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课标角度例谈大观念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选必模块的实施

2023-08-30宋凯博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观念新课标核心

宋凯博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结合新高考形势的需要,当前我们的教学更要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指导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单元教学方式的倡导方兴未艾,大观念教学也较为提倡,所谓大观念教学中的大观念也称核心概念,指的是关乎知识与素养中最为核心的主题词,中心词,主干知识的核心构成。本文试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探讨下大观念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选必模块中的实施问题。

一、结合新课标设计合理的大单元学习目标,以大观念理顺核心问题和主干知识

高中历史选必模块专题性比较突出,在大观念教学中显得更为典型,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学习每章节的课标要求,解读与梳理课标信息,共同设计学习目标,以高中历史选必1 模块的第一单元为例,课标要求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师生在解读此段信息时不难发现,本单元最大的核心概念是政治制度,其次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西方古代近代政治制度类型,共和制,中国政治道路。结合政治制度的这个大观念,分化成四个具体学习目标,一是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尤其是掌握中央集权、地方行政管理、宰相制度的演变。二是学习与掌握西方古代与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制度类型的产生与发展,三是了解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尤其是共和制的曲折发展和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四是了解与掌握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变法与改革。本章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政治制度文明的变迁, 大观念突出政治制度,大单元教学设计顺序先中后外,先古后今,难点在于要对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做出异同点的比较。通过课标的解读我们可以找到本章节的主干知识,通过基于新课标理顺下的学习目标的设计,对本章核心问题的学习有个精准的把握。

二、以新课标为主线,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大观念学习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把新课标作为学习指导的方向和活动主线,通过利用教材信息的解读,逐层深入大观念内的次级核心概念,比如上面提到的第一单元我们可以抽丝剥茧的找出一级政治制度概念分支下的二级和三级小概念,比如宰相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并通过具体探究活动来深刻理解知识,比如开展回顾家乡古代发展变迁史为主题来探究家乡乳山在古代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层级的隶属变迁,从中找寻历史背后的制度演变。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们从地方发展史研究资料并结合网络资源可以发现介绍乳山的历史概况,简要摘录如下:……春秋时期,先后为齐国莱地、牟子国地。秦代,属齐郡腄县,西汉高祖四年,置育犁县,此为境内第一次置县,属青州东莱郡。东汉建武五年,育犁县并入东牟县。隋开皇十六年,改属青州东莱郡观阳县。唐武德四年,属河南道登州东牟郡观阳县。贞观元年,改属莱州文登县。麟德二年,属登州牟平县。五代因之。宋时,属京东东路登州牟平县。金时,属山东东路宁海州牟平县。元初,属益都路宁海州牟平县………,借此资料学生探究设问,“此段信息为何先后出现国? 郡?县?州?路? ”结合教材知识和网络资源我们找到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层级演变史背后的历朝历代的制度变革,由于是自己家乡变迁史,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也可进一步提出威海以及山东的地方行政隶属的变迁史,让学生着眼本乡本土,生发热爱家乡的感情,在探究活动中培育了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了知识,并学到了教材以外许多的史料和信息。

三、以新课标要求作为目标评价参考,对学生围绕大观念学习的探究与参与的活动做出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单一的表现在基础知识的检测和纸面成绩上,更多的我们应放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过程中,包括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 自我展现等各方面综合性的评价,就此,我们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目标评价导向之一,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的的理解和掌握大观念学习的核心, 并展现出高中学生应有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我们常结合情景探究材料并设计系列主题论文或演讲活动,让学生真正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提高锻炼自己,教师与此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比如仍以选必一第一单元为例,我们选取了一段材料,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三三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为……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主分离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

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 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以此段材料为背景参考,让学生自拟题目,结合题中信息,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现场演讲,角度新颖,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在这一涉及到中国道路的主题演讲活动中,我们的主旨是让学生增强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对应了课标要求之一,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从学生表达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高低。基于此,我们就可以结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把它作为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评价的参考性依据,综上所述, 新课标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指导了我们的教与学的目标设计与实施,也帮助了我们理顺大单元学习的主线和逻辑,更帮助了我们在大观念学习的过程中对主干知识的深刻理解,以上只是笔者的管窥之见,不足之處请各位同仁斧正。

猜你喜欢

观念新课标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维生素的新观念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