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控视角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8-29石良玉

经济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基本建设内部控制高校

石良玉

摘 要: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日趋增加,对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建设作为高校管理的高风险领域,如何有效控制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探索完整可行的管理方法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旨在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基本建设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057-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规模逐年扩大,原有高校基本建设及配套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满足学校双一流发展建设需求,高校在提升办学软实力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基建项目的投入。

基建项目普遍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财务风险因素多。为了提升基建项目管理效能,控制项目财务风险,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及管理水平,分析现阶段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基建財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内控意识薄弱,部门间权责划分不明

基建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及项目活动变得复杂且多元化,这对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建管理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有的高校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建立或无法贯彻执行,不仅严重影响基建项目相关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还会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滋生潜在的腐败风险。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从前期论证、招投标、工程建设、财务核算,到后期的项目审计、资产交付、竣工财务决算,整个流程需要全校多部门参与配合。很多高校尽管已经制定了基本建设相关管理办法,但由于学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仍存在职务交叉、权责不清、制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导致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各为其主、互相推诿、协调困难的现象。比如,由于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且缺乏沟通,导致有的工程项目虽然已经完工,但送审工作各部门相互推诿,最终影响整个项目的执行进度。

(二)竣工财务决算严重滞后,已投入使用项目长期未转固

2016年财政部印发《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6〕503号)中指出,基建项目完工可投入使用或者试运行合格后,应当在3个月内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的,中小型项目不得超过2个月,大型项目不得超过6个月。《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财政部第81号令)指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及时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并依据批复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账务调整。即对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基建项目,应当估值入账,待竣工决算后再调整资产价值及累计折旧。

目前,部分高校并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要求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存在已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长期不转固、竣工财务决算严重滞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有的高校与校外施工单位就甲供材料计价、结算金额、结算模式等方面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工程结算工作难以推进,导致后续的审计费、监理费、资产价值都无法确认计量,最终导致竣工财务决算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在基建项目整个管理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重视项目管理,轻视财务决算”的现象,简单地认为竣工财务决算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导致出现学校部门间就办理固定资产手续、工程结算等问题推诿扯皮、无人负责的现象,严重影响竣工财务决算工作进度。这不仅造成已交付使用资产未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实物资产与账面计量脱钩,导致后续资产管理、折旧等后续计量及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无法得以保证。还会影响项目结余资金、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导致资金未能得以高效运作,甚至会使学校面临法律风险。

(三)专业基建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高校专业基建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不仅极大影响了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还使得基建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由于大多数高校基建财务隶属于学校计划财务处管理,基建会计多为一般会计人员兼任,其普遍缺乏基建工程方面的知识,且日常被大量其他工作任务牵绊,无法专心研究学习基建相关政策文件,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事后对业务的会计核算及报表填报,并未真正参与到工程的事前及事中管理,对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识别、预警及应对作用。

随着高校基建项目的增多,基建管理人员并没有随之增加。相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紧缺的现象,基本建设管理部门常处于一人身兼多职的状态。人员配备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影响了竣工财务决算工作进程。

(四)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其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整体效益目标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存在预算编制与实际建设成本差距较大,出现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最终导致学校自筹资金压力过大,项目推进困难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在项目前期设计规划过程中,缺乏充分的论证、可行性研究及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盲目报建导致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预算不合理,无法继续执行。比如,高校实验楼建设由于前期没有充分调研科研人员实际需求,导致通风系统、给排水、电力等设施材料不能满足科研人员实验需求,整个项目施工需要作出重大调整改变,最终造成项目无法继续执行、成本严重超标的后果。另一方面,在放管服背景下,各高校都在进行简政放权改革,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也着重向“提升服务质量”转变。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权力过度下放,特别是由科研人员负责的科研基建项目,由于项目负责人非工程及财务专业人士,且前期规划预算环节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导致项目概预算粗糙,为后期各环节造成很大影响,而财务人员在项目事前事中由于缺乏参与,对招投标、项目设计、施工过程等情况不了解,只能事后被动核算,使得财务部门并没有发挥其监督职能,财务管理流于形式。

(五)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

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中得到普遍应用,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也不断进行技术和理念上的更新创新,无纸化报销、财务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推广,也逐步形成了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及能力水平。而在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部分高校基建信息化水平还十分落后,不仅账务报销还停留在传统人工录入阶段,软件由于多年没有更新升级,部门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导致信息传递缺乏时效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基建工程管理效率,甚至会给高校带来财务风险。比如,由于高校基建材料软件长年未更新,甲供材料相关数据并不能与财务部门共享,需要基建会计定期去材料管理部门拷贝数据,而数据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差,可能导致甲供材料计价出现差异、暂付款未能及时收回等问题。信息化水平的落后,不仅难以实现基建项目财务全流程管理,使财务始终处于被动核算的局面,还不利于管理层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时获取决策有用数据,科学高效作出管理决策。

