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研究

2023-08-29雷和敏曾彬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幼师生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认同

雷和敏 曾彬

摘要:问卷调查372名幼师生的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情况,发现高职幼师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上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却整体较差;职业认同在高中来源、学业水平和报考原因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适应能力在学业水平、报考原因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正相关。建议从学生、学校、教育部门着手,助力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幼师生;职业认同;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8-0075-06

截至2020年,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大专层次教师占57.73%[1]。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说,有必要积极关注教师职前发展在其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培养。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也强调为幼儿园培养一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师范生教育阶段是幼儿教师成长的起点和摇篮,学生在现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职业认同等能深刻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投入。另一方面,随着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必须关注职前教育阶段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认同等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和促成就业。

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是指“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目前自身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2]。研究表明,师范生的职业认同能积极预测其学习投入度[3]。也就是说,职前教育阶段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越强,其在学习中的投入就越多。而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学习投入对其能否成长为一名专业、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影响重大。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在心理上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高低能表明一个人的成熟度[4]。在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但会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学习、生活等,还能預见未来走向社会的适应状况。研究表明,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会对生活在复杂环境中个体的学业、事业和生活等造成影响[5]。所以,要关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其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在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有必要了解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特点,并探寻二者间的关系,为高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四川省内某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其学前师范生来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有五年制联合培养中职毕业生(前三年中职培养,后两年高职高专培养)。此次调查在三年制和五年制班级随机发放问卷,依靠辅导员转发电子问卷,请学生在线参与问卷调查。回收402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72份,其中男生17人,女生355人。

(二)研究工具

1.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量表

职业认同数据调查主要参考了梁丹丹编制的《高职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6],将职业认同分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意志四个部分。对每一题项进行里克特五点计分,从低到高为1~5分。对调查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克隆巴赫系数为0.81,信度较好。

2.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表

社会适应能力数据调查主要依据郑日昌教授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表》[7] ,主要围绕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展开。被试者根据自身情况作答,分数累计得到社会适应能力水平总分,总分越高,适应水平越高。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克隆巴赫系数为0.73,其信度可接受。

(三)数据统计与处理

问卷收集后,将数据编码转换,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完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1.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基本情况

根据量表评分规则,3分为中等水平。如表1所示,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幼师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从均值比较,幼师生的职业认知水平最佳,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行为、职业情感、职业意志。从整体来看,该校幼师生的职业情感差距起伏最大,个体差异也最大。

2.高职幼师生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情况

根据标准,个体总分35~40分为适应能力强,29~34分为适应能力良好,17~28分为适应能力一般,6~16分为适应能力较差,5分以下为适应能力很差。对幼师生社会适应能力总分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该高职院校幼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平均分为12.63,标准差为11.14,说明整体适应能力处于较差水平,且个体差异较大。从所占比例来看,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很差、较差状态的幼师生最多,分别占35.22%和32.80%,社会适应能力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的幼师生不足33%。

(二)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分析

为了解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性别、民族、生源(普高、中职)、户籍(城市、农村)、独生与否等变量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在性别、民族、户籍、独生与否四个变量上,幼师生的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无显著差异(p> 0.05),但性别在职业意志(p= 0.013< 0.05)、户籍地在职业认知(p = 0.015< 0.05)、独生与否在职业认知(p= 0.007< 0.05)与职业意志(p= 0.02< 0.05)上有显著差异。在职业意志上,男生均值略高于女生(男3.38 >女3.04)。在职业认知上,来自城市的幼师生均值略高于来自农村的幼师生(城市4.05>农村3.83);独生子女幼师生均值略高于非独生子女幼师生(独生 4.0>非独生3.82)。在职业意志上,非独生子女幼师生表现出略高水平(非独生3.08>独生2.95)。

1.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在不同生源上的差异表现

不同高中来源的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如表3所示。在职业认同整体水平上,普通高中毕业的幼师生和职高毕业的幼师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3< 0.05),其中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两个维度差异明显,职高毕业的幼师生整体高于普高毕业生,说明职高毕业的幼师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水平高于普高毕业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不同高中来源的幼师生无显著差异( p= 0.29 > 0.05 ),说明不同高中来源的高职幼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当,但内部个体差异较大(SD>11.00)。

