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
2023-08-30蔡雪荣
蔡雪荣
摘 要 为助推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应用,笔者对基于“赣教云平台”的部分优秀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设和改进策略,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在课程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互动和学科网络研修中的作用,引领和推动空间的规模化、常态化和深度化应用。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1-0049-03
0 引言
网络学习空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2018年,为全面加强空间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实现基于空间的教与学应用、教学管理、教育治理的常态化,加快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文件下发后,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与学的变革,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在做好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建设、制度保障与应用实践等方面工作的同时,江西省每年又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创建展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展示活动)。
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江西省推广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视角与契机,对于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在课程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互动和学科网络研修中的作用,实现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与学、教学管理、教育治理的常态化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学习空间
1.1 概况
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以下简称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是“赣教云平台”(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以“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为目标,为省内全体教师用户提供的一个个性化、实名制的网络空间,其主要栏目包括资源、文章、网络教研、备授课、智慧作业、课题研究等。依托“创建展示活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紧跟教育部“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积极开通并充分利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备课、学习指导、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助推江西教育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赣教云平台”平台上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数量已达513 544个,总访问数量为109 933 643,资源分享个数为18 039 805 。
1.2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不仅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而且在课程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互动和学科网络研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包括:重构学习环境、打造新型服务模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等。
1.2.1 重构学习环境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打破时空的限制,由传统单一的教室学习环境转换到灵活多变的适应性环境中,将现实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相结合,为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构建了新型的学习场,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便捷获取和智能推动,为实现智能化学习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环境。以分宜县高岚乡中心学校龚老师的小学美术空间为例,该空间以展示农村小学美术特色课程成果为主,空间中不仅有生动直观、通俗易懂的“彩铅画教程”“剪纸教程”等图文、微课教程展示,还有很多如“线描”“拼贴画”“石头彩绘”“剪纸”等学生作品展示,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人人皆便学、处处皆能学、时时皆可学”。
1.2.2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依托“赣教云平台”汇集的大量优质丰富,适应学生全面、个性发展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了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主渠道的作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师资、教学设施等优质教育资源的束缚,形成了有利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源供给新模式。如南康区第四小学蒙老师的小学科学空间就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为主旨,涵盖了“科学实验”“生活科普”“科学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视频、动画、图片,资源种类众多,内容生动有趣。这种由教师共享生成性资源、学生自主选购个性化资源,以名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在线辅导为形式,开展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的开放式共享服务,将精准服务、创新资源供给落到了实处,促进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常态化应用。
1.2.3 创新兴趣培养模式
通过发挥变革教学模式的作用,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模式,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强化“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作为省内出色的网络创客空间,安源区城区小学邓老师将趣味编程课放到了线上进行分享,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领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突破学习难关,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编程思维,让单一平面化的日常教学向多元复合立体化教学转变。
1.2.4 构建多维评价方式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利用空间伴随性收集有关教育教学的数据,通过跟踪监测教与学全过程,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精准评估教学效果,由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扩展到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教师通过“赣教云平台”的教学通(PC版)、教学通2.0(APP)和教师个人空间添加学生的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档案等内容,再经大数据分析后,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全面、多元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5 打造新型服务模式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对教育服务的供给渠道、手段、内容等进行了创新,从面向群体共性需求的规模化、无差别供给,转变成面向个体定制需求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适应性供给,形成多元教育服务并存的良性供给模式。以瑞金市金都小学杨老师的小学语文空间为例,空间致力于语用训练,将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切口小,内容浅显易懂,通过语用训练教学资源、教学研讨、微课、习作成果展示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定制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创新了语文教學服务模式。
