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19世纪意大利玻璃微型马赛克首饰的工艺美学及其启示

2023-08-30黄紫红李耿

中国宝玉石 2023年4期
关键词:马赛克首饰玻璃

黄紫红,李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前言

18~19世纪的意大利玻璃微型马赛克因材料的特殊性、极具匠心的制作形式,使其拥有强烈形式感和视觉冲击。这一古老的镶嵌工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这一凌乱又整洁的美感和创意没有替代品,值得当代设计者去继承和发展。目前,学界对于马赛克艺术的研究部分涉及到珠宝首饰[1~3],集中于马赛克艺术的历史演变,少量提及工艺技法及材料,至于玻璃微型马赛克工艺的特点和制作,更是鲜少提及。

1 微型马赛克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18世纪时,罗马首次建立教廷马赛克工作纺,最初的目的为保护教堂里的绘画,使之免受潮湿的侵害。由于玻璃马赛克更经久耐用,于是便用其复制并代替教堂内已褪色的壁画。这一系列举措极大推动了微型马赛克在工艺上的创新。

直至18世纪后期,艺术家凯撒·奥古蒂(Cesare Aguatti)和贾科莫·拉斐利(Giacomo Raffaeli)改良了马赛克工艺,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制作小于1毫米直径的微型镶嵌片。除了缩小了嵌片的尺寸外,技术的创新也带来了更丰富的颜色选择,使其增至超过一万种不同的色调,可以制作更为细腻的光线效果和多种渐变的深浅色调[4],从而达到模拟绘画的画面笔触。

旅游业进一步推动了微型马赛克工艺的发展。当时意大利,尤其是罗马,逐渐成为全欧洲贵族与富豪的旅游目的地。基于此,当地工匠们改变思路,将微型马赛克工艺应用到各种纪念旅游品的制作中,选取当地的著名地标、风景名胜等缩小比例制成微型纪念首饰,迎合了欧洲客户的需求。

2 玻璃微型马赛克装饰题材及传播

2.1 古代遗址和历史建筑

18世纪40年代末起,由于旅游业的兴起,罗马人对古建筑的态度有所转变,不再将其当做养牛场及废墟,新挖掘的遗址以及原有的废墟建筑的价值被人们发现。斗兽场等遗址变成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古罗马遗址,同时也成为了微型马赛克工艺品中最受欢迎的题材(图1、图2)。

图1 罗马斗兽场胸针(自摄于深圳南山博物馆)Fig.1 The Roman Colosseum brooch

图2 古罗马遗址(自摄于深圳南山博物馆)Fig.2 Foro Romano

2.2 田园环境

18世纪末,外国游客推动了意大利“阿卡迪亚”(即希腊神话中的乌托邦)风景画的市场,加上出于对工业社会的逃避,人们希望在田园中寻找庇护所。此阶段大部分作品描绘了理想化的意大利风光,这一题材和正兴起的浪漫主义对理性的反动是合拍的。如牧羊人在未受污染的大自然中休憩等(图3、图4),再现了农村天真朴实的生活和体现出原始主义的情调[5],装饰图案除了人物,也包括自然界的动物、鸟虫和花草图案。为了追慕古典珠宝的效果,此类微型马赛克大部分未经抛光,嵌块间的间距还原了古典珠宝的质感。

图3 《鸽子与盛装农夫》黄金耳环(自摄于深圳南山博物馆)Fig.3 Pigeons and Dressed Farmers gold earrings

图4 《鸽子与盛装农夫》黄金挂坠(自摄于深圳南山博物馆)Fig.4 Pigeon and Dressed Farmer gold pendant

2.3 人物肖像

19世纪20年代起,由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罗马教廷的马赛克工作坊开始制作了一些呈现宗教图像的工艺品(图5),如用于外交礼品的罗马教皇肖像画(图6)和对外销售给游客的罗马教堂内部装饰纪念品等。

图6 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自摄于深圳南山博物馆)Fig.6 Pope Gregory XVI

微型马赛克工艺在18世纪得到广泛的普及,因其精湛的表现力与极致的细微化,深受权贵们的青睐。佩戴微型马赛克珠宝,不仅是佩戴一件精美的首饰,更是将意大利久远的历史带在身上。当时的贵族旅人出于崇古的思潮,对这种工艺珠宝产生情结,造就了曾经风靡18、19世纪欧洲贵族圈的微型马赛克珠宝。到19世纪,罗马因盛产微型马赛克而名声大噪,且拥有自己特色的图样。起初这些工艺品主要接受君主的委托进行订制,由于购买者对古代艺术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化充满好奇,后来大量的统一标准化的产品出现在高端旅游市场进行广泛销售。

