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特需学生个别化教育质效打造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2023-08-29胡红华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高质量

胡红华

【摘 要】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特教指导中心以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依托,通过构建“精准化”教育范式、组建“专业化”师资团队、搭建“智慧化”资源平台等实践研究,提高特需学生个别化教育水平,探索特殊教育从学前到高中的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关键词】 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学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60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探索适应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坚持精准施策,实现残疾儿童青少年科学评估、分类施教”。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特教指导中心于2020年11月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区域推进特需学生个别化教育实践研究”以来,充分发挥多种职能,创新落实行动计划要求,在县域范围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提高个别化教育水平。

一、质量为先,构建“精准化”培养模式

科学评估、课程教学和适宜评价是影响个别化教育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项目研究的重点聚焦于此,以精准实施“一人一案”,有效提高个别化教育质量。

(一)以“科学评估”为基础,构建教育流程范式

我县实施个别化教育以评估为起点,评估贯穿学前到高中全学段、教育教学全流程,并动态实施,关注特需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生涯规划”,以让所有特需学生接受合适的教育。

1.教育流程规范化。研究形成“教育评估→制订简明、有效的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准备教学计划、教案及配套资源→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补救教学为辅、康复训练为补充、家庭指导为延伸→教学效果评估(3个月1次)→教学调整”的通用个别化教育工作流程,特需学生在普校、特校以及送教上门3类教育安置状态下的教育流程略有差别,均体现教育评估的重要性。教育评估包括对学生的生理状态评估、心理状况评估、学习情况评估、社会适应评估4个部分。评估结果告知家长,教师与家长一起制订和调整IEP。

2.教育评估科学化。一是转变评估思维。从评估“不能干什么”,转变为评估“能干什么”。个别化教育在补偿缺陷的同时更要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增强评估能力。教师在评估中除了按需、合理地使用量表,也要通过访谈和观察等了解学生现状特征,分析判断后将评估结果转化为教育需求,提升评估效用。

(二)以“精準施教”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范式

个别化教育既要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也要根据残障学生个体差异特点,以适合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提升课程实施的选择性、灵活性和适切性。

1.课程设置聚焦素养。聚焦特需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构建了“基础文化课程+康复补偿课程+兴趣发展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家庭教育课程”的通用课程框架。基础文化课程着眼于特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执行国家课标;康复补偿课程着力补偿缺陷,设置“运动康复、社交技能、情绪管理”课程等;兴趣发展课程发展特需学生潜能,包括社团特色课程、个人特长定制课程等;职业技能课程提升特需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和“园艺、印染、文创制作、汽车美容、酒店服务”等劳职专业课程;家庭教育课程则是家庭协助学校进行训练巩固、能力发展的辅助课程。

2.课程调整满足个需。普通学校遵循“同中纳异”“求同存异”原则,采取变通、增扩、简化和替代等策略,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过程进行调整,帮助特需学生有效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同时发挥资源教室和家庭教育作用,进行个别化训练和家庭巩固。特校落实“医教结合”,将语数课程生活化,侧重加强对特需学生语言交际和生活应用能力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开设康复课程,改善特需学生各类功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3.教学环节体现适性。课堂教学充分尊重特需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和兴趣优势。普通学校形成“面向全体、关注特需”的融合课堂模式,一生一案,课前调整教学目标,课中实施分层教学,对特需学生多方面关注和辅助,课后练习进行多样化设计和多元化评价。

4.教学内容注重整合。新课标着重加强学科内容间的有机联系,推动用主题、项目或任务等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形成科学、系统、适宜的内容体系。我们依据特需学生学习能力与需求,以主题化教学结构进行学科的整合与设计。在教学活动中鼓励特需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开展实践,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巩固和泛化,充分发展特需学生认知、语言、社交等各项能力。

(三)以“适宜发展”为导向,构建教育评价范式

个别化教育需要多样性的评价,以及时调整个别化教育目标、方法,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1.改进课堂教学评价。县特教指导中心制定了《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评价表》,任课教师根据特需学生的学习基础及需求,观察特需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融入课堂,在学习参与过程中是否受益。特校课堂教学评价围绕特需学生能力发展点,重点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开展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激励性。教师在课堂中注重营造和谐、宽松的评价环境,尊重特需学生现有状态,同时也用发展的眼光期待他们成长进步。

2.实施素养发展评价。普通学校制定《随班就读学生综合素养考核与评价表》,内容以日常随堂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为基础,包括思想品德评价、文化学习评价、潜能发展评价、社会适应评价4个方面,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特校确立特殊儿童发展性评估评价标准,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康复训练与生活适应相结合、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通过学期初、中、末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给予学生发展性整体评价。

3.探索阶段增值评价。遵循“尊重差异、重视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的原则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并结合特需学生共性和差异构建评价维度和细则,以1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为周期进行终结测评,与学生入学评估或基线测评作对比分析,形成学生成长增值评价报告。增值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步伐,让家长看到孩子和教师努力的成果,让教师以此调适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以符合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

二、能力提升,组建“专业化”业务团队

特教师资的配备和专业化程度是影响个别化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从组织管理、分工合作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一)搭建3级管理网络

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搭建3级管理网络。一级管理由指导中心负责项目设计,二级管理由特殊教育学校负责项目调控,三级管理由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负责项目实施。三级管理网络让个别化教育工作层次清晰、管理到位,有效指导教师开展工作。

(二)建立3支合作团队

一是专家指导“领航”团队。指导中心邀请省市医疗、康复、教育等领域专家组建指导团队,对各校资源教师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个别化教育专业能力。二是巡回指导“骨干”团队。指导中心组建由特校校长为领队、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专业教师参与的巡回指导团队,为普校个别化教育的开展及时提供专业支持。三是实验学校“先锋”团队。县域7所个别化教育实验学校全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个别化教育项目研究组,落实行动走在前,示范引领做表率。

(三)形成3种研训形式

我们采取长训与短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专题培训与通识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如特教指导中心每年集中开展为期1周的理论培训和业务辅导;委托省特教师资培训中心开展资源教师任职资格培训;组织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等。

三、数字赋能,搭建“智慧化”资源平台

3年来,研发建设了多个软件与资源平台,统筹推进教、学、管、考、评,并致力于研究、服务、资源、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创新发展。探索发展个别化教育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基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深化线上线下师资培训融合和创新。

(一)研發学生成长系统

该系统集学生档案管理、在线评估、IEP制订和成长记录四大功能为一体,同时监测区域特殊教育资源的布局和管理。系统的成长记录栏目,任课教师可在此定期上传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相关材料,同时也记录学生的各项表现,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全程跟踪。家长用独立账号登录,在线查询孩子的评估与发展,见证孩子的成长。

(二)开通师资研训平台

我们与县教师发展中心合作,建成便捷化、自助式专业学习研修网络云平台,通过直播、录播、文档推送等形式提供培训资源,组织全县相关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特教专业学习。常态化的线上教研有力推动个别化教育工作迈入深层研究和实践。

(三)建设特教教学资源

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学科分类建设资源,目前已完成特校“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学科原创教案和课件资源的收集上传,同时汇集项目研究中的各类成果资料,在资源库平台中进行共享和展示,为县域内学校开展个别化教育的教学、教研提供良好支撑。积极研发VR教育资源,仿真模拟超市购物、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等生活场景和职业场景,让特殊学生“沉浸式”体验和实践,增强自身的反应机能和适应能力,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开展项目研究数年来,我们积极探新路,提品质,用智慧躬耕特教,用行动践行理想,在特殊教育一体化个别化融通新模式、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新实践上不懈探索,打造精准化、专业化、智慧化的特教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225800)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国有企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