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方法及分析
2023-08-29刘莉
摘 要: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文章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机制与调整方法进行梳理,分析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情况,探讨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有效策略。
关键词:医疗服务项目 价格调整 方法 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241-02
一、引言
对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国家来说,必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以最大限度利用这些资源[1]。在我国尤其如此,现有的醫疗资源不仅稀缺,而且分布不均,政府制定了从预防到治疗、康复和缓和医疗的全民健康覆盖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会增加,飙升的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许多国家实施了各种政策来控制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在这些措施中,一项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是改变价格。新医改以来,价格政策改革作为关键内容被推至前沿[2]。2012年,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2年至2015年,改革分阶段实施,改革的核心部分是药品零加成政策,它取消了以前允许公立医院药品销售15%的利润率。为了弥补潜在的药品收入损失,政府同时提高了医疗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此前被设定为远低于实际成本。到2017年9月,各省公立医院均实施了药品零加成政策,同步调整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推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医疗服务价格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可以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破除“以药养医”引发的乱象。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政策存在的问题,思考新时期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监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二、研究意义
医疗改革能够提高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中国公立医院面临着严格的定价体系,服务费用远远低于实际成本,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变化[3]。因此,公立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收支平衡压力。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贵州省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现状,并提出有效策略;通过收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政策执行的数据及改革认知状况等内容为评价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政策提供了基本思路;通过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实际执行状况和效率进行分析,提出价格调整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通过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和改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有效方式及风险应对策略。
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机制与方法
(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机制
2016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多个部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提出各地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19年,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提出,为促进医疗事业发展进步,将逐步建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合理确定与动态调整机制。在公立医院改革浪潮中,普遍提高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以弥补药品加价带来的损失。财政补贴维持在历史水平,约占收入10%或以下,80%或更高比例的收入依赖于医疗服务的崛起,其余部分通过加强内部成本管理进行补偿。在数千个医疗服务项目中,护理类、诊疗类、物理治疗与康复类和手术等技术价值较高的项目在价格调增名单中,而检验项目、大型设备检查项目等更多依赖设备的项目在降价名单中。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仍在构建中,以适当反映成本和医院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医院收入、患者经济负担和医疗保险支出三者之间保持决策平衡。
(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方法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通过对部分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我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采取的主要方法是价格平移法,目前大部分省份的价格调整都是由专家来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调整周期和启动机制不同的邻近省份,部分省份价格管理的分散化也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更加成熟。但也有部分地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缺乏合理性,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方法是以当地的政策为主,但是某个单一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调整缺乏科学性。我国仅有一部分地区拥有丰富的医疗价格调整的经验,能够保障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和医保支付、政府财政保障制度、医院运行机制、医疗服务体系、监管机制改革同步推进。如上海市采用比价模型和价格动态控制模型,实行医疗服务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差别管理,建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4]。
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情况分析
(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基础薄弱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工作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因此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前要设置科学的监测指标,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执行情况、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成本收入变化、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管理。但由于医疗服务项目具有特殊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相关系统仍不健全。比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宏观管理比较薄弱,缺少基础的成本管理数据;医疗服务项目的协同配套有待强化,没有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监测系统和价格分析系统,缺少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效果的定期评估。
(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衔接不流畅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与多个部门相关,包括卫生部门、医保部门和财政部门,每个部门的关注重点和诉求具有差异性,因此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要兼顾多方利益。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非常敏感,关乎人民切身利益,与医疗体制机制改革紧密相关,在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强化价格、医保、医疗等相关政策衔接。但是由于历史发展的影响,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领域的管理体系边界仍不清晰,价格调整工作给医疗部门、卫生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部门等带来了压力,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机制与财政投入、医保基金支出等机制衔接不流畅,综合效应不足。无法构建联动发展新格局,导致产生深层次机制性矛盾。
(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协同性不够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是医疗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许多省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长期“原地不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长期未调整,直到2015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时才进行调整[5]。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不及时和物价成本的上涨幅度不匹配,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协同程度不足。由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控协同性、科学性不够,一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定价原则和方法比较单一,对于价格的调整也是比较简单粗放。作为医疗服务项目主要提供者的公立医院在价格调整中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出现医疗服务项目之间的价格差距过大,可能存在简单医疗项目价格偏高,复杂医疗项目价格偏低的现象。在价格调整实际过程中,往往就价格论价格,政策衔接缺失。
(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经济适应性不足
我国现有的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少、医疗水平较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都存在差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但是现阶段部分地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与当地经济适应性不足,各省份在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价格调整的时候,调整方式和价格水平不够合理,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对于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定位存在过高过低现象。这种价格调整方式,会引发新的比价关系不合理。
五、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有效策略
(一)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保障机制
推进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保障机制和管理体系。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加强成本监控和费用监测工作,并依据成本,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保障医疗机构管理者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设置科学的监测指标,有效监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执行情况。医疗机构应该根据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结合新医改大背景和内外部的环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专项补偿,成立专用于医院良性发展的专项补助基金。落实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健康需求状况以及医院类型、医院级别、运营效率等医院自身因素,制定具体的补偿标准。
(二)加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衔接与协同
加强相关部门、医保政策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机制的协同性,实行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政府应统筹、各部门相互联合,兼顾患者、医保、医院等相关方的利益,做好价格、医保、控费等方面的政策衔接。一是,利用医保支付杠杆,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进行细致测算、风险评估,确定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根据不同的病种、疾病诊断和价值推动多种收费方式协同应用。二是,加强医院的综合监管。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医院价格管理水平。三是,完善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有效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控费政策需要综合改革和政策联动。
(三)强化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经济适应性
保持医疗服务项目合理比价关系,强化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经济适应性。通过制定不同地区医疗服务项目差异价格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综合卫生资源整体配置情况,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有效利用。对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整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应根据经济发展设置上下浮动比率。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收费标准,可略高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以适应人们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建立价格政策信息公开智慧平台,及时动态公布各地区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要根据实际物价进行同步调整,使医疗服务价格接近实际服务成本。
六、讨论与建议
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支出飙升的巨大压力下,医院能够通过增加提供其他医疗服务来抵消药品收入的减少。在许多国家,改变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是一项广泛使用的政策工具。在我国新医改的背景下,由于面临巨大的财务生存压力,我国公立医院将通过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来弥补收入损失是合乎逻辑的。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发挥医保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实行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可以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采用积极稳妥的方式加快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改革,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保障机制、加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协同性、强化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经济适应性,使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ric N. Tchouaket, Lamarche P A , Goulet L, et al.Health care system performance of 27 OECD countri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12,27:104-129.
[2] 張远妮.公共政策视角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效果及风险评估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3] Fu H ,Li L,Li M, et al. An evaluation of systemic reforms of public hospitals: the Sanming model in China[J]. Health Policy & Planning, 2017,32(08):1135-1145.
[4] 林凯,王振宇,戴笑韫,袁波英,董巍.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成分数据分析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04):47-51.
[5] 祝井贵.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形成机制政策研究——基于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8):54-58.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0)
[作者简介:刘莉(1970—),女,汉族,贵州贵阳人,研究生,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医疗服务价格、医保管理。]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