2.4 对其他地区的传播

此后,玻璃微型马赛克工艺对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国贵族和皇室成员是最早被罗马微型马赛克所吸引的群体之一。最初,他们购买并进口了一些工艺品,如著名的《美丽的意大利天空》桌子(图7),后来便邀请了微型马赛克工匠在俄国建立工作坊并培养新一代艺术家。意大利除了罗马之外,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和欧洲玻璃冶炼中心之一的威尼斯来说,这项工艺自然不能错过。由于威尼斯匠人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的工艺技术,他们逐渐活跃于市场,如雌虎图(图8),其描绘的图案源于英国画家乔治·斯塔布斯的名作《依靠在礁石上的雌虎》。

图7 美丽的意大利天空(自摄于深圳南山博物馆)Fig.7 The beautiful sky of Italian

图8 雌虎(自摄于深圳南山博物馆)Fig.8 The Tigress

3 材料与制作工艺

玻璃马赛克是用玻璃为制作材料制成的,之所以叫微型马赛克,是因为其并不像传统马赛克一样将元素碎片进行拼接,而是需要把彩色玻璃高温熔化后拉成长条,再切割成细微条状,排列镶嵌在带乳胶的铜或金银制的底板上,组合成各类图案(图9)。由于玻璃马赛克材料在烧制的过程中一次成形,所以材料的色彩和纹理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偶然性[6]。这使得设计师需要掌握高超的制作技艺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足够的耐心。

图9 玻璃微型马赛克工艺流程图(作者自绘)Fig.9 Process flow chart of glass miniature mosaic

首先,工匠们要在熔炉中加入沙子和化学制品,所用化学品和炉中的大气条件决定玻璃的颜色,将玻璃切割成微型马赛克的正方形。这些正方形将再次融化在金属坩埚中,待玻璃达到合适的温度和状态,需迅速将其拉起成条,冷却和固化,再用裁剪工具剪出适合的长条状或其他形状,以作镶嵌片料,这便是制作微型马赛克的“调色板”。

然后,用一个金属底座支撑微型马赛克,上面铺一层胶,可以将嵌块固定在上面。用锉刀将长条挫出一小块嵌块。用镊子夹取不同颜色的嵌块放置于胶上拼出图案,并用粘合剂固定。整个过程可以将胶当做“泥土”,嵌块当做“树木”,将嵌块插在胶上像是在“植树”,只不过“树木”都堆积在一起,使其排列成所需的图像。

最后,将腊熔化倒入嵌板,对玻璃颗粒间的空隙进行充填以保护其表面,待腊冷却后,刮掉多余的部分,再用砂纸或石头擦拭嵌板,最后用磨料抛光,达到光滑均匀的表面;也有不抛光的情况,为的是展现玻璃颗粒凹凸不平的别样光感,嵌块之间的间距也还原了古典珠宝的质感。

4 玻璃微型马赛克工艺对现代首饰设计与制作的启示

4.1 表现别致画面美感

18~19世纪的玻璃微型马赛克作品常以长条或颗粒状的嵌块用作模拟绘画的笔触(图10),嵌块以竖线或横线的风格填充,其单位数量多、颗粒小,给人带来新印象主义的点彩画派的美感[7]。为近看由众多无规律的小色块组成像是抽象艺术,远看则还原为具象化的艺术美感。

图10 坐海螺驾有翼水蛇的丘比特(自摄于深圳南山博物馆)Fig.10 Cupid riding a shell drawn by winged sea snakes

现代首饰设计可以利用马赛克细小的嵌片拼接复杂的图案来表达写实效果,亦或是利用不规则的嵌片拼贴出单纯的抽象图案,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既可以表达传统写实美学的思想又可以兼容了现代美学思想和设计理念。由色点拼接的笔触紧密细腻,秩序规律或随意放置的表达形式,这一矛盾又兼容的多样性给现代首饰设计师带来别样的创作思路和灵感,且具个性化的首饰作品给佩戴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和感官体验。

4.2 增添人文情感

马赛克艺术通常是以一种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些故事或者场景。18~19世纪的微型马赛克首饰主要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景作为创造对象,将现实“复刻”到首饰中。