三、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要保证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过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做到制度先行。高校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加强基建项目全流程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本单位预算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过程管理、财务报销、项目竣工验收、竣工财务决算、档案归档等规章制度,做到每个工作环节都有据可依。高校可以设立由校领导牵头的基建项目投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基建项目管理机制及相关部门在全过程中的权责分工,确保工作职责清晰明了,避免因权责不明、职务交叉导致的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同时,在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业财融合,定期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基建项目工作推进会,汇报交流工作进展,及时沟通解决“卡脖子”问题,保证各部门共同推进基建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高校在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事前规避基建业务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比如,高校可通过线下学习培训、线上宣传等多渠道强化基建项目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廉政教育培训,营造清正廉洁的管理环境;还可以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学校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判断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在高校经济业务逐步市场化的今天,基建项目也可以适当拓宽管理思路,根据学校资源优劣势,权衡利弊后选择不同的基建管理模式。

(二)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推进竣工财务决算顺利开展

对于高校存在已交付使用但未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及未及时转固的问题。首先,高校管理层应加强对竣工验收等后續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竣工财务决算是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内控关键点。可以通过实施全面绩效评价,明确从项目立项、建设到竣工决算各环节的责任人,推进项目流程程序化,加强相关部门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及自觉性。其次,对于历史遗留问题,高校应成立专项小组,由校领导作为总指挥,督促协调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尽快理清解决历史疑难问题,保证后续工作顺利推进完成。最后,高校应做好决算前准备工作,从而保证竣工财务决算所需财务与资产数据的准确性。比如,在竣工财务决算前,项目管理、审计部门应整理项目批复文件、合同、审计报告等资料,财务部门负责逐笔核对财务账、材料账,全面梳理往来款项。对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基建项目,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先估价入账,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做调整。

(三)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人员队伍是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前提。对于基建项目而言,由于其专业性极强,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掌握财务制度、会计核算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财务风险意识,还需要拓展业务领域,了解工程招投标、施工建设、材料计价等工程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基建全流程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基建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熟悉财务相关政策法规,明晰基建项目预算、执行、决算等各环节的财务管理要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树立成本管理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高校应促进业财融合,组织基建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在学习最新政策法规的同时,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并进行交流。

高校不仅要拓展人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要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注重基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基建管理专业化队伍,从而保证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及成效。

(四)健全基建预算管理,加强事中财务管理力度

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编制应在配合学校总体发展布局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实际使用人员的需求,对工程建设所需材料、人工、设施等相关成本进行详实的市场调研,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对项目可行性再次进行评价论证,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避免基建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前期预算编制不科学,导致工程总体进度受到影响。基建项目管理部门应加强预算管理意识,重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成本控制。对于工程变更,应严格执行审批联签制度。

从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预算编制,事中招标采购、材料计价入账、工程价款结算,到项目竣工验收、竣工财务决算、在建工程转固,高校应充分发挥财务及审计部门职能,确保基建项目各环节财务部门能够参与控制管理,审计部门可以全流程发挥监督、检查及评价作用。基建财务人员要利用自身财务专业知识,积极为项目各环节提出意见建议。在项目执行期间,基建财务人员不仅需要严格按照项目批复进行账务报销,还需要对基建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提醒基建管理部门资金执行进度,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资金被迫上缴。对于高校自筹基建项目,财务部门还应积极配合筹措统筹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学校事业的长足发展。

(五)推进高校基建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基建项目资金占用量大、建设周期长,整个管理过程需要多部门配合且项目信息资料繁杂分散,这对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要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促进业务互联互通、业财融合,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就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升级基建管理软件,搭建数据共享平台。高校可以搭建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结算审计、资产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将项目基本情况、合同及相关文件、库(下转第60页)(上接第58页)存材料、竣工验收、项目执行进度等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部门之间高效传递。比如,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财务部门可以在报销时直接调取项目批复文件、合同、项目执行情况等资料,确保在报销环节事由合规,且结算金额不超合同及预算,从而提升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加强学校部门间的理解与协作,还能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管理风险,提升学校整体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灿,封文宇,白烁.高校基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03):149-151.

[2] 宋丽伟.加强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2(15):131-133.

[3] 王韬.财务管理视角下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风险及对策[J].西部财会,2022(03):41-43.

[4] 欧阳平.财务视角下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商业观察,2022(29):43-46.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基本建设内部控制高校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
现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管理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