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听“问题”背后的故事

2023-08-29金庞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小蒋小王作业

金庞

每个班主任在自己的带班生涯中都会碰到各类的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但每个人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当然结果、效果也会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人,在不同阶段的做法和效果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如果能走进“问题”,听听“问题”背后的故事,那结果会怎样呢?

“问题”学生的故事大多是负能量,很多老师都会有无力、无奈之感,但如果班主任能改写故事的后续情节,那就能形成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不仅会转变“问题”学生,还会引导全班,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更会让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享受花开结果的喜悦,让故事成为自己专业生涯中励志的力量。

一、学会倾听,晓之以理

“金老师好!不好意思,小蒋说肚子疼,今天不去学校了。我和他妈妈都在上班,拿他没办法。其实他是作业没写完,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周末在家不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我和她妈妈管不了他,真是让人头疼。”

“金老师好!小蒋明天不去学校,在家自习,特此报备,谢谢。”

“金老师好!不好意思,小蒋自己说还需要在家调整一天,明天一定去上学,给您添麻烦了。”

……

持续一个多月,小蒋爸爸每周都要发一条这样的信息。孩子厌学,家长无奈,我也很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学习压力太大吗?不会啊,他可是以第一名考进班级的,平时学得也轻松,成绩也在班级中上等。难道是迷恋手机?那他为什么会迷恋手机呢?一个有追求、有想法的孩子也不会这样啊。还是听听他的成长故事吧。

“我和他妈妈文化程度不高。我对孩子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他妈妈自孩子上小学起要求就比较高,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个好大学,所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他妈妈管,帮他报各种辅导班,当然效果还是有的,您看考取了重点中学。”

听着蒋爸爸的描述,我似乎明白了孩子问题形成的原因,但这个故事的主角又分明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妈妈。

“那你们平时和他在其他方面交流多吗?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知道吗?他对你们的做法认可吗?”

“他不怎么和我们交流,进入高中后更不愿意和我们多说话,我们一说他就来火,特别是說到学习上的事,更是如此。我们觉得给你吃饱穿暖,生活上满足你,你就该好好学习。但他高中后每天晚上都要玩手机,一玩就到一两点,第二天起不来,周末、节假日放假更是疯狂,作业不写,返校没法向老师交差,就不肯来上学。还说自己有心理问题,要去看心理医生。”

“去了吗?”我问。

“去了,医生说有轻度抑郁,开了安神药。”

“你们得重视他的问题。你看,一是迷恋手机,为什么迷恋啊?你们只关心他的学习,没有关注他其他方面的需求,他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和你们谈不起来,他只能在手机上找同伴,或者在游戏中寻找快乐。二是长时间玩手机,打乱了他的作息,身体也垮了。”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多和他沟通,多满足他的其他合理需求。周末带他出去转转。平时把手机管控好,规定好时间。”

一次轻松的谈话结束了,我想应该会有效。我分明又觉得这个故事的主角变成了我,我在改写着故事的续集,真的能有效吗?

一个月后,他父亲的信息又来了:“金老师好!小蒋估计今天上午又不去上学了,麻烦您给他办个休学吧,这种状态实在是不适合上学了。”

“作业不写,怎么叫他都起不了床。”

“不写就不写吧,让他抓紧到学校上课。”

“叫不动他,和他说什么都不回答。”蒋爸爸如是说。

“你们今天下午一起到我这里来一下,把孩子也带着,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我和他妈妈说好了。”

“我们先谈,让孩子先去上课,然后再和孩子谈,好吗?”

“老师,这个孩子我们实在管不了了,不行就放弃吧。”小蒋妈妈先开口了,从小时候的听话,说到现在的叛逆、偏激、放纵,抱怨、愤恨,明显带有几分委屈。

“你的性格是不是很刚啊?”

“是的,老师。我是遇刚则刚,遇柔则弱。”

“那他爸爸呢?”

“懦弱。”

“你这样的性格,你老公能接受,孩子能接受?”

“所以我和爸爸合不来,准备离婚。孩子管不了,我就不管了。”

我知道这是一个个性强、控制欲也很强的妈妈,得想办法把他们撮合到一起。

“你们看你们家孩子,虽然经常不上课,但学习还能跟得上,在班上也是中等成绩,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如果你们能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让他感觉到你们真正的关心和关爱,我相信他一定很优秀,将来考个好大学也能替你们争光。”

“首先,孩子现在高中了,你们俩的感情问题要先搁置,这对他的心理是有影响的。其次,你们多关注他的其他需求,在生活上多关心他。再次,对于他其他方面的爱好,可以满足他。”

“老师,这样真能行?”

