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建设科学教育环境,全面提升科学教育品质

2023-08-29王思锦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海淀区科学作业

王思锦 _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区,海淀区一直非常重视科学教育,早在2000年就着手研发小学综合性科学教育课程,明确规定小学全学段每周不少于2节科学课。在海淀区委教工委、区教委的正确领导下,20多年来,海淀区的科学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科学课程成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科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浓厚,在国家级学业质量监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1.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科学氛围

海淀区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用心打造极具学科特色的专业教室。学校鼓励科学教师创建个性化的科学教育空间,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科学教师创建了10余间主题风格不同的科学实验室,如“七彩豆荚”(植物)、“达尔文岛”(动物)、“牛顿小屋”(物质科学)、“地质空间”(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对于不同领域的内容,学生可以到相应的教室,在环境的熏陶和浸润中进行科学学习,增强了研究的氛围感。除了实验室,学校还充分利用户外、楼道、天台等各种空间,建设小菜园种植基地、校园动物园、校园气象站、天文台等各具特色的科学教育基地,满足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需要。

2.建设特色课程,丰富科学实践

海淀区高校云集,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众多,科学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基于此,海淀区大部分小学都研发了科学类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科学实践课程。

例如,中关村第二小学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了三门科学素养提升课程——“博识课”“科学公园”和“科学盒子”,融合了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与国家课程形成互补。“博识课”带着学生走进博物馆,拓展眼界,创造了无限思考的可能;“科学盒子”将实验室带到教室,将学生们的思考创意物化;“科学公园”课程则将实验室搬到自然界,围绕“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行设计,内容源于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

此外,很多学校开设了科学探索、创意工坊、未来工程、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趣味观鸟等丰富的科学类选修课,激发学生探究世界的兴趣。学生可以在校园里观测太阳黑子;在校园气象站观测温度、湿度、降雨量,分享气象科普知识;在制作、维修和调试遥控飞机和帆船的过程中提高专注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海淀区小学初步形成包括国家科学必修课、科学实践活动必修课、科学兴趣选修课、高水平学生科技社团、学生创新论坛等在内的多维多层级科学课程体系。

3.变革教学方式,提升综合素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课内科学学习的兴趣,海淀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STEM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为导向,突破单一学科界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卷入学习活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国教科院共同建设中国STEM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种子教师培训,以众筹的方式建设课程,取得初步成效。例如,海淀区翠微小学为3-6年级学生开发了STEM校本课程,每个学期每个年级实践2个主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4个年级共开发了16个主题科学活动。

这样的项目式学习,重视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技巧和能力,包括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计划项目以及控制项目的实施,如何加强小组沟通和合作,旨在赋予学习者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翠微小学STEM校本课程

4.创新作业设计,培养研究兴趣

海淀区很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在教师个性化指导下开展研究。

例如,人大附小自2010年起取消了寒暑假作业,假期前,科学教师会进行小课题研究的系统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在假期进行探究,开学后进行汇报展示。又如,五一小学尝试在寒暑假为学生布置多学科融合性作业,一年级的作业是“新春的一抹绿”,二年级的作业是“跨年小美衣”,三年级的作业是“七彩小冰灯”,四年级的作业是“G2022次冬奥列车”,五年级的作业是“新春倒计时”,六年级的作业是“冬奥装备黑科技”。开学后,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设置展板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

海淀区努力从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变革、作业设计创新等各个方面,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展探究实践、科学思维等关键能力,树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海淀区科学作业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作业
科学拔牙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