现代首饰作为一种媒介或者载体,适合于情感的表达。叙事性艺术首饰能以丰富多元的主题类型及不同的解读模式,在表达自我,交流不同的文化地域社会政治问题,传达人文关怀与信仰上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8]。将传统的微型马赛克工艺加入现代设计师的艺术语言,为其赋予故事和审美意象以及个人情感表达,使微型马赛克首饰作品不再单纯“复制”现实场景,不再是空洞无实的物品,而是一种情感寄托。这类首饰既融入传统文化审美,又能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如首饰艺术家Cynthia Toops的微型马赛克作品(图11、图12),是用微小的玻璃条拼接出复杂的微型画,大部分作品都是具象的。她以微型镶嵌的珠宝绘画形式带来了故事感,以一种简洁化的方式去讲述或传递思想;她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叙事性,像童话书一样耐人寻味。

图11 《混合家庭》胸针(作者自摄)Fig.11 “Mixed Family” brooch

图12 《早恋》胸针(作者自摄)Fig.12 "Early Love" brooch

4.3 节省耗材

马赛克工艺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力与契合形,这一特性也使它在首饰作品中展现出色的艺术效果并兼具节省耗材的作用。微型马赛克既可以用材料的基本形态来拼接,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这种“方拼”的排列形式,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色彩冲击力,使得首饰具有整体性。对于不规则的扭曲的形体,“剪拼”形式则有较大的灵活性,用不规则的嵌块赋予首饰灵动感,使材料与首饰造型完美交融,更好地满足设计者复杂多变的要求。

在现代首饰设计中运用微型马赛克工艺,不论“方拼”还是“剪拼”的应用形式,均能满足宝玉石的边角料再利用,使“废弃料”再融入到首饰设计中或解决一些宝石材料不能镶嵌的技术困难,可以使许多原来不适合的材料变得更多样化,进而装饰于马赛克首饰表面,减少浪费。

4.4 提供创新材料

玻璃材料晶莹剔透,具有形态与视觉效果变化丰富多样的特点[9],对玻璃这种可变性强、延展性高、多样化的材料进行的创新,可以更广泛地产生各种新形态,且玻璃材料本身具有着艺术感十足的流光溢彩材料美。

玻璃材料的透光性拥有流光之美感,通常可根据使用需求和装饰效果的需要分为不透光、半透光和完全透明,这三种效果对应的玻璃艺术品能分别达到似玉石般的平实雄厚感、自然柔和且微妙的和谐美感和令人遐想的梦幻效果。很多设计师专注于利用玻璃透明性与光的关系, 并将玻璃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灵感来源[10]。利用玻璃这一特性便可在玻璃微型马赛克的制作用色和光线感受上更为多样,充满灵动美感。

玻璃材料还具有溢彩之美感,可以通过工艺技术和改变其原料成分去实现玻璃的多色性。在玻璃制作的热熔状态中,原料的色彩互相融合、浸透,可以呈现多彩梦幻的色彩感受,增添玻璃产品的艺术美。玻璃十分丰富的颜色种类也为当代微型马赛克首饰制作提供了广阔的颜色选择空间。

4.5 推动工艺形式创新

19世纪末期,玻璃微型马赛克因其耗时耗力的纯手工艺术而逐渐衰落。现如今为了适应当下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符合快节奏的首饰发展趋势和首饰制作体系。对于繁琐的微型马赛克工艺制作过程应当进行简化处理,除了对马赛克材料工艺的改变,还应当对马赛克镶嵌工艺进行变革。比如,随着三维珠宝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借助三维珠宝扫描、三维珠宝数字化技术,未来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设计与定制,使微型马赛克能结合三维打印方式。这样既能缩短制作周期又降低制作成本,便于微型马赛克首饰的推广和销售;同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创作灵感。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于18~19世纪意大利玻璃微型马赛克这一传统工艺的研究,特别是其兴起、流行与衰落在首饰发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流行契合了社会需要,结合了当时的科学,继而发展出新工艺,达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这对于今天的首饰设计与创作而言,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此外,玻璃微型马赛克艺术复杂精致且充满可能性,成为首饰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该古老的首饰工艺可为现代首饰设计与制作带来多种启示:表现别致的画面美感、为首饰画面增添人文情感、为首饰制作节省耗材、提高创新材料。将具有浓厚历史的玻璃微型马赛克与现代首饰设计结合,使设计师迸发新的创作灵感,驱动首饰多样性的开发,拓展首饰的表现力,为当代首饰设计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马赛克首饰玻璃
结合格式塔理论的马赛克包装图案设计及应用
AI黑科技真的能去马赛克吗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马赛克》
我不是玻璃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