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教学:从知识传递到文化实践

2023-08-29金广海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8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

摘要:深度教学是当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在知识传递基础上推进文化实践是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重要路径。基于深度教学理念,以《说园》教学为例,通过“拓展背景知识——品味园林之美——探寻园林文化——进行园林设计”几个教学环节,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园林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

关键词:深度教学;《说园》;文化实践

谈到教育,一定离不开知识,因为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这就是传统的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是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必经阶段。但学生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只是教学的基本目的,教学的终极目的是通过知识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因此,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它可以继续走向深入,由浅层教学走向深度教学。具体来说,教学既要立足知识,又要超越知识,超越知识的“符号表征”,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种种内涵,从而让知识赋予学生以“成长意义”。即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文化传承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具体知识作深入的文化分析,向学生表达出来或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文化属性、文化思想、文化精神和文化思维方式,体现出知识对学生的文化影响力。”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中国园林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中国艺术形式,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有着独特的艺术理论、景观形式以及造景技法,积淀着深厚的中华文化。陈从周先生的《说园》是中国当代园林建筑方面的经典之作,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所说:“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对于如此厚重的文章,常规的讲授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唯有学生自己主动投入才能走进文章深处,读懂园林。学习《说园》一文,除了领悟园林知识以外,学生更应透过园林这个载体,去感知、鉴赏园林艺术之美,去探究园林背后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艺术内涵、精神文化内涵。而整个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个体之间、师生之间的具体文化交往与文化建构的实践活动。

一、自主研读,充分理解文本知识内涵

由于学生自身园林知识修养以及实践经验的局限,对于《说园》一文学生读懂的往往只是文章的表层知识,很难真正理解文本背后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

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精读文本,还应适当拓展学生阅读的范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研读一些关于中国园林的背景资料,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知识修养方面的不足,为深入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为此,笔者将课文预习大幅提前,并提出具体预习要求:一是理论上,除了研读课文外,鼓励学生多途径拓展对中国园林知识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是江南私家园林,《说园》一文侧重介绍的也主要是江南园林,笔者要求学生预习时要重点关注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的发展演化史,推荐阅读《中国园林史》一类的书籍或文章。二是实践上,要求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园林、公园、小区、有特色的家庭院落等景观设计,获得对现实园林的直观印象及感受。预习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人们为什么要修建园林?

2.中国园林被称为“文人园林”,为什么?

3.园林是真山真水吗?

4.园林是怎么组成的(包括组成要素、设计原则、艺术手法等)

5.根据你的兴趣,请选择一种典型的园林景观(比如假山、盆景、园林植物)或造园技法(比如曲径、借景),查找资料,深入钻研,然后分享你的理解与感悟。

问题1是学习探讨园林的起点。园林的主人修建园林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具体来说:一是日常起居需求,即“可居”;二是游览观赏需求,即“可游”。前者是物质需求,后者是精神需求。结合中国园林的演化史,学生会发现,中国早期的园林实用性“居”的成分较多,后期尤其是明清以后,园林越来越成为主人的精神寓所,游观的性质逐渐突出。

问题2意在指导学生从园林主人及造园者的身份、造园所参照的艺术原型、园林所寄寓的思想情趣等角度进行探讨。

中国园林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园林与文人士大夫关系极为密切,呈现出很浓的文人书卷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园林主人主要是士大夫文人,而造园者也多是文人、画家。比如,明代的计成、张南垣既是园林家,又是画家,清代的李渔是园林家,也是戏剧家。其次,造园的艺术原型主要是山水游记、山水诗、山水画,园林的营造也多借用诗文、绘画的场景、意境,甚至有些园林作品就是以某幅绘画作为“造园粉本”。第三,从园林所寄寓的思想情趣看,中国园林追求诗情画意,注意营造“世外桃源”式的环境氛围,完美地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念念不忘的隐逸生活样貌,寄寓了他们独特的人生态度、审美旨趣,园林成了他们心灵的栖居地。

问题3在于引导学生去探寻园林中的山水与自然山水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纯天然的山水园林极少,一般都是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所谓“缩千里江山于方寸”,以小见大。但造园并不是机械地模山范水,而是要对自然山水进行大量的艺术加工。園林家在叠山理水时更在意的是表达自己心中的山水精神。园林山水重“写意”而不是自然的形似,所谓“不似之似似之”。准确地说,园林所呈现的主要是园林家心中的山水,是被高度“人化”了的自然。