2.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在学业水平上的差异

为了解不同学业水平的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表4中1表示学业水平班级排名靠前,2表示中上水平,3表示居中水平,4表示中下水平,5表示排名靠后。如表4所示,整体上不同学业水平的幼师生在职业认同(F= 6.57,p< 0.01)与社会适应能力(F=6.06,p< 0.01)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职业认同不同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进行LSD事后检验,不同学业水平的幼师生在不同变量及不同维度上优势各不相同。比如,学业水平前几名的幼师生在职业认同上高于学业水平排名中下及排名靠后的幼师生;学业水平中上幼师生的职业认同高于中等及以下学业水平的幼师生;中等学业水平幼师生的职业认同高于学业水平中下及排名靠后的幼师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学业水平处于中上及中等的幼师生展现出更高的水平。中上及中等学业水平幼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中下及排名靠后的同学;学业水平排名靠前的幼师生社会适应能力显著高于学业水平排名靠后的幼师生。

3.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报考主要原因上的差异

将影响专业报考的重要因素作为变量分析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在不同报考原因上的差异。表5中,1表示主要报考原因是兴趣,2表示亲人师友劝导,3表示随意填报,4表示服从调剂。从整体来看,不同报考原因在幼师生职业认同(F= 19.52,p< 0.01)与社会适应能力(F=13.42,p<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发现,整体上以个人兴趣为主要报考原因的幼师生的职业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显示出更高的水平,而随意填报的幼师生体现出较低水平。比如,在职业认同上,因兴趣报考的幼师生显著高于被劝导型、随意型和调剂型幼师生,但被劝导型和调剂型也高于随意型幼师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兴趣型幼师生高于被劝导型和随意型幼师生,而调剂型幼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著高于另外三种报考类型。

(三)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分析

为探讨高职高专幼师生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其职业认同及各维度之间均显著相关(见表6)。例如,总体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 0.49,P< 0.01),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分别与职业认知(r= 0.23)、职业情感(r= 0.42)、职业意志(r= 0.33)、职业行为(r= 0.58)也显著正相关(P< 0.01)。 另一方面,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之间也两两呈正相关(P< 0.01)。综上,说明高职高专幼师生的职业认同越高,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同时职业认同各维度间也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预测。

三、讨论

(一)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的特点

1.高职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整体处于中上水平

该校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得分为3.6,即职业认同感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梁丹丹对高职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调查结果趋同[8]。该校幼师生的职业认同中职业认知水平最佳,职业意志水平最低,整体来看,不同维度间均值差异较小。同时,学生的职业情感分数起伏最大,表明幼师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该校幼师生来源差异较大,且入学分数整体不太理想,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可能缺乏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职业认同上会表现出较大差异,在职业认同各维度上的得分也比较一般。

2.职高生源的幼师生职业认同整体高于普高生源幼师生

相较于普高毕业的高职幼师生,职高毕业的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水平更高。学前教育师范生有一部分是五年制联合培养,也就是前三年接受学前教育中职教育,后两年接受学前教育高职高专培养。所以,部分职高生源的高职幼师生相较于普高毕业的幼师生拥有更长的专业修读年限和更早的专业培养,故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等维度上可能得分更高,进而使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水平更高。

3.学业水平中等及以上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整体高于其后幼师生

该校学业水平中等及以上高职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整体高于学业水平中下及排名靠后的学生。学业成绩水平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同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能有更清晰的认识,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在职业行动等方面也会有更多的投入。这也说明了学业成绩水平是影响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4.因兴趣报考的幼师生职业认同水平最佳,随意报考的幼师生职业认同水平最差

因兴趣报考的幼师生对幼师职业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相对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在兴趣这种内驱力的作用下更愿意为自己的专业选择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上得分更高。该结果说明,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激励学生持续投入专业学习中并提升职业认同至关重要。

(二)高职幼师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

1.高职幼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整体较差

该校高职幼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整体较差,该结果与姜玲玲对医学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结果相似[9]。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包括对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了解。一般而言,学习适应能力更强的学生学业成绩会更加理想,所以相对来说入口成绩不太理想的高职高专幼师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上也体现出不理想的状态。

2.学业水平中上及中等的幼师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最佳

该校高职幼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习水平变量上体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学业水平处于中上和中等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现出较高水平。这与部分研究结果略有差异。本研究中中等及中上学业水平的幼师生表现出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推测一方面与调查过程中学业水平调查由学生自我综合评价完成有关,一定程度上缺乏完全客观性;另一方面,该校比较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和课外活动开展,除了学习适应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多中等及中上学业水平的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所以其人际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会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

3.调剂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佳

调剂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报考类型幼师生,原因可能是调剂生的新环境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更强才会愿意接受专业调剂,而且在志愿填报时一般是相对有所了解或感兴趣的专业才会将其列入可调剂范围。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可能不是调剂生就读高职幼师生最理想的专业,但也是重要备选专业。所以,调剂生在面对调剂结果时从心理上更早地做好了适应准备。调剂生的发展潜力同样值得关注。

