古梅、白墙等元素融合,在四季昼夜的规律性变迁与自然天象的转换中激起观者的无限遐想,这是竹元素最为常见的人文意境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

图8 留园窗影[31]Fig. 8 Garden window picture

将竹的园林造景手法运用于新中式首饰设计中时,可参考园林造景的自然形态变化,有秩序的横向或纵向进行排列,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不同元素的大小与疏密分布可以使首饰呈现不同的视觉与意境效果。也可运用象征与抽象造景手法营造竹文化中的诗画意境,通过“以小见大”、“方寸天地”等方式,构成竹文化意境的节奏和韵律[32]。

在《窗外》系列作品(图9)中,作者以花窗框景,提取、转化、重组竹元素,并与中式造物观念相结合,构成清淡素雅的首饰意境。当人佩戴此首饰时,窗景随人的走动而产生晃动,在宝石与金属的闪耀下幻化出延伸景象,与中式花窗“窗框有限,景色无限”的造物观念相呼应,人与饰品的互动,形成了“人竹合一”的人文意境,真正使设计美与传统装饰美相融得当。

图9 《窗外》系列作品[33]Fig. 9 Series of works Outside the Window

4 基于竹元素的新中式首饰设计实践

在梳理竹的外观与意境对新中式首饰的启发后,笔者意识到中国以创新为发展方向的新中式首饰设计的正确思路——如何在造型上偏重于抽象、简约,但又不失中式意境,把握竹元素内外的设计核心,设计出最具有东方人文底蕴的现代艺术首饰成为应当思考的事宜。

4.1 竹外观在新中式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竹之韧劲、水之博大,不止美在景物本身,更在于其交相呼应之形、彼此碰撞之音,《清波竹影》系列耳饰(图10)从江南的竹与雨出发,选用竹与其叶片上落下的水滴结合,青竹上的水滴落下,落下的水滴溅起水花,似竹之模样,两侧不同的外观设计形成“竹―水、水―竹”形态变化的循环,以极简的造型表现自然万物的玄妙。纵向延伸的可活动结构,也可使佩戴者走动时发出潺潺水声,增添首饰的别致韵味。笔者通过留白、去繁就简等设计方式,以现代设计语言对竹元素进行解构和重构,来展现东方美学的自然魅力,使首饰设计疏而不空。

图10 《清波竹影》(马吴艳、蒋欣言设计)Fig. 10 Clear Wave Bamboo Shadow(Ma Wuyan, Jiang Xinyan design)

4.2 竹意境在新中式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在新中式首饰设计对竹元素意境的营造中,借鉴江南古典园林中竹的造景方法,以竹文化的人文意境为主导思想,将会营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新中式首饰。

实践中,当新中式首饰将竹置于微观自然之中时,竹文化成为新中式首饰的导线,首饰设计成为竹文化的载体。依照此法,笔者跟随团队,以竹与花窗为主体设计了《窗棂竹影》(图11)。花窗以圆形框景,使首饰外形规范,又具有中式天圆地方之意蕴。耳饰以镂空透景,使首饰的层次增加,更具立体感,竹在漏窗中的穿插,借鉴传统园林造境方法,沟通内外景,冰透蓝翡增添竹林静谧之感,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引而不发,显而不露”的东方气韵和含蓄之美。整体结构选用环环相扣的连接方式,耳饰随佩戴者动作产生摇曳,也可展现风动而竹动的自然之美。且因首饰的丰富层次,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竹与窗的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错位,形成移步换景之视觉幻象。

图11 《窗棂竹影》(蒋欣言、马吴艳设计)Fig. 11 The Shadow of Bamboo and Window Mullion(Jiang Xinyan,Ma Wuyan design)

5 结论

本文从探寻新中式首饰内涵入手,对竹的文化背景、外观形态与意境哲思进行多层次研究,深入探索竹元素的艺术内涵与意境美学,由此得出两点启发:一、竹具有多种天然外部造型,均可运用于首饰设计的造型中,从而突破目前常见的竹元素设计造型表达方式较为单一的局限性。二、现代首饰设计的立体感使其可被理解为微型雕塑,将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运用于新中式首饰设计中,中国古代园林“虽由人造,宛若天开”的意境或许可以更好地表达竹元素无形的魅力。

中式设计不只是中式元素的简单搬运,而是应当在首饰设计实践构思时,将竹元素的和人文意蕴与新的美学需求、设计语言和材质工艺相碰撞,打破竹元素常见形态,以首饰设计为载体对竹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方可使其在世界设计中展现中华魅力。

猜你喜欢

首饰中式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