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及实现路径探索

2023-08-29王超群马洪彦

中国商论 2023年1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意义共同富裕

王超群 马洪彦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现在我国已经明确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线,锚定和实现共同富裕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共同富裕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在明晰共同富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在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主要是从党的领导、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三个原则性维度探索实现的必然性。

关键词: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逻辑理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意义

本文索引:王超群.<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6):-034.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8(b)--04

1 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

1.1 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面对农村合作化运动和出现的实际问题给予解答,并明确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实行合作化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这是共同富裕首次出现在党大会的文件中,虽然党的领导人仅从农村看待共同富裕问题,但是足以看出对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认为农村合作化是指引农村富裕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共同富裕道路提供思想溯源。

改革开放后,为纠正当时社会存在的思想误区,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完整论述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显然,邓小平强调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都是社会主义原则,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以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支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江泽民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的理论。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论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提高不上去就可能体现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就是把发展生产当成第一要务。其次,从生产力和文化关系的角度论证发展先进文化的必要性,即“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素质,发挥人才优势提高生产力,不断滋养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最后,从发展的目的角度论证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即“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全体人民谋幸福。胡锦涛同志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两个转变,即推动“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转变,实现从不全面小康向更全面小康战略布局的转变来论述共同富裕。胡锦涛还强调通过共享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给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分配机制要保证公平正义,让老百姓共享改革的成果。

习近平更加强调共同富裕,重申要把共同富裕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不断丰富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现共同富裕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提出更为具体的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总之,从历史逻辑上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摆脱饥饿贫困、追逐幸福的历史,一部中华民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

1.2 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共同富裕理论科学阐释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如何变革生产关系的重大问题,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清晰回答,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同时是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标志。共同富裕强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追求富裕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调社会分配环节的公平与正义。所以,共同富裕不仅讲求“富裕”,还追求“共同”,“共同”不是无差别的、同时的、同步的,是有差别、循序渐进的“共同”,我国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角度看待“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包含两点,即“共同”和“富裕”,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富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积累实现现代化丰厚的物质基础,把高质量发展同生产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全面推进人才、科技和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從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物质世界要丰富,精神世界也要丰富。精神的共同富裕要丰富文化产品,要共享精神文化产品,打造文化事业的普惠性,构建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教育育人能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综合素质,变人力优势为人才优势,凸显教育以文育人的作用。所以,我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富裕,不是单向度的富裕。

“共同”,是就其生产关系而言的,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要保证一定的公平性,公平就是保证全社会整体公平性,不抹杀先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注重缩小贫富差距。真正的共同是有差别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强调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鼓励发展健全第三次分配体系,真正解决贫富两极分化。我国提倡的共同富裕是避免了西式种种弊端情况下提出的富裕,是真实的富裕、真正的富裕、真有效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对传统富裕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西方富裕理论和思想的全方位超越。共同富裕是把以资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在本质和目标追求上是与西方富裕理论截然不同的;共同富裕不是低水平的、不均衡的共同富裕,而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的高水平共同富裕;我国的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共同富裕,而不是仅有物质财富积累和物质欲望极大丰富的单向度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理论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我国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远大图景,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全面脱贫再到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不断递进、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是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

1.3 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

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创造了“两大世界奇迹”,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同样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不断靠近共同富裕、不断向前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补齐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富裕在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打赢的脱贫攻坚战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从十九大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共同富裕的规划从“坚实步伐”转变到“实质性进展”,是兼顾理想与现实、问题与需求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转变的。共同富裕规划的转变,使得共同富裕的时间规划、目标愈加明确和清晰。

2021年2月,随着脱贫攻坚全面取得胜利,我国开始迈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共同富裕,两者共通,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共同富裕并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畸形发展的富裕,而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富裕,是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富裕,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共中央 国务院率先选取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加强共同富裕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案例,浙江经验就是未来全国其他地方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经验。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出共同富裕三步走的路线图,第一次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要求。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经济总量到达一定水平,稳居世界第二,经济运行较为平稳。我国已经迈进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已经位居创新型国家前列。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远景目标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目标基本一致,在共同富裕前面多加了“人的全面发展”,更加突出个人发展的全面性,可见我国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之路走实走深。所以,从经济总量、科技力量、关键性科技创新成果来看,我国已开始大力向前推进共同富裕之路。

从直观角度来看,共同富裕涉及经济制度的顶层设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分配体制的健全等经济问题;从深层次原因剖析,共同富裕还涉及公平正义、贫富差距、社保医疗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全面推进共同富裕,有利于激发国内消费潜能,有效解决生产过剩矛盾,并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利于防止出现“阶层固化”,防止富人和穷人出现“躺平”现象;有利于避免“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我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然实现,解决了困扰中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相对贫困的问题相当复杂,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任务。国际社会局势的不稳定性给国内带来的影响都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是一个长期、复杂、漫长的动态发展过程。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是我国强国之路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应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地拼搏,不断夯实和深化共同富裕之路。