“我们先试试吧。我先去和孩子单独谈一谈,然后我们再一起。”

我去教室找到小蒋,在另外一个房间和他做了交流。

“刚才我和你爸妈交流了近2个小时,你们家的情况我知道了。我觉得作为子女还是应该理解父母,更何况你现在是有思想的高中生,更应该学会和他人沟通。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希望你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你要理解。当然,他们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尤其是你妈妈,她不太懂得如何教育。我刚才和他们沟通过了,他们答应会改变,会去尊重你的想法。”

小蒋的眼泪流了下来。

“但是你也要有所改变,玩手机要控制时间,最多2个小时,周末在家只能周六玩,不能超过12点,如何?如果你同意我们现在和你父母去谈。”

征得小蒋的同意后,三人见面,交流很顺畅。父母感激地离开了。

后续的情节并不如我想象,小蒋不玩手机了,但家里还有电脑。

“没玩手机,玩了几个小时的电脑,半夜开始写作业,我和他说熬夜写作业和熬夜玩手机都是不可取的。还要继续引导,啥时候能按时作息就好了。麻烦老师再和他聊聊,他听您的。”这是他爸最近发给我的情况反馈。

“他听您的。”一句简单的表达是家长的信任,更是孩子渴望得到关注的期盼。

“小蒋,听说最近你在家表现不错,手机不玩了,家里的电脑也收起来了,你会空虚失落吗?听说你对数据编程感兴趣,这样,我和信息老师说一下,你去找他,可以多学一点。”

“好的,谢谢老师。”

“老师有个要求,能不能周一到周五把手机放在我这里保管,周末给你?”

“好的。”

到了周五放假,我一直在等他来拿手机,可是他没来。一周过去了,又到了放假时间,我问他:“手机要带回去吗?”

“不用了,老师。”

我一脸茫然,一脸迷惑。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小蒋考出了年级前80名的好成绩。故事的续集真的如我所愿,也让全班同学震惊、感慨。

故事还在继续,小蒋已经成了故事的主角,希望他能演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二、将心比心,根植情怀

“金老师您好!孩子还是想下午在家调整一下,顺便把落下的课补上。拜托您给各科老师请一下假。”

这是在高一开学后不久接到的小王妈妈的第一个请假信息,之后就成了常态,只要周末放假,返校前一定会收到请假的信息。

这是怎么回事?我找到小王。

“怎么每次返校都不能准时?”

小王眼泪流了下来。

“老师,我压力很大,我怕我跟不上。”

“不会吧,你的月考成绩可是年级排名靠前的。”

“其实,我不想学习。我回家基本不学习,就是躺着,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干。我初中的时候就这样了,别人拼命學,我在偷偷看小说。我讨厌学习。”

“为什么会这样呢?”

“自小学起,妈妈就帮我报了很多辅导班,初中也一样。但我内心真不想这样。”

我留心观察她。中饭、晚饭她都不去食堂吃,而是让同学带过来,她自己则坐在位置上写作业。体育课、艺术课、社团课她也不去,仍然在写作业。

既想学好,又怕跟不上;既想上学,又害怕竞争。这大概就是她的真实状态,于是内心装的是满满的焦虑。

看看她的成长环境,有了和小蒋家长沟通的经验,我决定用同样的方法尝试一下。

小王的父母如约来到学校。

“金老师,孩子有点厌学、有点焦虑。这都怪我,从小给她报各种辅导班,我们也不懂,看别人都是这么做的。小学还行,到了初二她就开始变了,偷偷地看小说,不好好学。现在一回家就不想学习,就是玩手机或者躺平。这孩子从小被我们惯坏了,现在说不了她,也不敢说了。”

“那你们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啊?”

“她爸不管,我现在也管不了了,只要她正常上学就行。”

看上去,孩子的成长环境还不错,小王应该能够走出来,正常坐进课堂。

“金老师您好!小王今天主动和我们沟通一个晚上,她说明天再请假一天,后天开始正式回归校园,并让我转达她对您最深的谢意,感谢您的包容与鼓励!”

期中考试前一周,小王终于到班了,一切正常,考试正常,成绩靠前。

“谢谢您的引导!您的每次鼓励给了她很大的力量,能遇到您,是她一生的幸运,也是我们家的福分!无以言表,铭记在心。”

我很开心,故事的续集似乎又被改写。

……

“金老师,早上好,小王今天再请一天假在家把前两天的课自己补一下,她没想到这两天学校进度这么快,昨晚回来捋知识点没弄结束,怕今天去还是跟不上进度。她已经起床学习了,并让我转达她这次是真的好了,让老师放心。”

故事情节又回到了老路。

“金老师,您好!谢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孩子的厌学情绪反反复复,很遗憾我没有力量带她一下走出来,感觉很难了,后面的路还得麻烦您指导和帮助!感恩遇到您。”

“金老师,我们和孩子商量了,决定还是休学,让她调整好,明年再来。”

“金老师,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我不是不想学,也不是不能学,我就是感觉自己现在没法调整好,暂时没法坐进课堂,我还是想调整一下。”小王在电话中和我说道。

我欲言又止,其实我内心充满期待,可是我也很无力。

两个学生,近乎相同的经历,近乎相同的故事,但结局却不相同。一个是对他有了当下的欣喜,一个是对她未来的忧虑。未来如何,预期不定。

但我看到的是,在近一年与两位学生及家长的交往与沟通中,孩子的性情在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在变,我也在变。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改写续集,不是学生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能解决,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转化。但作为班主任,包容之心要在,唯有包容,“问题”学生才有转化的可能;努力之势要有,唯有努力,才会有学生的变化,才能引导他(她)走进自我,并努力改变自我;方式路径要新,唯有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才会有对话的效能,才会有教育的合力,才会有变化的可能。

猜你喜欢

小蒋小王作业
微信相亲能成吗?
微信相亲能成吗?
减肥
麻辣烫
商业头脑
借钱
作业
色戒:“附近的人”骗你没商量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