1.2.6 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能够促进教育管理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的科学决策与精细化管理,对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湘东区排上中心小学王老师的“少先队活动课空间”为例,该空间是全省获奖空间中少有的少先队空间,该空间结合了德育教育与学校管理,通过育德法规、课堂、课题、案例、心理健康等内容,充分地展示了基于地域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如何开展适合农村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特色少先队活动,弥补了传统少先队阵地的“短板”,推动了少先队阵地的转型建设,为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1.3 建设及应用策略
1.3.1 空间的建构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要重点考虑空间的合理布局、重点栏目的展示、页面标题、说明创意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结合本学科主题或擅长的领域,对空间的版式布局、主题、背景图片、背景音乐等进行设置,重点栏目与普通栏目应有所区分,空间设计要主题鲜明、装扮美观、导航清晰易懂,让进入空间的师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其中,背景图片设置包括头部背景和底层背景,选择图片时要做到主题鲜明、主体突出、简洁清晰、风格统一。头部背景建议选择2 700*500的图片,底层背景选择2 800*1 200的图片,如果没有适合的图片,可以利用图片或动画处理软件编辑、合成、美化。此外,由于头部背景可以是静态图片也可以是动态图片,因此,要注意与底层背景相对应。
1.3.2 分类整理教学资源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应将所收集的优质资源按照文档、视频、音频、图片、其他等进行分类,并根据年度、用途、层级等对原创或收集的资源进行归纳、整理、保存,便于师生和家长方便快捷地免费获取各种共享生成性的原创或非原创资源。在赣县区第四中学黎老师的初中英语网络学习空间中,她将原创或收集的初中英语课件资源按收集年度分为七、八、九年级,其中七、八年级分为上、下册,九年级为全一册,每一册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均包括Section A和B。在每个Section中设置听说、阅读、读写、语法、写作、复习等课程,便于进入空间的教师根据需求或者任教的年级随时随地、自主选择个性化资源。
1.3.3 及时发布动态更新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不仅可以进行个人动态发布,还可以进行教学资源、学习情况、互动答疑等内容的发布。上犹县第五小学的黄老师每天都按时发布课外作业、学生讲解练习的微课视频、课堂活动照片等内容,便于家长在空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掌握其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无法一一进行展示,而将学生的讲解视频上传到空间,就能将有限的课堂展示时间无限延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锻炼,这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黄老师还充分利用动态分享功能,让学生根据发布的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复习课程内容,并根据评论(留言)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种高效、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所学的内容得到了复习巩固,成绩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综合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1.3.4 加强文章撰写与分享
教师应结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情况加强文章的撰写与分享。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对于文章的种类、体裁、题材等均没有限制,可以是教学、班务、科研、学校管理等内容,也可以是工作日志、心得体会、工作总结、教学反思、师生活动掠影等,尤其是原创文章、特色文章的分享,最终会成为教师个人丰富详实地工作及成长的业务档案库。原龙南师范附属小学曹老师,就在空间中以文章的形式记录了他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成长经历、培训心得体会、信息化资源的链接等。其中,他汇总收集的全国和江西省信息化比赛情况及他本人参赛心得的文章,为拟参赛的教师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获得了广泛好评。
1.3.5 坚持落实网络备课
与网络备课相比,传统的纸质备课拘泥于教材,不仅费时耗力,而且二次修改难上加难。相较而言,网络备课操作简便、平台资源丰富,系统功能强大,备课设置简洁明了,特别是教案检查功能方便快捷,減少了传统教案检查的复杂烦琐,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和喜爱。在网络备课中,课前,教师选择或制作微课,设计任务单,实现低阶目标(知识技能的学习理解),发现新问题或学生的学习障碍点;课中,教师根据前测及预学,发现共性问题并进行二次备课,实现高阶目标(内化知识、形成能力、培育素养);课后,教师进行作业推送、靶向施测、精准分析学情。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交互功能,实现了兵教兵(教师的助教)与教师一对一指导相结合,让网络备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1.3.6 网络区域教研
与传统线下教研会议相比,网络区域教研不受时间、场地、人员等因素的限制,让教师克服现场发言的紧张拘束,便捷、高效地与各区域的教师、专家等围绕教研主题进行交流、分享,互动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网络区域教研的内容包括在线评课、主题研讨、视频研讨、信息发布等,教研记录可分为校、区、市、省级4级,操作管理简单、便捷,教研成果种类齐全,涵盖小学到中学全学段、学科,方便广大教师学习。
1.3.7 实现家校互动常态化
网络学习空间是帮助学生学习、获取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参与学校和班级教学活动、寻求学习帮助的重要途径。每个板块的留言栏、评论区里,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都可以进行交流,相较于面对面交流,网络交流更容易沟通。教师应当鼓励家长通过电脑、手机等渠道,实时全面了解学校空间和班级空间发布的教育动态、班级教学、学生在校情况等信息;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增强家校互动,实现家校共育。作为家长,应当充分利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与孩子互动,协助孩子完善学生空间里的成长记录等电子档案,充分发挥“家校共育”教育与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孩子空间应用的有效监管,形成教育合力。
2 结束语
江西省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突出常态应用,注重案例引领,聚焦融合创新,通过不断深化应用与融合创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建设、教学深度融合、区域资源共享、学生智慧发展、家校共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智慧+”模式。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教师、家长乃至教育机构与管理者架起了一座信息桥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共建共享、互动协作的平台与环境。网络学习空间不仅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方便交流与互动,还提升了师生、家长的信息素养,同时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