问题4着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把握,全文内容丰富,包括园林要素、布局原则、造园手法等,虽然繁琐复杂,但只要用心阅读,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难度并不大。

问题5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探索、集体分享的方式,既实现在某一点上单兵突破,又调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个人学习效率,以达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由景及情,品味园林艺术之美

深度教学是对知识的追问、对学习的追问,通过不断的追问,让学习层层递进,逐步走向“充分的深度”。对课文第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园林知识,弄清“园林是什么”,接下来,就应该深入园林,探寻“园林之后是什么”,即透过园林的外在形态去品味其内在审美韵味,探寻其背后的美学文化内涵。

首先,从常规的情景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去感知、去欣赏园林之美。

景观之美是园林的表层之美,也是园林之美的基础。无论是利用自然山水还是人造景观,园林的景点都是园林专家精心设计,以寄托其山林之思的,观赏性是基本要求,而山水美景则是最直接的观赏对象。

但是纯客观的景观之美是单薄的,为了让园林美得有深度、有韵味,造园者都会在园林中融入自己及园林主人的思想情感,在景物之上加注各种人文内涵,即所谓“以意造园”“景面文心”。造园表面是在造“景”,而背后其实是在造主人心中的“情”和“意”,景观成了展现主人内心文化修养的符号。园林也因为有了情感而有了灵魂,因有了思想而有了境界,从而成就了园林的人文之美。

园林美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追求情景相生的意境美。园林家通过景观设置、氛围烘托等手段,诱导观园者去联想其所设定的思想情感内涵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生成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三、比较鉴别,探究园林背后的深层文化

这是《说园》一文教学的第三阶段,学生积累了相应的园林知识,感知了园林之美,接下来就是继续深入地去探知园林背后的深层文化逻辑与文化意蕴。本阶段教学共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比较学校的两个小花园。

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关园林知识,去感知、欣赏中国园林,实现学以致用;二是对比中西两种不同风格的园林,感知、发现其差异之处。

两个花园,一个是标准的西式园林设计,一个是偏中式的园林风格,要求学生观察这两个花园,找出中西方园林的标志性元素,比较其不同之处。

西式的园林,主体是一座简约现代风格的立体雕塑,四周是几个对称的几何形花坛,花坛中间是草坪,草坪四周是修剪整齐的风景树,花坛之间的水磨石小路干净笔直,布局匀称,规整统一。

中式的花园,中间是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山上有几株衰草,环绕假山的是个圆形大水池,池中有各色金鱼,花园四周花池中有蜡梅、海棠、竹子、石刻以及一些杂树。

因二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貌,学生找出其差别难度不大。西方园林突出的是人工创作之美和技能之美,而中式园林追求的是自然之美,二者的审美风格也有明显不同。

第二步,探讨园林背后的中西文化之别。一番比较之后,谈感悟时,不少学生提到西式园林太单调,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业品,还是中国园林更美、更有韵味。

为什么中西方园林差异那么大?

答案是文化不同。中国古代哲学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自然美,在造园中的体现就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西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在比例”,由此产生出了对称、和谐、规则等形式美,实践中体现的就是各种几何形园林。

可见,不同文化孕育出的艺术,呈现出的是不同的风格特点,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也有不同的审美趣味,这就是艺术的民族性,园林也同样如此。

第三步,为学校中式园林的改进提出建议。

从中国古典园林角度看,学校的这个中式小花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四、创意实践,设计自己的园林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园林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有必要将这些学习收获应用于实践,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整合迁移,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尝试对园林文化的创新发展。笔者最后安排了一个园林设计的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利用学校碧湖(校园内的一个小湖泊)与操場之间的一片空地,设计一座中式园林。

要求:主题风格要适合学校的环境;设计低成本、较简单的园林;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利用湖面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知识之后是什么——谈课程改革的深化[J].新教师,2016(6).

[2]郭元祥.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

【基金项目:本文系信阳艺术职业学院重点课题“深度教学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Xyz20221005】

作者简介:金广海(1965— ),男,河南省信阳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研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
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
期待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入
期待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入
探究: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入
探究: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