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创新教学2.0的实践意义
2023-08-30金陵
金陵
读大庆市东湖二小魏阳洋的《践行新课标,初探古诗词创新教学之奥妙——例谈〈乡村四月〉的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一文,想起了准备第五届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的日子。
从2020年以来,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因“新冠”而“涅槃”三年。但是,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停止,相反,在古诗词教学方面,有一批教师从事基于微课程教学法的创新教学,都获得了成功。最为典型的是,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的语文教师杨志迪在其任教的班级开展常态化实验,历经一年,学生以毕业诗会的形式报答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培养之情,令现场新任校长和家长动容。我没有身临现场,但通过“云服务”向孩子们表达了实时的祝福,希望他们有朝一日扛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大旗。
这一时期的古诗词创新教学,可以概括为1.0版本,其搭建的七个学习脚手架分别是格式、押韵、平仄、意象化思考、语感、积淀、情境。诗意与诗法则继承常规教学的做法。
2023年3月,第五届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以“践行新课标”为导向浴火重生。在指导各地教师开展系统设计“三剑客”时,我发现大多数语文教师竟然都选择了古诗词课题。
这时的古诗词创新教学的七个“脚手架”已更新为押韵、平仄、格式、诗意、诗法(意象化思考并入其中)、语感与积淀、情境。其中,新加的诗意和诗法与常规的做法并不相同,这从魏阳洋的文章中可以窥见端倪。比如:
在首联“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中雨如烟”中:
(1)“川”指河流还是平地?“白满川”是什么意思?
(2)“子规”是什么意思?“子规声”指什么声音?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在这里,我们发现从字到词,再到句、联,都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解决了字的理解,词的理解也迎刃而解;解决了词的理解,全句乃至整联的意义的理解也迎刃而解了。这种把字、词的意义融入句、联中去理解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在诗法方面,魏老师这样设计:
诗的首联侧重写景,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景物?从写景角度看,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这些方法不是出于表示教师独特视角的考虑,而是出于能够从事写作的考虑,是真正的诗法。它不是把诗词曲解为画面,也不是把诗歌学习改变为散文欣赏。于是,学生能够运用每一阶梯所学格律知识和写作方法当堂写出绝句。
魏阳洋的学生如此,其他实验教师的学生也如此。他們在教师开发的视频的支持下,有能力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进而在课堂上创造精彩。可以说,第五届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上的诗意诗法学习,已经超越了1.0版本的实验,成为2.0实验的鲜明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