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文体特征 发展多元思维

2023-08-29王余洋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横木桅杆福尔摩斯

王余洋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要素,了解课文内容。

2.在情境中,推想船长在危急关头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

3.创设思辨性问题“是谁让孩子陷入危难”,深化理解文本,发展逻辑思维。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凭借记忆力,                         还原事发现场

侦探小说中著名的福尔摩斯曾说:要想成为一名伟大的侦探,就必须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思考力。今天在一艘环游世界后正在返航的船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孩子险些因此丧命,最后靠跳水才成功脱险。请读课题——跳水。请各位同学与福尔摩斯一起来了解整个事件,弄清事件中几个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首先来看看你们是否具有侦探的第一个潜质——超强的记忆力。

(设计意图:以帮助福尔摩斯探案,争做小侦探的情境展开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福尔摩斯的话明确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习任务的创设提供支撑。)

1.图文结合,探清环境。

(1)请记住福尔摩斯的第一个

忠告“头脑就是一切,身体只是附件”。老师想请6位小侦探再来讲讲事发时的情况。同学们不用看书,仔细地听,靠头脑来记,来想。

(2)6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事发地大帆船是什么样子?哪个人做了什么事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画帆船。重点画清以下结构:甲板、船舱、桅杆、顶端、多根横木。边画边引导学生记住每个部分的名称。

(4)学生在黑板上标注帆船各

部分名称,结合板画介绍帆船构造。引导其他学生对“小讲解员”介绍的顺序、指引手势、说明用语等方面进行评价,修正。

(5)补充图文资料:帆船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其利用风力前进,所以万吨以上的远洋帆船,挂帆所用的桅杆通常有30~40米高,大约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

(6)阅读资料后品读课文重点语句:

所以,孩子只要一失足——

学生根据小说环境猜想孩子失足的后果,表达自己的感受。

据后来船长回忆,他走出船舱,看到横木上的孩子,他首先想到的是——

生读:“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设计意图:思辨性阅读必不可缺的一个要素是分析与论证。这其中就包含了在对各种信息进行关联、理解和判断的基础上,实现多角度、有序的合理分析与有效论证。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握小说的环境要素,通过分析、论证表达自己的观点。)

2.摘要人物,理清情节。

(1)继续考考你的记忆力。整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你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中,这些人物在帆船的什么位置?

(2)学生汇报:猴子在桅杆顶

端。男孩在横木一头。水手在甲板上。船长在船舱门前。(陈述理由:印象最深的画面,教师理答,梳理主要情节。)

(3)借助动词有序讲述情节。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船长逼孩子,水手救孩子。

(4)学生丰富情节,结合板书概括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采用信息关联的方式,按出场顺序提取出文中的人物信息,把握小说中的人物要素。再以动词连接构建人物关联,以此达到梳理出文中小事件的目的,进而构建小事件之间的联系,达成梳理小说内容这一大目标,即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至此学生把握小说的要素——环境、人物、故事情节,为后面的思辨与表达做好了铺垫。)

任务二    借助观察力, 洞悉船长内心

1.质疑反思,感受跳水之妙。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船长的表现。

(2)学生汇报。指名模仿读船长的话。

(3)船长语出惊人,他的行为起初让在场的一众人等不可思议。你是否和大家一样充满疑惑?说说你的疑问。

①用枪指着孩子逼他跳水是否合适?

②船长数到三,孩子如果还是不跳怎么办?

③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④千钧一发之际,船长怎么想到这么妙的办法?

(设计意图:“思辨”就是辩证地思考,它始于质疑,回归于反思,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质疑”即提出疑问,学生循着内心的疑问,提出的这些问题恰恰是质疑的开始,是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基础。)

2.走进内心,揣摩思维过程。

(1)浏览课文,填写表格,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

(2)学生汇报,说出船长心里话。

(设计意图:学生在质疑后思考,思考中比较,他们就会懂得,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跳水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这个思维过程的呈现还是存在一定困难,船长虽然是一瞬间做出的决定,可是内心的思维过程相当复杂:既有观察后的分析,也有对营救方法的比较……学生想独立讲述人物的思维过程,还要达到严谨、有序、重逻辑,这是困难所在。所以借助图表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语言逻辑支架,以便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讲述船长的思维过程。)

3.对比阅读,感受人物形象。

(1)对比读第5自然段船长的表现(原文和补白船长内心的文字)。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____,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2)抓重点词语,品悟船长形象。

①“本来”说明这件事对于船长来说也是突发事件,提前并没有准备,随机应变能力得以体现。

②“立刻”说明船长是在一瞬间完成了如此复杂的思维过程,并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沉着、果断、机智得以体现。

(设计意图:讲话要重证据,不能想当然。这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所强调的。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语句和自己观点之间的联系,强调能够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任务三    运用思考力,找出有错之人

1.船长的疑惑。

孩子获救以后,如此机智的船长也是心存疑惑。孩子在甲板上玩耍,怎么就跑到横木上险些丧命呢?这是谁的过错呢?

2.猴子的过错。

(1)读描写猴子的语句,感受猴子的放肆。

①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②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③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2)学生读文中语句,谈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错在猴子,如果猴子不抢孩子的帽子,孩子就不会追猴子,也不会爬上横木的顶端,险些酿成惨剧。

3.水手的过错。

(1)读水手的三次笑,将三次笑填入情节图(见图1)。

(2)水手每次的笑都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以情节图为依据,说感受,表达观点。

①不应该怪猴子,因为猴子是动物,顽皮是它的天性,它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酿成怎样的后果。而恰恰应该怪水手,正是因为他们拿猴子取乐,猴子行为才越来越放肆,导致了事情的发生。

②水手的错不在于他们拿猴子取乐。他们环游世界,就要回家了,心里非常开心,拿猴子取乐无可厚非。他们错在不该笑孩子,让孩子失去了自尊心,导致孩子做出了疯狂的举动。

③水手这种疯狂的笑,也让他們自己失掉了基本的判断力。不然当他们看到孩子爬上那么危险的桅杆,早就会出手制止。这也是他们笑引发的错误。

4.孩子的过错。

孩子自己也有错,他遇事只考虑面子,完全不计后果。遇事不冷静,爱冲动,容易受人左右不也是错吗?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思

维类型较为单一,变通思维、多元思维较弱。需要在各个学习环节中逐步培养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断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多元思维。)

总结:听到同学们的这番话,我更加确认你们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思考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你们都能够有依据、重证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如福尔摩斯所说:“在没有得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推理的,那样的话,只能是误入歧途。”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山路小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横木桅杆福尔摩斯
让福尔摩斯纵身一跃的
生命的桅杆
大侦探福尔摩斯
生命的桅杆
“酒吧”的由来
智珠
听妈妈打电话都听成福尔摩斯了
名侦探简单画 彩铅福尔摩斯
履带起重机超起桅杆替换性研究
对桅杆式起重机的几项革新改造