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3-08-30王冰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数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

王冰洁

摘要:分层教学方法可实现个性化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水平,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因人施教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意识到分层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性,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重视该种教学方式的高效运用,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本文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新课改的推行,鼓励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也提升教学质量,符合新课改要求。小学教育阶段为初中、高中阶段教学的基础,高质量的小学教学可为初高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传统教学重视集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忽视了学生个体特点,未能提升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分层教学方法弥补上述不足,遵循因人施教原則,实现学生个体化学习质量的提升[1]。

一、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落实因人施教原则

分层教学方法的开展, 其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堂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分层设计,为了更贴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常用的分层标准主要以小学生主体为准,并设置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堂评价、学习活动等,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信心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进而实现了因人施教原则[2]。

(二)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由于学生数学知识接受能力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且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较大。而分层教学方法将学生按照低、中、高等学习水平予以划分,数学教学活动中所有的环节可遵循分层标准进行划分,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予以落实,且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数学教学质量[3]。

二、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以学生实际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年龄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情感的影响较大,数学教师应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长,小学生的情绪状态为无法保持较长的时间,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数学教师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作为标准,制定分层教学计划,既可以提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也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4]。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课程时,数学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等方法,丰富数学分层课堂教学形式, 进而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针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引领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最终制作“条形统计图”。针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将教学知识点内容直接教授,并鼓励学生开展自学活动,促使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学习。在数学教学课堂中, 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作为分层标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重视数学基础教学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为学生单纯讲授知识点,学生无法做到深度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降低。因此开展数学分层教学时,重视循序渐进的原则的落实,将教学内容予以分层,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且勇于挑战具有难度的教学知识, 提升数学学科知识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程时,教学任务: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应充两者的共同性质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性质, 再为学生分别提供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教学知识。针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从辨别平行四边形、梯形开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语言表达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联系与区别。针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拓展图形范围,即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观察上述三种图形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联系,并鼓励学生予以表达。同时在课后,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可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性质发现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三)明确教学目标予以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数学教学目标,将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 进而形成诸多小组,为每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彼此长处,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且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程时,为不同小组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小数性质教学,确保全体学生掌握小数性质知识。随后针对不同知识接受能力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活动,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学目标:独立进行小数加减运算,促使小学生能够独立运用运算法则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学目标:先领会小数的意义,逐步开展小数加减运算,以循序渐进为主,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小数加法运算、在进行小数减法运算,逐渐缩短与学习能力较强小组学生的差距。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重视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且针对教学活动环节进行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贾艳.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5.

[2]李佳栋.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61.

[3]张创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8.

[4]张宜清.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24):46.

猜你喜欢

小数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
小数加减“四不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