(三)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1.高职幼师生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该校高职幼师生的职业认同与社会适应能力呈现积极相关,说明高职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越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好。高职幼师生对幼师这一职业认可度越高,其在走向社会过程中的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就越好。在校生活期间,对未来职业的认可能帮助幼师生更好地增加学习投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帮助其增强走向社会和应对学习、生活、人际困难的自信。另一方面,进校之初,学生本身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能帮助其在专业学习中拥有更多直面困难的自信,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专业认同。

2.高职幼师生的职业认同各维度间呈显著正相关

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该校幼师生的职业认同各维度之间两两呈正相关。职业认同一个维度的变化会影响另外三个维度的变化,说明职业认同的知、情、意、行各维度会相互影响。这也符合个体的一般德育心理过程,既知、情、意、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作为大学生,他们对幼师职业更清晰的认知是起点,后续才会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以更多的学习投入去加深自身的职业情感,坚定职业意志,强化职业行为,循环的职业感知、体验也会不断促进其对职业的认知。这也为高职院校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提供了依据。

无论是高职幼师生的职业认同还是社会适应能力,在性别、户籍、民族、独生与否等人口学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小及样本差异小有关,未来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大。

四、教育建议

(一)学生: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理性规划职业道路

高职院校幼师生对幼师职业拥有较高水平的职业认同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作为社会独立个体,专业填报前每个学生都应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适应能力等理性选择专业方向,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已经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幼师生,则应利用好大学期间的时光,不断提升自身对学习、人际和生活等的适应能力,为走出学校适应社会环境做好准备,避免初入职场的惶恐和不适。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作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技能。职业认同是有关职业心理的知情意行相互转化过程,幼师生可以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来厘清自己对幼师职业的认知,同时积极投入到见习、实习实践中,用真听、真看、真感受去凝结自己的职业情感,从而不断坚定自己的职业意志。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认同的发展是自身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将来立足社会生存的需要。

(二)学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首先,学校应加强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容易对前途发展缺乏信心,同时又容易在新环境中面临不适应问题,或对职业发展不清晰等。所以,针对这类现象, 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做好心理引导及职业教育帮扶。通过更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认知及掌握社会适应技巧,并巧妙贯穿于教育教学中。特别是不同高中生源、不同学业水平和不同报考原因的幼师生,对其教育培养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虽然学校难以面面俱到,但心理咨询中心、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是可以开展一些个性教育、引导活动的。其次,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化水平,支持学生形成对幼师职业的正确认知和体验。学校教育应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注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10]]。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对幼师职业的现实状况有深刻的个人经验,激发学生形成对幼师职业的个人认知和情感,而实习见习是帮助学生了解幼师职业最真实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实习见习的作用,尽可能帮助学生通过充分了解和体验将职业理念转化为职业行为,进而生成积极的职业情感。积极的职业情感能为幼师生在校期间学会教书育人、学会发展提供心理保障,能引导其更好地忠于幼教事业,勤于专业修炼,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较高水平的职业认同。通过专业培养,可以不断提升幼师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帮助学生提升适应能力及职业认同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三)行政部门:提升福利待遇,加强宣传引导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近年来,我国社会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各种舆论手段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幼师生建立起对幼儿教师职业发展前景的正确认识。在回答“哪一决定性因素会影响你从事幼师职业”这一问题时,17.2%的幼师生选择了“待遇低”,43%的幼师生选择了“社会声望低”。部分学生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及专业素养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以为幼儿园教师就是看孩子的,这种认识可能来自社会偏见。相较其他学段教师,幼儿教师整体薪酬和编制等待遇較差,这也会影响在校幼师生对幼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和选择。所以,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幼师职业的宣传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机构合力提升幼儿教师的薪酬,不断提升教师的社会福利待遇,使幼儿教师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2]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李森.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2-157.

[3]王阳.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和学习投入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96-100.

[4][7]鄭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李冬梅,雷雳,邹泓.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150-156.

[6][8]梁丹丹.高职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

[9]姜玲玲.公办与民办医学高职专科院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10]傅渊,刘超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行为课程”设置探究——基于张雪门“行为课程”思想实践[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6):58-66.

(责任编辑:杨在良)

Study on Vocational Identity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of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EI He-min, ZENG Bi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372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survival problems of vocational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 are as follows.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above the medium level, but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is poo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ocational identity in high school sources, academic level and reasons for examin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adaptability in academic level and reason variabl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ial adaptabi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students, schools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should start to help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 career identity;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猜你喜欢

幼师生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认同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关于幼高师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
幼师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多元背景下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做法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探讨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