2 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我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在建党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当成奋斗终身的目标。共同富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目标,也是今后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所以很早就锚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征程中溯源,要从改革开放45年的历史征程中寻求方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寻找理论依据,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厘清制度的顶层设计。

2.1 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始终同共同富裕这一主题相契合。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先完成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党形成完整的革命理论;再完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第二个历史重任,找到一条实现共同富裕之路,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同完成的。从理论逻辑上来看,中國共产党共同富裕理论不是依靠国外经济理论“飞来峰”,也不是画地为牢、关在经院中苦思冥想“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和共产主义根本原则,是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富”“均等”的大同思想,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成就,特别是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理论支撑,逐渐形成共同富裕理论。对于如何科学地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同富裕的目标作出了深刻说明。从历史和实践逻辑来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巨大成就,逐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转变,关键在党的领导。通过共同富裕三重逻辑的阐释不难得知,在中国式现代化长期的建设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我党领导人民一步接着一步走,把共同富裕之路走实,不断把共同富裕向前推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要领导一切。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推进者,同样作为共同富裕制度的顶层设计者、制定者、规范者,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能保证共同富裕的公平性、全面性和过程性。

2.2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

实现共同富裕是长期的发展过程,如果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积累丰富的物质财富,还要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主动性,才能实现富裕的“共同”。但是,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粗放式发展理念难以为继,靠以前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不可能如期完成共同富裕。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新的发展方式。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突出问题导向意识,持之以恒地解决共同富裕道路上遇到的坎坷和问题,共同富裕才能在高标准、高质量中实现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我国将人民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求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坚持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就要追求质量的提高和飞跃,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重点是贯彻和落实各项具体要求。经济方面,就是建立高水平的经济,不断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协调推进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力求建立更加公平、法治、包容、开放的经济。在科技创新方面,突出“卡脖子”科技项目的攻关,以制造业的高质量转型为依托,在关键科技领域走在时代前列。协调统筹方面,要讲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突出城乡统筹、城乡均衡化发展,要求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着力解决社会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通城市化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农村制造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在科技和产业升级方面多向农村地区倾斜,大力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公共供给上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文化建设方面,增强文化自信心,强化文化育人的促进作用,提高人民的文化综合素质,精华民族人文环境,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挖掘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突出社会建设问题导向意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新时代我国实行新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提出的“双碳”愿景。所以,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实质性地向前发展。

2.3 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立场

人民群众始终是共同富裕这个宏大叙事的主体,是共同富裕的根本立场,同时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钥匙。我党坚持唯物史观,就是坚持群众路线,走进群众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脱离群众就会离心离德。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包括共同富裕在内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立场,是群众路线的经典体现。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提高执政党的问题意识,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性问题,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保民生、稳民生、促就业是现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以减轻中产阶层的社会压力,化解当下社会主要矛盾,夙夜在公,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贯彻群众史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转向中。在小康社会的目标转向中,在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之路,一个人掉队都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转向中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突出强调了“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注重顶层设计,在全面建成小康之前就对共同富裕做出长远的规划。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协调和共享致力于解决中国的发展差距过大问题,更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十九大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变化,实现共同富裕就是立足人民群众需求转变,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高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人民就是“江山”,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人民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力军,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走在共同富裕路上仍然坚持“一个不能少”的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还体现在对共同富裕的展望中,特别是2020年以后在历次党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着重强调共同富裕的实现步骤、阶段性发展和具体目标。2035年远景规划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规划更加具体、落实更加细致,把共同富裕落实在解决人民反映的问题上,落实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解决人民群众的“焦虑感”,提高幸福指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帮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积贫积弱的深渊中跳出来,从赤贫和饥饿的泥潭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全面脱贫的飞跃,再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人民, 坚持一切为人民的立场。

3 结语

我国必须要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重逻辑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必须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中回顾其历史脉络,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深入剖析共同富裕的理论脉络,必须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分析和把握共同富裕的现实脉络,突出问题意识,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旨归和意蕴。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三重逻辑的基础上,从具体操作层面推进共同富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保障、首要任务、根本立场等深层次理论层面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路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徐飞.共同富裕的理念演进、实践推动与基础性制度安排[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2):96-104.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J].求是,2021(2):4-10.

段勇,李小芬.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N].江西日报,2022(3):22.

刘征汇,叶国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2(6):25-30.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01.

夏海军,范明英.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反貧困理论最新成果[J].江淮论坛,2018(5):49-5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意义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